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如何判断发心的真与伪

净界法师  2015/07/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何判断发心的真与伪

【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颠。如是发心,名之为“真”。】

前面我们讲邪、正,这是大的区分。伪、真就更细了。这个“伪”什么意思呢?

“伪”就是说,这个人不是没有发菩提心,有发,但是不纯。就像黄金,它有黄金的成分,但是它也有矿石的杂质在里面。就是这个人他发菩提心,但是隐隐约约又贪求世间的果报,但是到佛堂用功时,他又发了菩提心,所以这个人心中是染净夹杂。

我们看说明,“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他有过失不忏悔,也不对治,所以这个人的目标不明确,就是有时候精进,有时候懈怠。“内浊外清,始勤终怠”,刚开始精进,最后终于懈怠。你说这个人不好,他也有一点好心。到了佛堂时,他用功起来,也有一念的道心,但是离开了佛堂,多为名利之所夹杂。所以这个人名利心带有道心,道心中带有名利心。“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我们一般人刚开始都是这样子,叫“真妄交攻”。

我看到这段论文,想到以前有一位常住的居士。大概在将近二十年前,这位是台湾中部的居士,他很年轻就学佛了,是男众居士,非常发心。不但在家里面做功课,拜佛念佛非常精进。来到道场,二话不说,一定到厨房去帮忙,什么事都做,默默地做。大家吃完饭都走了,他一定留到最后一个,把碗盘洗干净再离开。师父跟他讲话,他一定合掌恭敬。这个人非常有道心,他精进用功,真的是有用心在修福报,所以他的福报变得很快。他本来很穷,后来没有多久,我记得好像三五年而已,他整个人的相貌都改变了。

另外一个居士就看上他了,找他合伙做生意,开餐厅。两个人合伙,他也跟朋友借一点钱,把这个生意做得非常好。一个高档的素食餐厅,走日本式路线的高档餐厅,在当时的台湾很少,所以生意非常好。但这个人福报现前时就糟了,放逸了,他后来结婚了,结婚以后跟一个女众发生了婚外情。诸位要知道,破戒是最伤福报,最伤福德力的。婚外情以后,他又玩股票,后来输了好几千万,不但把这几年赚的钱亏掉,还负债累累。最后身败名裂,后来到哪里去了不知道。

我们看这个缘起,这个人“虽有好心,终为名利之所夹杂”。就是说他这个发心,蕅益大师说,虽然说是中途变节,但是他刚开始因地一定有问题。我认为他出了什么毛病呢?其实他刚开始在因地就夹杂,认为这个是合理的。对一个初学者,你不能过度地要求他一开始的发心又纯又正,是吧!我认为他最后没有学教理是可惜了!我个人的判断,他都在事修上用功。你想想看,我们是个有烦恼的众生,谁禁得起福报的诱惑呢?他没有好好地学习教理,就不知道怎么调伏自己,引导自己往好的方向走。

其实一个人在贫困中,反而最安全。诸位!你们都想要富贵,对不对?一个人栽跟斗都是在富贵时,真的!你看中国的命盘,命相学,一个人走大运时,大吉之气,必有大凶。他的命盘一定有个大凶出来,双气夹杀一定有的。人生的逻辑就是这样:在贫穷当中,反而不可能做出太出格的事情;一个人一生当中会造重大的罪业,都是在福报现前时,因为你有自在力。

怎么办呢?你要不断地增上,不断地研究教理,加强你心中的光明、调伏跟引导。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这个“伪”,这个人发心道心中夹杂名利,刚开始不要过度地诃责,初学者都是这样,带有妄想来修行。所以这个居士的发心,我认为没有错,错就错在他没有好好地在心地上用功,只知修福,后来被福报迷惑了。所以说我们刚开始发心带有妄想,带有杂染,这个没关系,因为你可以不断地调整。人只要保持进步就有希望,要不断地一再产生观照力。

我们看“真”,这种人不简单,“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这种人一定经过长时间佛法教理的学习,跟观照调伏,才有这个结果。他的内心非常的坚定,心中只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的志向非常的坚固,虽然佛道是三大阿僧祇劫,他也不退怯。虽然众生的烦恼粗重,他也不厌倦。

就好像登高山万仞,这个仞就是七尺,登这个高山,他总有一天一定要达到目的。”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颠,如是发心,名之为真”。这个是我们的目标,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也就是说,我们可贵的是不断地了解自己,然后只要保持进步,就是趋向光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检视自我,清楚专注地活在当下

午后的阳光穿透深色窗帘,投射在云来寺的会客桌上,照...

达真堪布:神通对我们的修行有帮助吗

我们要把佛当做究竟的导师,听佛的教导,这样我们才能...

把病苦转为积累资粮和遣除障碍

一.转病苦为道用的重要性 将病苦转为道用,是一个很...

诵经念佛应注意之事宜

所谓佛法,并不离世间法,其目的无非在使心净心。人之...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念观音圣号要知道怎样名为观音?应顾名思义,因义知名...

不要把佛法变成知识

我们学佛修行不是要学知识,而是要学智慧。若是学不好...

圣严法师《走自己的路,不必比较》

如果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和别人较量的话,会是很痛苦的...

达真堪布:如何看待修行中出现的各种境界

修行的时候,心静下来了,肯定会出现一些境相。有些人...

每天都给自己一个检验

说到修行,实在需要我们慢慢地用心去体会。我刚出家的...

订定念佛功课,信愿才算坚定

问曰,念佛之门,多承开导,群疑尽释,正信现前矣。但...

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

我们怎么样来长养我们的四无量心呢?《华严经》告诉我...

在业力的推动下,没有人是故意的

记得第一次在一本书里看到这句话:在业力的推动下,没...

何不为自己积点福

我有位朋友在昆明的钱局街做了几年服装,店小乾坤大,...

平时就要训练,信愿才能坚如金刚

何为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

经常这样观想,佛菩萨的力量就跟你合而为一

【时诸大众闻说地藏菩萨摩诃萨成就无量称赞功德。皆获...

动一个念头,也如发射一份电波出去

一念之力 我们的心念,决定言语看不惯某人时,就会常发...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离奈城...

真正的人情味

我们常用人情味这三个字,却有许多时候把人情味的意义...

净宗十一祖-省庵大师

1.生平 省庵大师(公元16861734年),讳实贤,字思齐,江...

世乱已极,将何以治

昔有问于予曰,世乱已极,将何以治。予曰,汝若能知乱...

佛陀跟我们的差别

佛陀的生命是万德庄严的,我们的生命是充满着痛苦。当...

几位古大德的大悲咒感应

广恩禅师: 闭门绝食,念诵大悲咒。时值隆冬酷寒,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