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家是修行的最佳道场

2015/02/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家是修行的最佳道场

以感恩心还旧债

我们常听人家讲:“夫妻是缘,儿女是债”,又说“五百年才修得同船渡”。这无非都是要我们珍惜因缘,我想能够结为夫妻是缘,不管是好缘或恶缘,这一世遇上了,就得珍惜这份“姻”缘。再说,佛教讲“因果”,讲“欲知今世果,前生做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我们也都相信好因必得好果,恶 因必感恶果。

过去生中结好缘的,今生相遇得好缘,是最好不过的事,但在享受这份善缘的同时,若能加上感恩惜缘的心,时时感恩,鼓励对方和自己学佛一起修行,这将会带给自己和家人无限法喜。若不幸遇到恶缘,两人经常恶言相向,晨昏比赛谁的“怒目金刚”凶时,也不要气馁,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我们也应该高兴、感恩。人人都知道“欠债总是要还”的道理!躲得过今生,未来际就不一定能躲得过了!

欢喜甘愿是还;怨天尤人、自艾自怜也是还。同样是还,结果却不同。前者有一份感恩,一份忏悔,一份甘心情愿和一份勇于面对的心,在承受苦果的同时,有一份承担和一股了却旧债(业)不再造恶缘的决心,有了这股觉知,在承受当中就不以为苦。这样,横陈其间的恶因缘,自然能消除得无影无踪!后者就不一样了,在不甘不愿的前提之下,往往把错全归他人,怨天恨地,在“受”苦果的同时,非但没消融前世所结的恶因缘,还把这世的苦果也加上去,等于被割破的伤口,伤口就快结疤之际,又在伤处撒盐,在伤痕处再划上一刀,这样只有加深伤口的裂痕,使伤口恶化,无事无补。由此看来,面临恶缘,正是我们修行,也是考验我们的最好机缘,此正是佛教讲的“逆增上缘”。

不舍一众生

夫妻相待如此,朋友相处也是如此。社会进步,虽然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人际关系却是最难处理的事。唇齿相依,也有咬到对方的时候,更何况是人际关系!一位善知识常告诉我:“在行菩萨道中,一定要做到不舍一众生,不要随便得罪人。”他说:“如果这一世我们得罪了某人,在六道轮回之中,将来这位曾经得罪的人,与我们结为眷属时,就是我们修行上最大的阻力!”譬如有些人,不但家教、家世都好,也很热心助人,精进修行,照说他应该有个好家庭、好眷属,可是他却有个不听话的孩子,或专门与他作对的伴侣!让他成天操心,无心工作!因此在菩提道上绝对不可舍弃一位众生,不要结恶缘,当误会或成见发生时,就要设法解释,消除其间的差距。

人在顺境中,碰到的事情,都是顺顺利利,平平稳稳的,顺久了,自然而然,就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少了那份知恩、感恩的体认,就不易看出自己的功夫是否进步!由于“一直”处在顺境中,对逆境失掉了免疫力,当挫折来时,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一蹶不起!由此看来,逆境现前,对我们而言反而更增强我们学佛修行的决心!

家是修行的道场

身为女人,我们的生活重心就比男人小了一些。在承先启后的延续中,或多或少,我们已被塑造出中国妇女三从四德的风格。母亲总是告诫她们的女儿:“在家要从父,出嫁则从夫”,在这种教化中,婚后的妇女自然都以丈夫为主,尤其是家庭主妇。我们经常以丈夫的喜怒为依靠,受丈夫的情绪支配著,看先生寒著一张脸回来时,自己也跟著冷了起来。这样不但自己的情绪受影响,连带的家人也受波及。因此看到先生寒著脸回来时,不妨先自我省视一番。一个经常自我反省的人,常会将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当作是修养的良药。

看看家里还有那些地方做得不好,如果已经尽心尽力,先生仍寒霜待人时,则退一步想想,也许是他在公司受到什么委曲,或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什么不顺利的事。在别人的国家做事,自然比在自己的国家做事要辛苦好几倍!适时送上一杯水,一声关怀的问候,都可以消融 那一脸的寒霜。

现在您的孩子还小,照顾孩子和先生,自然工作量大,压力也大,但时间总是会过去的。人不可能永远都活在痛苦无奈的深渊里,回想以前孩子还小,从小学开始课后活动接接送送,我每一天都在跟时间赛跑,下班从办公室“冲”回家的路上,就盘算著晚上的菜单,想著进家门后,要先送老大去练球,或是先送老二去学琴;要先洗米煮饭,或是先把早上准备好的菜下锅!盘算著如何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内,接送孩子及准备晚饭,让全家高高兴兴的享用晚餐,那种生活比上战场还紧张刺激!

每天早晨起来,更是冲锋陷阵,一家三张口的早餐,谁先谁后各有秩序,真是分秒必争,直到三个都送出门后,才轮到自己出门上班。如今两个孩子上大学住校去了,留下两老相伴,时间调配自在许多。饭后不必再为伴子读书而伤神,我们有较多的时间去读经去静坐修行。因此您不要气馁,这段艰辛的日子总会过去的。这好比倒吃甘蔗,甘蔗的尾巴虽然甜度不够,不太好吃,但也不能丢弃,专挑甘蔗头啃啊!

习禅修定得自在

给自己一点时间修行,每天留一点时间让自己静一静非常重要。我们的心,时时刻刻受外境影响,眼睛一打开,很容易就看出别人的短处,如同镜子很清楚容易的,就照出别人的美丑,而本身却不容易看到蒙尘其间的灰尘!在这种情况之下,看到好的,我们的心就起了贪爱,设法想去占有它!看到不好的,也会起嫌恶之心。我们的心如同一杯掺有杂质的水,每天随外境变化而动荡不已!杂质无法沉淀,水如何能清呢?想把这杂质沉淀,唯有把杯子放在静处,时间久了,杂质自然会沉淀下来。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唯有透过静坐,透过禅修,才能把心静下来。

有一年,我去参加“麻州正观禅坐中心”十天的禅修训练,十天之中完全止语、严守八关斋戒,不与外界沟通,没有早晚课诵与过堂,那颗心完完全全的止静在禅堂里,经过了十天训练,仿佛让我脱胎换骨一般的迎向新的人生。因此建议您,无论如何要让自己有一点修行的时间。透过了这一连串的禅修后,再回来拜佛,您才能真正体会出拜佛的乐趣,体会出那份“如实”待人接物的法喜。面临挫折时,您就有能力自己去消融!就能体会出这一切的挫折不悦,都是自己的心所致!佛教讲“无我”,正是要我们放下执著与我执,凡事不执著,天下又有什么可争可恨、可吵可闹的呢?只要念头一转,天堂与地狱如翻掌一样的容易,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和愿不愿意翻转而已!

念佛消业

佛经讲:“念一声佛号,能灭恒河沙之业”。无始劫来我们所造的业不知多少,现在走上修行之路,想从生死的此岸到解脱的彼岸,在涛涛巨浪中一艘超载的船,载著我们航向彼岸,试想当船离岸准备航向彼岸途中,会不会沉下去?当船下沉之际,如果我们“肯抛掉”超载的东西,则船不但不会下沉,还能平安的把我们送到彼岸。因此,平常念佛、拜佛、诵经、持咒、修菩萨道、行六度就是帮助我们把超载品抛掉,趁现在年纪轻,赶快消掉一些业,将来修行障碍才会少 些。

我们算是幸运的一群,世间多少人想闻佛法,却苦无因缘,遇不到善知识,今天我们幸得人身,并且都有因缘得遇善知识学佛,这份因缘得来不易,若不好好珍惜,一旦失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遇!愿我们共勉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锻炼心》

锻炼 首先解释锻炼两字的意义。古代的武士、剑客,都...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问: 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利益他人来展现

众生的数目如虚空般无边无际。然而我们总是认为,我们...

直心是道场

《维摩经》里头讲: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我们常常讲...

慧律法师《幸福与安详》

安详,是真正的生命。心里面没有祥和之气的人,永远得...

世俗的欲乐

佛陀的僧团中,有一群刚出家的年轻比丘,他们原本是侨...

如何让爱情不成为修行的障碍

问: 请问师父如何将男女的小爱、贪爱与成佛路上修行的...

密勒日巴之歌

年轻像夏日之花朵,很快就凋谢了。 老年如火势蔓延至...

妄想纷飞该如何放下

觉得死更容易,是不知道死后还有来生,所以才以为死能...

修行要抓住这三个要点

第一点,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为...

定不定业对净土宗的往生有什么启示

定业就是说,这个业的结构非常坚固,它有主动得果报的...

别让生活的压力挤走快乐

当过运动员或看过运动员训练的人都知道,为了增强腰部...

大安法师:念佛是为了什么

问: 念佛是为了什么? 大安法师答: 当我们知道阿弥...

佛的「四辩八音」

佛有四辩八音,什么叫四辩?就是四无碍辩: (一)义无...

流水有心终汇海——蕅益大师略传

农历正月廿一是净土宗第九代祖师蕅益大师圆寂日。蕅益...

世俗的爱情都是虚情假意

世俗所谓爱情爱自己吧?(虚情假意) 常常会看到很多年...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的两个原则》

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 。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

人生的修养

一、大事难事看担当 人的行为是事。事在人为,有什么...

净宗五祖-少康大师

1.生平 少康大师(?---805年),俗姓周,浙江省缙云县...

在家佛前自受五戒仪轨

(一)唱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

因缘和合

桂琛禅师参访玄沙禅师,玄沙知道他深研唯识法相之学,...

倓虚法师开示烦恼的由来

六种根本烦恼 这烦恼有多少种呢?可就多啦,略略地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