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四祖道信禅师的念佛禅

净慧法师  2015/05/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四祖道信禅师的念佛禅

道信禅师根据《观无量寿经》的教诲阐述了心与佛的关系,直接了当,完全把中介物都排除了,使我们的心当下就能够超越,超越到与佛平等,所谓“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一点,知道“心是心作”的道理,那么诸佛的法身就能够进入到我们一切心想当中。 我们就能够真正达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境界,念佛禅到此可以说就达到了炉火纯青、进入三昧 的境界了。那时我们马上就能够知道,佛就是心,心外更无别佛,心佛同体,自己就能够圆满地体会到与佛无二无别的境界。

要达到这种“心作心是”的境界,必须具备五个条件。这五个条件是什么呢?

首先要知道我们的心体是什么。要知道心体,这是一个见地问题。我们每个人的心,体性清净、体与佛同,这就是我们心体的本质。如果我们离开了这个本质别处去找佛,可以说了不可得。

第二要知心用,知道我们的心由体起用。心体的作用是什么呢?它的作用就是在起作用的时候又寂然不动,这就是心体的作用。如果说在起作用的时候,心动起来了,不是寂而常照,而是心地起波澜,那样一切妄念就会浮出来。只有在起作用的时候又能够保持寂静,这样一切惑业才能够变成真如佛性,一切烦恼才能够转化成菩提。

第三要做到常觉不停。觉性、觉照要保持,不能够有间断。佛的法界是什么呢?佛的法界就是一实相。我们能够明白一实相,我们的身心世界就与实相相应。与实相相应了,就是常觉不停。

第四要常观身空寂。空寂不要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要四相皆空,使我们的身心世界以及一切妄念处在一种空寂的状态之下。

第五要守一不移。守一不移是一个方法问题,这个方法就是不能转移目标。一旦转移了目标, 我们就难以做到一行三昧,就难以达到一心不乱的状态。所以要守一不移,不管是动还是静,都能够使我们学人明见佛性、早入定门。关于守一不移的要求,我下面在讲方法的时候再作稍微展开。

这就是四祖道信禅师教导的念佛禅,也就是道信禅法的功夫。他的功夫就是念佛禅,就是一行三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你没有突破障碍,如何能见到阿弥陀佛

佛教的因缘观,只有一个观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

如果我不种菜,就写不出那样的诗了

大约十五年前,当我在美国时,有位美国佛教学者来访。...

圣一法师禅七开示

十二月初八日 释迦牟尼未成佛时,称为悉达多太子,出...

修净土的人不要忽略发愿

我想我们修净土的人,我看到很多很多的居士念佛,对发...

往生到极乐世界后,还有人间的记忆吗

问: 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呢,他还有人间的记忆...

佛陀教父亲修行什么法门来报父恩

从人之常情来讲,儿子做裁缝,一定要做几件最好的衣服...

你就是佛啊!

《六祖坛经行由品》中,讲述了六祖大师得法的过程,靠...

「念」字,万万不可加口

原文: 佛念字,万万不可加口。许多人皆作唸,则失义之...

净慧长老的晚年感言

我很幸运地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一岁半被卖入尼...

佛法的大意

一、学习佛法以增进道德 增进道德是佛教的戒学。戒就是...

修定者必须过好「三关」

初习定者必须过好三关:一是腿子关,二是散乱关,三是...

如何依止善知识

一、善知识的名义 善知识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一般是讲知...

这个时代要求生净土

在这个时代,要大力倡导求生净土。我们知道人生第一件...

佛法的重点在于智慧的观照

正确听闻佛法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 龙树菩萨...

在苦中而不以为苦,是真正的灭苦

佛教所说的灭苦,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是在自己灭苦...

修心养性的九大疗法

对待生活多一份宽容和理解,我们的生命中就会多一些阳...

执持名号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这里要辨识几个概念:什么叫善根?什么叫福德?菩提正...

果真法师:心念转变病就能痊愈

科学日新月异,医学也随之不断进步,而人类的疾病却相...

星云大师《尊重生命》

世间上最宝贵者莫如生命,任何生命都应该获得吾人之尊...

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一个中年人,年轻时追求的家庭事业都有了基础,但是却...

老母亲学佛康复的故事

母亲今年已经八十三岁高龄了,虽然五年前的一场劫难彻...

供养沙门狗得餐,转生王女见心欢

中印度佛法盛行的时候,有一位虔诚的居士,每天发心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