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以至诚念佛为正事,别存见佛见境界之心

印光大师  2015/03/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以至诚念佛为正事,别存见佛见境界之心

所说的甚深利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应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这样才能不辜负这番三宝加被的深恩。钟英宿根固然很深,但智识不开。夜半念佛时,见到一位金甲神,因为怕是魔,就不敢再念了。怎么会无知到这种地步!凡是念佛的人,只要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这些事情。

因为心如果归一,见佛见境界都不至于妄生欢喜。于是得到很少的利益就觉得满足,而成退堕。见不到佛,见不到境界,也不会欠缺什么。心没有归一,就急着见佛见境界,别说所见到的是魔境,即使真是佛境,因为心生欢喜,就会受到损害(就是生欢喜而退堕)而不会得到利益。应当以至诚念佛为正事,别存见佛见境界的心。

倘若正在念佛的时候,忽然出现了佛像及菩萨诸天人等的像,只要心存正念,别生取著的心,知道所现的像,是心所变现的。虽然历历分明地显现在眼前,但决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体,是因为心清净而现的这个景象。好比水清净,月亮的影子就会出现在水中,丝毫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完全不生夸张欢喜的心,反而更加专一自己的心,认真念佛。能这样,别说是佛境现前有利益,即使是魔出现了也有利益。为什么呢!因为不取著,心能归一。佛出现,心就更加清净了。魔出现,心因为清净而不取著,魔也没有什么干扰。心就更加清净了,道业自然增进。

【原文】

所言深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方可不负此番三宝加被之深恩耳。钟英宿根固深,智识不开。夜半念佛,见一金甲神,恐是魔试,便不敢念,何无知一至于此。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以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皆不至妄生欢喜。遂致得少为足,便成退惰。不见佛不见境界,亦了无所欠。心未归一,急欲见佛见境界。勿道所见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欢喜,即受损(谓生欢喜退惰)不受益矣。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

倘正念佛时,或有忽现佛像及菩萨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著,知所见之像,乃唯心所现。虽历历明明显现,实非块然一物,以心净故,现此景象。如水清净,月影便现,毫无奇特。了不生夸张欢喜之心,更加专一其心,认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现有利益,即魔现亦有利益。何以故,以不取著,心能归一。佛现则心更清净。魔现则心以清净不取著,魔无所扰,心益清净,道业自进。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陈士牧居士书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阿弥陀佛怜念众生,生生世世不相舍离

【原文】 阿弥陀佛慈悲愿力,遍周法界,普接众生,作大...

初学念佛不可散念,必须计数

念佛的人,切忌散念,因为散念不能摄心,念成习惯,就...

两位大师持名念佛求生净土

智者大师虽然他是在教下(天台)专攻专修,但对于西方...

大势至菩萨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大势至菩萨的力量很大的,他只要坐下来整个七宝地面都...

隋代高僧道绰大师

今天我们讲的这位祖师叫道绰大师。道绰大师呢,跟昙鸾...

净土宗的特质与地位

释迦本师以大悲愿力由法身垂迹,惊入三界火宅之门,于...

如何将世出世间法圆融

问: 印祖一再说:念佛人当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如何补救

问: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请人助念,他有何方便...

人之幼时,教养为急

子舆氏有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为何佛菩萨少而众生多

问: 法华经举手低头,皆能作佛,佛又于无量劫前,曾...

如何教导妻子修行

原文: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炉。能受得烹炼,则非世界...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白话译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

海涛法师:供袈裟的殊胜功德

这期的会讯,让我们来谈一谈关于袈裟和佛塔的功德。这...

致病的原因

那么我们今天这会儿一起来研究另一个问题,也是继续地...

佛教是迷信还是智信

什么是佛教?长久以来,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直是众说纷纭...

心开意解(法语短语)

亲近善士 学佛依止考察善知识,要有证德像恵能大师这样...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光近来得一摄心念佛方法,若已成片,固不须此。若未成...

中国佛教僧人的称谓

为了随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讳、礼仪,中国佛教僧人的称...

对治邪淫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人受着无明爱欲的驱使,投生在这个世间,此业报身乃一...

【推荐】在繁忙中就实现最大的自在

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在一种强大力量的推动下,在...

海涛法师:念佛法要

1.布施为六度之首,劝人念佛为万行之先,病危者尤易化...

无事最可贵

朋友来喝茶聊天,问说: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最好? 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