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佛教对物质生活的看法

2011/05/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陀为我们揭示了“一切皆苦”的实相,更告诉我们解决痛苦的根本方法。因此佛教并不是要大家吃苦的宗教,佛教是指示我们如何追求究竟常乐的宗教。有人以为佛教反对享,这完全误解了佛教,佛教的确是呵斥物欲,是反对过份耽迷于物质享受,过份沉沦物欲大海无法自拔,佛教并不是漠视物质生活,其实佛教是非常重视经济、物质生活的。

佛经上描写极乐世界的殊胜,马路岂仅用柏油铺的,而是用黄金铺地,纤尘不染;极乐世界的建筑岂仅是用钢筋砖瓦建筑的大楼而已,而是用七宝建成金碧辉煌的楼阁;极乐世界的设备岂仅是地毯、冷气而已,它讲究空气调节,每天都是微风吹动,自然温馨;极乐世界里面的音响设备,是“出和雅音”,连流水、花树、飞禽都在以音乐作佛事,它的八功德水比我们的自来水还要清凉,它不但可以解渴,并且还可充饥;佛国的出界是很富有的国土,那儿没有经济萎缩、没有通货膨胀等危机,没有能源缺乏,没有经营之苦。住在那里的众生享受最富庶,但却毫无贪著的经济生活。

佛教中有一些实践苦行的人,希望借着淡薄物欲来磨炼自己的意志,我们也不完全否定他的价值,但是在普通的社会里,适度地拥有物质文明的享受是合乎道德的。佛教虽然不否定经济生活的适度性,但是对于非法取得的财宝是不赞成的。举凡违背国法,譬如贩卖毒品、转卖人口的职业,或者违反佛法的不当工作,如屠宰、酒家、赌场的,都在禁止之列,也就是和佛教不杀,不盗、不妄语、不饮酒、不邪淫等根本大戒触逆的职业,佛教都不允许。佛教对于贪污舞弊的经济犯罪是反对的,对于诈欺背信的行为是不许的。除了上述各项之外,佛经上到处记载有七种不当之财不可苟得,所谓七种非财是:(1)窃取他物,(2)抵赖债务,(3)吞没寄存,(4)欺罔共财,(5)因便吞占:(6)借势苟得.(7)非法经营事业。譬如偷盗、走私、倒卖、囤积抬价、挪用公款等等都是非法的行为。求财要取之有道,非法求得的钱财,虽然眼前得到了,但是却种下了恶因,来世要加倍的受苦偿还。不如法的财宝,是不清净而罪恶的,是苦因而不是甜果,即使如法求得的钱财,也要用在有价值、有意义的地方.有钱是福德因缘所致,而懂得将钱用于合乎道德之处,更是需要高度的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人死后被问到的两个问题

卡特因为家庭拖累没有完成大学学业,没能实现当一个历...

自己挠痒自己笑

有来访者问弘一大师:何时是你最高兴的时候? 回答:...

人生的苦乐,并不是由外境决定的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

海涛法师《快乐与慈悲》

每个人本来都有无限的潜能,只因为紧抓着自己拥有的而...

人生的快乐是跟因缘借来的

我们看通教。通教的人是比较利根,知一切法,当体全空...

钓蝴蝶的快乐

一个小女孩在阳台上钓蝴蝶。大家都笑她,说蝴蝶怎么能...

快乐的秘方

他是这个地方的首富,但生活得并不快乐。先是亲戚和朋...

回到心的归宿

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活在烦恼痛苦之中,就是因为我们的...

佛法温暖千千万万个家庭

学佛不是口头禅,学佛是实实在在的实践。常言道:家和...

你为什么又不高兴了

恶业的形成,有些是通过身体造作的。比如杀生,杀害的...

心然法师《地藏菩萨本迹记》

序 白圣 菩萨以正智证到真如理之后,复起差别智,观见...

生死关头不迷惑

在觉的能力处于选择新的使用工具的关口的时候,完全要...

心量越大的人,越能成就大事

我们要在生活当中体验什么是发菩提心。自己真正发了菩...

身心安乐之行

昔日,佛陀曾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

福慧具足的人,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就

福报代表这一生当中的经济环境,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

杀盗淫三恶果在人道里的体现

首先杀业,你有杀业的话,直接就是多病、短命,这是杀...

用平常心换取幸福人生

唐代的李翱十分崇尚唯严禅师的德行,所以在他任朗州刺...

这样回向功德会大得不可思议

佛在世的时候,有个讨饭的女人,她捡了一枚金币,捡了...

出生就叫“大和尚”,老方丈预言竟成真

有这样一个师父,他刚出生时,人们就叫他大和尚,这究...

戒律的十大利益

当比丘出现某种不如法行为,佛陀便会根据所犯制定戒条...

星云大师:健康与长寿

所谓健康,一般人只想到身体的健康。虽然没有头痛,肠...

持身不可太皎洁,处世不可太分明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 处世不可太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