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临命终时,唯此十大愿王不相舍离

2019/09/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临命终时,唯此十大愿王不相舍离

普贤者,梵云?输跋陀。据《悲华经》所载,阿弥陀佛往昔为转轮王时,名无诤念,第八王子名曰泯图,泯图于宝藏佛前发愿,愿于此不净世界,修菩萨行;复当修治庄严十千不净世界,使其庄严清净如青香光明无垢世界;亦当教化无量菩萨,令心清净,皆趣大乘,悉使充满我之世界。宝藏佛即改泯图名,号为普贤,并授记普贤菩萨未来将于北方知水善净功德世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

普贤菩萨为“华严三圣”之一,与文殊菩萨一起,分侍毗卢遮那佛左右。在《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来到普贤菩萨所,普贤菩萨教以发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印光大师言:“夫华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破无明,同证法性,悉能乘本愿轮,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又华藏海中,净土无量。而必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可知往生极乐,乃出苦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也。”(《净土决疑论》)

《华严经》为释尊初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称性而说,而最终导归极乐,足见净土念佛法门实为释尊一代时教中至极圆顿之妙法。

在四大菩萨中,普贤菩萨代表“大行”。若能受持读诵践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功德利益不可称量,如《普贤行愿品》言:“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是故愿诸莲友皆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为指归,所修功德皆回向净土,临命终时无障碍,即得往生安乐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内心总有诅咒别人的念头,是否会障碍往生

问: 学人心内有诅咒人的妄念、业障,不论凡圣,对于弥...

宏海法师:弥陀要解

第一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普贤十大愿的精神

普贤菩萨作为法王之子,在《普贤行愿品》中,发大弘愿...

念佛有大光明,护念行人不遭魔事

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者,末世修行,多诸障难,一亏正...

净界法师:修净土的人不要想着你造的善业

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

如果总担心自己不能往生,是否会真的往生不了

问: 《印祖文钞》说往生全仗信愿真切,若先有怕不能往...

以至诚念佛为正事,别存见佛见境界之心

所说的甚深利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应当在往生西方...

圣严法师《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

我们知道,清凉澄观是将禅宗摄于顿教的,莲池大师为标...

为什么不讲念自性佛,而要念阿弥陀佛

问: 佛既然心作心是,为什么不直截了当讲念自佛,即...

万物万事没有绝对的好坏

世间万物万事没有绝对的好坏、善恶、甘苦、冷热,所谓...

学佛人该有的心态和观念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吃穿等样...

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就没有交不到的朋友;用责...

善识其心,善用其心

一个人去邻居家借斧头,边走边想:会借给我么?难说!...

修行这条路没人能够代替我们走

印度北方有一个叫做舍卫城的都市,佛陀有一个供大众内...

打妄语才能去学佛,这样是不是不能受五戒

问: 因为家里人反对,所以总是要打妄语才能去学佛,这...

六种蔬菜最好不要买

现代农业越发达,人们吃蔬菜时反而越不放心。我们担心...

如幻如梦的东西,我们却把它当成真的

有无明就有行,有行就有识,乃至有生就有老死。前前为...

生气了怎么办

一、生气是怎回事 我们每个人当事情能顺自己的心意时...

寻回原本清净的自心自性

我们都知道,修行其实就是修心,因此修行最大的快乐,...

你计较,烦恼也是你自己的

漫漫人生路,想追求的东西实在太多。得失不过如此,想...

圣严法师《他们都是活菩萨》

在这次震灾中,受苦受难的都是菩萨的化身,他们用自己...

【推荐】坚固的妄想一定会破坏你的佛号

我们一般人的六根是向外攀缘的,很少人会自我反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