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在苦中而不以为苦,是真正的灭苦

圣严法师  2018/03/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在苦中而不以为苦,是真正的灭苦

佛教所说的‘灭苦’,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是在自己灭苦以后,再也不到世界上来受苦受难;另一种则是在自己灭苦之后,不但不离开苦,反而继续留在这个娑婆世界,为众生救苦救难,这就是菩萨道的精神。

其实只要我们内心的观念能够转变,苦就不会存在。但因为我们有身体,即使观念上已经很清楚什么是苦,在某些状况下,也会因为突然的不舒服而产生一些情绪、心生后悔,再度感觉到痛苦。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有些修行人虽然已经离苦了,还是会因为无法确保永远不再受苦而担心未来,只希望赶快离开这个世界,一旦离开,也不愿再回到人世间来。

但对真正的菩萨而言,没有一个地方是苦的,也没有一个地方不是苦的,他深知世人感到痛苦的原因,是因为不够深入苦,只要深入苦以后,就不会再以为那些是苦了。

例如,我常常告诉跟我学打坐的人,打坐时腿痛是正常的,这是每个学打坐之人的必经过程,腿完全不痛的人实在很例外。如果觉得腿痛得受不了,而马上把腿放开,就永远感受不到腿不痛的快乐。所以我会劝他们,当你还能够感受到痛的时候,就不是真痛,也不是最痛,只要保持盘腿不动,超越了最痛的时刻之后,不但不觉得痛,反而会有一种清凉的感觉产生。如果想体会那种清凉的境界,就必须先超越肉体上最大的痛楚。

除了肉体上的苦之外,生活、物质条件上的苦也一样需要超越。世界上有很多人都能够吃苦耐劳,即使在非常艰苦的生活状态下,还是过得很快乐。例如孔子的弟子颜回,住在很简陋的穷巷里,过著‘一箪食、一瓢饮’的生活,人不堪其忧,但他还是不改其乐。他之所以能够感受到快乐的原因,是因为最穷也不过如此而已,他不害怕损失任何东西,所以能保持心灵的富裕。像颜回这样的贤者,能承受一般人不愿承受的苦,但是在受苦的过程中,却不以为苦,这是因为他心甘情愿、乐意过这样的生活。

这些都是深入苦而不以为苦的例子,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人,即使自己正在受苦,也不会觉得痛苦,因为对他来说,已经没有苦难这回事了。

因此,消极的出世并不能带来真实的快乐,只有积极的知苦、体会苦,从苦难中成长,才能真正的离苦得乐。当我们渐渐脱离痛苦、得到快乐,能做到身在苦难之中而不以为苦,就是真正的‘灭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钓蝴蝶的快乐

一个小女孩在阳台上钓蝴蝶。大家都笑她,说蝴蝶怎么能...

这两种人难入道

遇苦、受苦、知苦、觉苦,当下生什么心?厌心还是怨心...

自杀是否真能逃离绝境

问: 有些人在陷入绝望时,就选择自杀来逃避,这样做...

苦乐都随缘

生活在世间,苦多乐少,我们常常要面对痛苦,生命中的...

幸福离我们并不远

下班回家的路上,路过一家超市门口,看到一个小男孩正...

欲海漂流具众苦

讲苦,那佛说了种种方法,断苦的方法,但是我们用不上...

真正的快乐不是在外面

佛经常常讲要少欲知足,知足常乐。欲望就是烦恼的表现...

佛教对物质生活的看法

佛陀为我们揭示了一切皆苦的实相,更告诉我们解决痛苦...

圣严法师:四重恩是哪四恩

在佛法上要报的恩有四种:一是三宝恩,二是国家恩,三...

圣严法师《生与死的尊严》

如果知道生与死是必然的过程,那么,生命的本身就是尊...

圣严法师《打从内心祝福自己、祝福别人》

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这么说应该没有人反对。小自个人...

关于开悟的三种错误观念

一些禅修多年并有所体验的人,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证得...

不只关怀,更要包容

「关怀」与「包容」很类似,但两者之间仍有很大的不同...

修行人要修六波罗密

修行人要修六波罗密。(六波罗密,即是六度。一、布施...

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

问∶ 您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从您的角度该如何进行? 慧律...

在家居士如何充实精神生活

居家,主要是针对在家居士,怎样建设佛化家庭。 居家者...

抄写佛经也是殊胜的修行法门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

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圆成实性

什么是依他起性? 我们一个念头起来具足三性,你要正确...

发愿为先——愿立则道业可成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资粮:信、愿、行。信的内容:信...

咸淡有味

由艺术家入佛的弘一大师,把佛道修行和艺术生活集合起...

紫金钵

从前有一位高僧,名叫金碧峰,他有很深的禅定功夫。...

如何用佛法来治病

问: 凡事皆有因果,那么佛教徒生病后看医用药是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