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决定人生成败的85%是人格

索达吉堪布  2015/06/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决定人生成败的85%是人格

西方学者经研究发现: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真正起作用的,思想和行为的态度占了85%,智慧只占15%。

可现在的教育有点颠倒,老师、家长只重视分数、文凭,至于孩子的德行操守,根本不在考虑之列。

缺少信仰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这一体系,如果不加以转变,学生虽然在学校读了十几二十年书,但走出校门做事情时,在学校里面所学的知识也很难真正用上。

如今,美、德等西欧国家,越来越意识到佛教在学校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许多国家的学校纷纷开办佛学课,尤其是儿童佛学教育,日益受到西方社会的普遍关注。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曾说:“20世纪最有意义的事之一,就是佛教传入西方。”

的确,“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的佛教理念,在任何一本教科书中都找不到。中学、大学、研究生的课本里,全是非常复杂的学问,但对身心健康、利他利己到底有多少帮助?

孩子是家庭、社会、民族、人类的未来,他们的心性将影响整个社会。所以,在教育下一代时,希望学校把人格教育放在第一,知识教育放在第二。要注重孩子的“德才兼备”,而不是“才德兼备”。

为什么要把“德”放在前面呢?因为,人没有道德,即使有智慧,也会危害社会。

现在有些高等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智慧方面相当不错,但因没有做人的基本理念,所以根本不孝父母,对社会也不负责任。

《颜氏家训》里面引用古语说:“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意谓:媳妇刚来家里时,就应教她规矩,否则成形了就无法改变;孩童时代的教育也相当重要,因为这个阶段的吸收能力特别强,学到的知识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因此,为了自他的利益,一定要让孩子在具有智慧和悲心的教育氛围中成长。只有这样,伦理和智慧才有增上的希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世间哪个东西让你快乐

世间人不容易体悟佛陀的心,是因为照顾自己、关心自己...

懒是大恐怖!你想要的美好统统离你而去

别译杂阿含经 八十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

【推荐】我们今生的使命是什么

你知道我们今生的使命是什么吗?有两件事,人生只有做...

细品「学会」,感悟人生真谛

学会理解,因为只有理解别人,才会被别人理解。 学会...

真正的贤人君子,不设机心城府

真正的贤人君子一定会真诚待人,不用机心,不设城府。...

省庵大师的八苦诗

生 苦 业风吹识入胞胎,狱户深藏实可哀。 每遇饥虚倒悬...

世间苦乐无常,不要患得患失

世间的苦乐是无常的,不会有永恒的痛苦,也不会有永恒...

30岁以后才能看懂的八句话

【慢生活】 干不完的工作,停一停,放松心情;挣不够...

如何善巧对待他人过失

什么叫不观过 网友:是只看对方优点忽略缺点还是把对方...

为何要用别人的福报优点,来虐待自己

我们为什么会不肯随喜功德呢?最主要就是心里有嫉妒的...

从六度看人生

佛法的修学不是孤立的,俗话说佛法不离世间法,这也充...

贪一时之欲而成千古恨

有的人在刚学佛时很好,无论是对众生的慈悲心、还是对...

千句偈不如一句有益的偈语

唱诵毫无义理的千句偈语,不如唱诵一句有法益的偈语,...

这种满愿不是好事

好多人请了占察轮,不知道怎么用。最重要的是相应,相...

不要埋怨业障,资粮就在当下

有一次,一位中年朋友若有所悟地对赵朴老说:我现在想...

宣化上人:学佛的态度

佛教是出世法,我们不批评哪个政党之好坏。因为法尔如...

短期出家须慎重

有人问我说短期出家,你有什么看法?佛教本来没有一个...

开悟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

梦参老和尚:相信众生都可度

每一部经、每一部论,都告诉你修行的方法,像我们念《...

放生会刺激更多的养殖和捕捞吗

很多人对放生有这样一个疑问:市场需求量是固定的,按...

临事对人时,应抱持怎样的态度

我们每天张开眼睛后,生活的二六时中,总会面临许多不...

虔诚一念包含无限

《阿含经》里有一则故事,是记载小小一粒米饭的力量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