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佛法的重点在于智慧的观照

净界法师  2014/11/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法的重点在于智慧的观照

正确听闻佛法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

龙树菩萨说,一个人成功跟失败,重点是机会来临的时候,你要把握,你要掌握最佳的时机。而听闻佛法,上课的时候是最佳的时机,你平常打妄想也就罢了,这个时候你一定要专心。

第二个要保持信心。佛法的修学跟世俗的学术研究是不一样的。学术研究是抱着怀疑的心态去学习一切的世间法。佛法是以信根为本。我们讲信、进、念、定、慧,以信根作根本。所以佛法很多不可思议的真理,经过祖师的传承,我们接触以后,第一件事情:当我们这个颠倒妄想的心跟这个真理接触的时候,第一件事情,你先要求你自己相信。菩萨戒就是强调这个观念,先相信,仰信真如法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

第三个你要产生恭敬心,不要产生轻慢佛法的心态。我们要知道,佛法是约着众生的根基安立的。澫益大师说:良由众生根基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在修学过程中我们没办法广学一切的法门,你今生当中只能够选择自己适合的法门。但是,你千万不要对其他的法门产生毁谤。你学净土宗的,你对于禅宗、天台宗要保持随喜赞叹,因为你迟早还是要通达一切法门,只是你今生的因缘选择这样的一个法门。如果我们毁谤会对我们未来产生障道,这是要特别注意的。

智慧的观照,佛弟子不共于外道的殊胜之处。

佛法的重点在于“观”,修“止”只是前方便。一般宗教的修学,能在生命中产生善业,但不能对治心中的颠倒,是心外求法,所以叫外道。在他们的教法传承中,没有法义能引导他们见到生命的真相。外道的积集善业,意味着他们将因此而到天上享受几劫的快乐,之后又完全跟过去一样,无法对生命加以改造。身为佛弟子,我们在积集善业时,每一善业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清净而正确的观照力在观照,所以善业能成就一种波罗蜜到彼岸的功德。故只有佛法有资格称为“乘”,因为只有佛法能引导众生解脱生死,成就三乘的功德。

一个人如果没有观照力,心随妄转,这一念心与境界接触时,会产生某种妄想或情绪,自己就完全跟着感觉走,不能产生自我克制的力量,就好像一个人没打开眼睛,不知道何去何从一样。如果能如理观察生命的真相,当这念心与环境接触时会产生感觉,但这感觉当中又会产生智慧的观照,这时你会回光返照来判断这感觉正确与否。这种反省力量的生起所产生的功德不是一般的善业所能比拟的,因为它对生命产生大方向的决定性的影响力,这是修止观的殊胜处,也是身为佛弟子不共外道的地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因最初多闻之力而成就菩提

问: 祖佛大意,贵在心行;采义徇文,只益戏论。所以文...

从点状的佛号,提升到片状的佛号

在净土宗,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我们生命当中会出现...

多闻佛法的重要

第一种,是我们要多闻佛法,闻思修三种智慧,闻法是非...

听闻佛法能调伏烦恼

我们看佛陀说法的功德,这个法,它透过佛陀的音声传到...

知识不等于证悟

虽然经常诵念经文,但放逸而不奉行的人,像替人放牧的...

净界法师:一心三观

那么怎么样从第六意识的如理的思惟、想象来改变我们过...

听闻了佛法,你必须去修才有用

我们诸位道友,我们现在要是帮助别人,劝化别人也信,...

以什么样的心态听法,能得到最大利益

宗喀巴大师讲一个偈颂说: 佛非水洗众生罪, 亦非手拔...

要正确的忆念娑婆世界

我们这一块应该准备什么东西呢?按照《念佛圆通章》的...

学佛后什么都是顺境了吗

文殊菩萨什么意思啊?就是妙智慧妙吉祥的意思。就告诉...

细嚼清风还有味,饱餐明月却无渣

无门慧开禅师的偈子云门糊饼赵州茶,信手拈来奉作家。...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

问: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呢? 答: 归敬...

识心不断,六道轮回就不断

复次大慧,三和合缘,三和合就是六根攀缘六境,然后识...

绝症富翁的三帖药

有一个富翁得了绝症,他觉得自己将不久人世,心中很难...

济群法师:息灭妄想

很多人会把生命的痛苦归之于客观环境:诸如身体欠安,...

星云大师《烧头香》

台湾的宗教,民间的信仰,都流行著「烧头香」的习惯。...

消除痛苦的几种方法

痛苦,是每个人都不陌生的字眼。 印度伟大学者圣天论师...

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

《佛说四十二章经》之第十章:喜施获福 佛言:睹人施道...

一代高僧玄高法师:愿生恶世中度人出苦海

前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冯翊万年(今陕西西安一带...

星云大师《为教师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今天弟子来到您的座前,特别向您报...

大安法师:万法唯心

这个鸠摩罗什大师七岁,他看到佛钵就很高兴啊,他就过...

解读「生命的第一课」

2014年2月17日,成都各中小学正式开学。值得一提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