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学佛的人,最怕的是「放不下」

2019/07/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佛的人,最怕的是「放不下」

学佛第一个观念,就是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看众生的过错,永远污染自己,根本不可能修行。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有涵养的修行人却从不会去看。若每天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要赶快忏悔,这就是修行。为什么呢?

因为佛家讲修定,总看别人有过,永远不会得定,没有定就没有修为。因为心不停地随着别人的境界转,不停的着相。“见世间过”是什么?六根着外面的境界相,着相!着色声香味触法,里面生贪嗔痴欲诸想,才见到世间过。如果不着相,见不到世间过。自己改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哪里还能有时间去管别人?一管别人,自己就先起嗔恨傲慢心。

学佛的人,最怕的是“放不下”。内心存有对我或对法的成见,境界现前,遇到与自己想法意见看法不同时,心中就容易生起烦燥与嗔恨心。但如果能够放开胸怀,以欢喜心去接受遭遇的事物,偏执的心态就将会得到修正,而懂得念念反观自照,境界反而成为反省的工具与修行之增上缘。

“我执”是很严重的一种心灵病态,也就是指人无法彻底了解自己,所以对种种有关于“我”的事物产生错觉,认定为是我所拥有,是我的,因而过份执着,以至于捆绑束缚了自己。

好比“人世无常”但是我们往往不去认识、探究无常是什么?无法给自己一个健康、正确的观念,通常误将世间一切视为永恒;直到有一天,因为疾病,住进了加护病房,才突然感到死亡的恐惧,才开始担心能不能平安出院!然而,即使在濒临死亡时,却没想再与死神搏一搏,不会设法为自己住生预做准备,这就是我执的一种错觉。

“法执”是指无法透视法的真相;是来自于知识上、见解上或宗教信仰上的错误执着。单就信仰而言,信仰的本身并无好坏,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与他自身最相契合的宗教,运用智慧理性的判断、探讨为什么此宗教值得我去信仰;可是有些人就会有一种心态,当他专注于一种信仰时,对其它宗教就一概持否定态度,逢人就只赞叹己宗,贬低他派,仿佛只有他所选择的宗教信仰才最正确、最优秀,这就是一种法执。

因此,学佛的人,最怕的是“放不下”,内心存有对我或对法的成见,境界现前,遇到与自己想法意见看法不同时,心中就容易生起烦燥与嗔恨心。但如果能够放开胸怀,以欢喜心去接受遭遇的事物,偏执的心态就将会得到修正,而懂得念念反观自照,境界反而成为反省的工具与修行之增上缘。

佛说不要用抗拒的心态来面对这个世界。凡事以对立的心态对待,唠叨、抱怨就会不断,如此便难以宽容的心来原谅、接受他人不同的见解,于是就很难活得快乐、自在。我们想要解脱,一定要先了解心的毛病,面对现实、面对社会,以智慧来圆融事相、超脱凡情。

“我慢”是指以“我”为一己之中心,由此所执之“我”而形成骄慢心。简言之,即指自尊心过于强烈的心态。自尊心过于强烈的人,内心其实是脆弱的、无助的。人常常为了保护自我,不容许他人毁谤、批评,于是虽然给自己套上一个圣人的外壳,其内心却充满着高低不平的尊严,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

置身在这个婆婆世界,每个人都非常“我慢”,你切记勿祈求他人给你面子。在个人修养方面,应该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倘若遇到非常骄傲,言语暴躁直冲的人,更应当以忍耐、谦退、柔和之心来应对,如此便可以避免无谓的争执和纠纷。

“我痴”则可说是一切烦恼、痛苦的根源。“痴”在经典上又解释为无明,亦即内心无光明、无智慧。人的内心如果没有智慧,就会有偏差的行为。

当一个人须藉由外界的赞美过日子,或受到外在环境影响,而激增对物欲的需求,或痴想一步登天、一夜成名之时,他将会因期待与失望,而陷入苦痛焦虑的深渊。佛说:“世上没有任何人能够给你痛苦,唯有你自己!”智慧之言,的确值得我们深省。

“我见”就是指看法不同。一般人都会执着在五蕴背后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也就是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我’,这种意识型态,就会导致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亲眼所见才是对的;由于强烈的‘我见’,致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不必要的争执。

好比夫妻之间,因为看法不同而发生争吵,兄弟之间因财产分配不均而对簿公堂,这种事情亦多有所闻。

“我爱”是指深深执爱着自我,通俗而言,就是所谓私心。人最大的私心,是爱自己。凡是和自己有切身关系的人情世故,都是他贪恋、占有的对象。从情感的角度来说,夫妻、男女之间的感情,是独一无二、不容许第三者的介入,连子女对父母的情感,也不容他人占有、分享。从事物的角度来探索,人往往为了权势、地位、名利,因此患得患失。

因贪爱所造成的烦恼,其实是无量无边。当一个人过分执著于自己所拥有的,沉醉于成就当中,是非常容易迷失的。

事实上,当我们死了之后,什么也带不走,只有那些因为功名利碌、私心染着所造下的业,会紧随着我们生生世世而轮回,所以,想要修行得到解脱,一定要从去除(我见、我爱、我慢、我痴)这四种心态下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如何让陷在爱情里面的儿子学佛

问: 如果想让儿子学佛,他却陷在爱情里面,怎么办?...

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我们修行人很怕听到障碍这两个字,诸位你的障碍是哪里...

达真堪布:学佛后每天都要做什么事情

问: 学习佛法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达真堪布答...

从禅修立场使得自我消融

自我是最难消融的,这是最可爱、最坚固、也是最讨厌的...

学佛久了,最怕就是起傲慢心

以前广钦长老在建承天寺时,就常以建寺来教育弟子。他...

无「我」让心灵不受到伤害

人生在世,心灵常常受到伤害,伤心、伤感、伤痛经常折...

学佛是要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现在有人以时尚佛教作为噱头吸引眼球。其实,佛教的时...

大学生学佛,总被别人看成另类

问: 我们大学生学佛,总会被别人看成另类,法师您对...

念佛别怕妄想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

人在得意时,不要轻易伤害别人

人在失意时,要有志气。但在得意时,就要很小心谨慎。...

【推荐】先求认命,再求改造命运

《唯识学》上说:我们凡夫的执取,它不是普遍的,它是...

女众进入寺院应遵守的礼仪

我们每次过堂都做一点学习,今天学习关于女众入寺的内...

为官无功便有过,为僧无德便有罪

清朝才子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古时有一官...

父母子女乃是相互的债主

人是带业来的,来这娑婆世界,受轮回生死烦恼苦、受五...

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针对不同根机

问: 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

富贵人家苦在何处

问: 对于人人羡慕的富贵人家而言,人生又苦在何处呢...

夏吃生姜七大好处

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鲜姜中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

用佛法来面对痛苦与死亡

很遗憾的是,许多人并不了解佛教的教义。尤其在汉地,...

财布施与法布施为什么要相结合

菩萨如果你在行菩萨道的时候行菩萨道呢,六度万行以布...

夏天吃黄瓜的13个理由

夏季,在时蔬里,西红柿和黄瓜开始以鲜称霸,很多人喜...

宝箧

从前有一个人,家境贫穷,而且债台高筑,因无力偿还,...

明旸法师、圆瑛法师念观音圣号救火记

1932年12月,天童寺里正在为修复庙院工作的两位油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