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拥有财富的同时,不执著于财富

嘎玛仁波切  2015/0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拥有财富的同时,不执著于财富

一个人若有福报,能获得多少财富都没有问题,因为财富本身并没有善与恶。但是,它的存在是为了让自己解决生存问题,行有于力,再去服务别人,做更多的善事。这样做,不仅能从自我中心的捆绑中解脱出来,也会让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和人生更有意义。如果太执著于财富,它就会反过来把我们绑架了,牵绊越来越多,担心越来越多,恐惧也会日益增长,这些都缠缚着我们的心,心量被压得越来越小。而心灵如果没有任何自由和空间,就会变成痛苦的根源。

佛陀时代最有名的富豪——给孤独长老,他用黄金铺满几百公顷的土地,供养释迦牟尼佛,可说是富可敌国,但佛陀也没有要他抛弃工作,不要继续赚钱,只要好好修行就可以了。这表示,给孤独长老拥有的一切是他的福报,但是在拥有福报的同时,却不执著财富,这才是最重要的。

内心平静时,拥有这些自然得来的财富,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心静不下来的时候,还是需要先找回内心的平静。否则,我们不断为这个兴风作浪的心服务,这个“我”永远没有知足的时候,只会让我们的身体变成为它服务的奴隶,最后却发现服务的对象还不是它,而是外在的物质。为了拥有那一点点物质,我们不停地当奴隶,甚至像机器一样,付出所有的时间与精力,最后得到的却和付出完全不对等,就像用黄金换了沙子一样,投资了全部的生命,却没有得到我们预期的快乐。

我们一直往外寻找快乐,却都找错了方向。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地区,都是最“贫穷”的国家,一直保留着他们优良的文化传统。我们认为他们“穷”,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我去不丹时,发现他们的城市各方面都很普通,电力不发达,基础设施也很一般,可就是这样的国家,幸福指数可以排在全球前几名,人民内心的快乐程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要物质,也是有人拥有好车和别墅,但关键在于,拥有财富之前,先解决了心灵对欲望的态度。当他们依靠信仰佛教,掌控内心的欲望后,再拥有外在的物质,这时物质就是为心服务了。心里的快乐度提高了,物质对心灵就无法有主动权,这时就算可以拥有全世界,内心的平静和欢乐也不会有任何起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谈「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太重言苦,把人生说得苦不...

无住生心与日常生活

金刚经中有云:「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无我相、人...

修不净观断除对身体的执著

问: 初学者该如何减轻乃至断除对自己身体的执著? 索...

布施的功德

释尊在祗园精舍向僧众讲述布施的功德: 如果附近发生...

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

咱们拜佛也好,礼忏、念经也好,一天当中上殿过堂的,...

迷路的穷人

无量劫以前,有一座原始森林,山林里林木茂密,是许多...

检验是不是富豪的几个要素

人类更容易发出大愿:我想利益六道一切如母有情众生,...

跟无量宇宙相比,一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

《法华经》会三归一,开权显实,开迹现本,皆成佛道。...

益西彭措堪布: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念《普贤行愿品》是很多人的功课,而且每次上课的前后...

检讨「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检讨自己的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我们平常不知不觉中,都在...

积极向上的佛教

一、佛教不是迷信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充满神话的国...

慈悲是一种真实的能量

以宽容与忍让接纳对方的攻击,以微笑回应俗人们的讽刺...

尽物布施,得福增多

布施破悭吝,乃六度菩萨行之首。布施有种种利益,诸大...

临命终时,唯此十大愿王不相舍离

普贤者,梵云?输跋陀。据《悲华经》所载,阿弥陀佛往...

如何对治瞋心

所言瞋心,乃宿世习性。今既知有损无益,宜一切事当前...

阿育王善巧度弟

虔信佛法的阿育王,有一个弟弟名叫宿大哆。宿大哆不只...

十善业道之不杀生

在身三、口四、意三的三业中,佛陀把杀业放在第一位,...

蔑视佛国往生,可谓欺天诳人

原文: 若一味说无相话以为高,则资性稍利者,看得两本...

定业可免还是不可免

问: 师父,我见佛经上有说定业不可免,为何又要说灭...

在恭敬中求,从生活里修

天龙寺的梦窗国师担任七朝的帝师,久受朝廷恩典,更受...

印光大师永思集·大师遗教

自述(一九三九年) 廿八年冬,外国人某氏至灵岩,谒见...

初心修悟要法

(一)如何修悟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