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如果总担心自己不能往生,是否会真的往生不了

大安法师  2020/03/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果总担心自己不能往生,是否会真的往生不了

问:《印祖文钞》说“往生全仗信愿真切,若先有怕不能往生之疑,则不能往生矣!”。而《大宝集经·如来会》上说:“于自善根不能深信,以此因缘于五百岁住宫殿中,不见佛,不见法,不见菩萨及声闻众”。两者是否冲突?

大安法师答:这两者并无冲突,印祖在这里的开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往生只要信愿真切,感通佛力,一定能够往生。

你如果总是怀疑:“哎呀,怕我功夫不够啊;我功夫没有成片啊;我没有得到清净心啊;我临命终时,可能最后这一念不在阿弥陀佛上啊;我怎么能往生呢?我业障深重啊。” 你老是天天这样暗示,要知道一切法由心想生,你老是觉得自己不能往生,你还真往生不了。

你这一念怀疑,是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威神愿力的怀疑,你信不及,所以老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哎呀,我能不能往生呢?我业障深重,我功夫不行啊”,你一天到晚这样,“则不能往生”。印祖讲的话是非常正确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听祖师的话,包括善导大师说“一个真心念佛的人,作得生想”,一定要天天作“我一定往生,我一定能往生,决定往生”。这个往生不是自己傲慢,我有什么功夫,是因为阿弥陀佛太慈悲了,他不忍我在这里轮转,一定要令我往生,是阿弥陀佛的力量令我往生。我是相信阿弥陀佛故,才决定相信我自己一定能往生。

印祖这段开示非常精要,对治众生很多知见上的不正。这跟《大宝集经?如来会》是没有冲突的。讲边地疑城有两种,一种是对佛的四种智慧,不可思议智、大乘广智、无等无能、最上胜智不能相信。他也不是一点儿都不信,他只是信不及,中间可能还有怀疑、还有后悔,但他还是断断续续在念佛,由于这样的因缘,阿弥陀佛还慈悲不舍这样的众生,临命终时,佛力加持让他往生。

由于他的疑心没断,由于他一念疑惑心,在西方净土他所变现的是两千里的一座宫殿,他住在宫殿里也是莲花化生,也是各种资身用具自在如意,如忉利天的福报。但是在里面不能见阿弥陀佛,不能听闻法,不能见菩萨声闻众。这是一种不能“信他”。

还有一种不能“信自”,不能“信自”就是,对自己本具的无量光寿的性德产生不了信心,但对阿弥陀佛有一定的信心。当他“信自”不足的话,“信他”肯定会打折扣,但是他认为阿弥陀佛还是能解决他的问题。所以这里就是“于自善根不能深信”。但是他还念佛,还愿意去,觉得这个世界很苦,以此因缘到西方极乐世界边地疑城。所以这是“于自善根不能深信”,有一定的怀疑,但是他对往生这个事情,他还是有一定的信心,而且他还是在断断续续念佛,阿弥陀佛能加持他。

如果像印祖讲的“若先有怕不能往生之疑”,这个“疑”就使他跟阿弥陀佛的加持产生了一个绝缘体,把他隔开了,阿弥陀佛的愿力在他身上就由于他的疑障把他隔开了,就不能往生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十方一切诸佛

我们大家念阿弥陀佛观想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我就是阿弥...

信愿行的修行次第

禅宗法门,以心即是佛为究竟,所以不立语言文字,故曰...

上品上生的条件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谈到九品往生,其中上品上生...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问: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圣严法师答: 一心不乱这句...

修行为何要远离恶友

问: 师父,为什么我们修行要远离恶友呢?那些恶友,...

师父您出家时家人反对吗

问: 师父您出家的时候家人反对吗? 慧律法师答: 反...

【推荐】十心向往,命终必生极乐国土

又云,十心向往,命终必生彼佛国土,是《宝积》义。《...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修忍辱

问: 在修行中要修忍辱,可是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如...

大安法师:念佛是为了什么

问: 念佛是为了什么? 大安法师答: 当我们知道阿弥...

至诚拜佛对往生的意义

东方诸佛国,其数如恒沙,彼土菩萨众,往觐无量觉。 南...

大安法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什么意思

问: 《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为什么功课没做完就有怪事

问: 这是我第一次听法。在冥冥中我也得到了佛法的利...

修行人一念贪恋投胎为小狗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他赚了很多钱啊;...

少年时代的玄奘大师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少年时代,少年时代是萌发理想的时...

宣化上人:少说社会应酬话

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说了很多话,可是话说多了,大...

生死无常,你在烦恼什么呢

在罗阅祇城有一个婆罗门,他听说舍卫国人民孝养父母,...

思恩图报,青年本责

【原文】 吾人眼耳鼻舌、四肢百骸,皆由父母生养而来。...

「孝子」是「孝顺孩子」

前一阵子,慈济医院的志工说了一个让人非常感慨的个案...

如何理解极乐世界的方位

释迦牟尼佛说极乐世界在娑婆世界之西,但是你不要执著...

经常生起淫欲的烦恼,会有什么过失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

出家人所穿「三衣」的含义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

世俗忍辱观与佛教忍辱观

忍辱波罗蜜,是六波罗蜜之一,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