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知识不等于证悟

2019/04/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知识不等于证悟

虽然经常诵念经文,但放逸而不奉行的人,像替人放牧的牧牛人,不能得到清净行的法益。

经文背诵虽不多,但确实奉行,灭除贪、瞋、痴,如实知见,内心清净,生生世世不再执着的人,真正得到清净行的法益。

有两位出身高贵家庭的比丘是好朋友,其中之一精通三藏,娴熟于唱诵并弘扬经文。他教导众多比丘,而成为十八个比丘团体的指导老师。另一位比丘则在热切精进的修行之后,证得阿罗汉果,并且透过止观的禅修而证得卓越的能力。

有一次,证阿罗汉果的比丘到祇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顶礼问讯时,这两位比丘碰面了。精通三藏的比丘不知道他的朋友已经证得阿罗汉果,反而轻视他的朋友,认为这老比丘对神圣的经藏所知不多,因此决定盘问他几个经藏的问题,佛陀知道他这种不友善的居心,也知道他一定会自取其辱。

所以,佛陀出于慈悲心就去探视两人,以避免熟悉经藏的比丘取笑他的朋友。佛陀并且亲自提出问题,他问熟悉经藏的比丘有关禅那和道果(maggas,透过禅修而得到的高级境界),熟悉经藏的比丘无法作答,因为他只知道教导别人, 自己却不亲自修行。另一位比丘由于精进奉行佛法,已经证得阿罗汉果,所以回答了所有的问题。佛陀因此赞叹阿罗汉比丘,而对熟悉经藏的比丘不赞一词。

其他比丘不明白为何佛陀大力称赞证得阿罗汉果的老比丘,却没称赞他们的指导老师,佛陀向他们解释说, 熟悉三藏但不知奉行的比丘,像牧牛人,只为牧牛而获得工资,而亲自奉行佛法的比丘,就像牛主人一样,享受牛的五种生产品,所以说,熟悉三藏的比丘只得到学生对他的服务,没有修行圣果的益处。而阿罗汉比丘虽然懂得不多,只能背诵一些经文,但清清楚楚地明白其中的精义。并且精进修行,克服了贪、瞋、痴,他的内心完全没有精神的烦恼,对今生与来世没有任何的执着,所以他真正获得修行的圣果。

《法句经故事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学佛是要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现在有人以时尚佛教作为噱头吸引眼球。其实,佛教的时...

多闻佛法的重要

第一种,是我们要多闻佛法,闻思修三种智慧,闻法是非...

学佛人常犯的三个毛病

第一个就是佛呆子,在生活中间不知道运用佛陀的智慧,...

学佛修行应持守哪些戒律

学佛修行有戒、定、慧三无漏学。第一是持守戒律,防非...

学佛法不是为了要过好日子

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同学,大家发心出家有种种的因...

台湾艺人席曼宁的学佛体悟

台湾艺人席曼宁过去曾三度入围金钟奖。每次她在准备得...

印光大师论至诚恭敬

一、敬惜佛经善书 1.尊敬佛经善书 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

学佛的人,最怕的是「放不下」

学佛第一个观念,就是 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 。看众生...

当从善者,与净相应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天,舍利弗尊者...

既然抓不住,何不送一程

日落黄昏,倦鸟归巢,青山渐渐安静了下来。突然,一个...

佛陀所说的孝道

世人所认为的孝,都以物质为主,以为在日常活中能供给...

悭者喜舍

佛陀的大弟子当中,被人赞誉为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

守戒的僧人

释尊在舍卫国祗园精舍传法的时候。一天,许多化缘归来...

只要话头得力,不拘动静,自然不被他转

问:古人云:参究,在搬柴运水行脚处参。今之学者,要...

囚禁自己的人生

一个人在他25岁时因为被人陷害,在牢房里待了10年。后...

海涛法师《鬼道之苦》

中国佛教向来习惯在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这三...

庐山莲社西方发愿文

【原文】 惟岁在摄提格(1),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

只要为众生着想,业力就净化得特别快

我们的内心,有很多污染,贪嗔痴忌妒傲慢等,像腐烂物...

报恩的药材

雷音寺住持突然得了重病,请了许多郎中用了好多药都不...

修行人为什么要少语止语

一、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

忍辱胜过怨恨

忍辱胜怨,善胜不善,胜者能施,真诚胜欺。 所谓忍辱胜...

求福报的因与缘

求福报的因与缘 其实我们怎样求福报,大家要知道。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