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菩提心中的佛号

2015/07/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菩提心中的佛号

心为修持之主

《华严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诸佛菩萨恒以菩提心为利生前导,于生死苦海普度众生,不疲不厌。

通途法门所言之菩提心以四弘誓愿为修持准则。“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时值末法,众生障重,信愿念佛,如顺风行船。《观经》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及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与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为净业正因。印光大师判言:“此十一事,有其一种,以深信愿,回向往生,皆得如愿。”

由此可知,念佛法门,菩提为要。欲生净土,当发大心。与通途菩提心相比,净宗菩提心有其特别义蕴。蕅益大师开示:“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信愿行三资粮:信者,慧心安住西方净土。愿者,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者,一向专念弥陀名号。

发菩提心念佛,用佛号护念菩提种。如是交融,道业可成。正如省庵大师所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又言:“既不求利养名闻,又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生死可怖,轮回路险。不出三界,头出头没。净宗十六字纲领:“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彻悟大师将“真为生死”放在句首,可见其重要性。念生死苦,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互为父母、亲爱、侍使。“当年恩爱,今作冤家;昔日寇仇,今成骨肉。昔为母而今为妇,旧是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则可羞可耻;天眼视之,则可笑可怜。”(《劝发菩提心文》)

今人念佛为何不得力?大多数人都对世间的人情看不透、放不下。见小而不见大,见近而不见远,乃众生之通病。我们所牵挂的家亲眷属其实只是一个缘,未知宿命,哪知是善缘还是还债?不学佛之亲属,多为障道因缘。一为软魔,相亲相爱,互相缠缚,难以了生死;一为硬魔,终日争吵,各自逼恼,难得清净。《净土圣贤录》百不管老媪初念佛时,仍挂念家业子孙,后经法师指点后,豁然大悟,诸事交与后人,凡有境起,即念“百不管”,遂能专心念佛,净业乃成。

少壮之人固不能诸事不理,还应敦伦尽分。凡所应为之事,皆视之为出苦之慈航。为人子女,孝养父母。分内之事,全力以赴。空闲时间,当通身放下,精进办道。不贪名位不求利,喜得自在无是非。谨遵印祖教诫:未生净土之前,纵令授以人天王位,亦当视作堕落因缘,了无一念冀慕之想。

随心起行

既发大心,当专心持念佛号。省庵大师开示:“虽发菩提心,不专念佛,亦不往生。”“故必以发菩提心为正因,念佛为助缘,而后期生净土。”

专心者,若念佛时当至诚恳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度众生,每一愿皆是佛之真诚心的流现。念佛人,若心不至诚,决难感通佛力。心若至诚,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恳切心,即痛念生死。一气不来,则成下世。不生净土,则出入胞胎,可不怖哉?故祖师常云:“以畏苦心念佛,念佛必切。”又云:“以感恩心念佛,念佛必切。”

念佛行人,每日回向应发心普利四恩三有乃至法界众生。若欲偷安懒散,当念父母之恩难报。再者,三途众生皆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何忍知其受苦而不奋力救拔?信愿念佛,往生极乐,不仅可救度自己这一世的父母,还能救度累生累世的父母。这也是佛门之孝与世间之孝的本质区别。

自信教人信,真成报佛恩。发菩提心,作如来使。每一个念佛人都是阿弥陀如来的使者。劝人念佛,生品最高,所谓“自他不二”。《净土圣贤录》里记载的宋荆王夫人堪为女众典范,以身弘道,教化一家,报终感得金台来迎。

发菩提心,当将心思放在大众事上,利益有缘亲友。由于不在己身上花心思,则烦恼渐轻,身心安稳。以愿导行,孜孜不倦。劝他人学佛,己须先勤行。每日定课,持戒念佛。

修行之人,若禅定力深,于六尘境界,了无执著,不起憎爱。道心强,则一切皆轻。何妨安忍静默,栖心净土。“人能自度,转相拯济,精明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佛说无量寿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现在好好享受,临终时靠助念可以往生吗

问: 每每逢缘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了脱生死,但常有一...

念佛时一直想着其他事情,这个该怎么办

问: 师父,平时念佛的时候,我是上班回来,晚上坐下来...

要想往生西方一定要念佛

有人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一定要念佛。这一观念是不...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如来金口无虚语,历...

净业行人的专修与杂修

善导大师谈到,一个净业行人,要有五种专修。专修里面...

念佛有何窍门

弟子:闭关时,在吃的方面是否要越吃越少呢? 老和尚说...

娑婆世界的快乐没有安稳性

前面是破坏,空观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妄想好的妄想、坏的...

「唯心净土」不是指妄心,而是指妙真如心

宗门下很多祖师大德常常谈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之理,...

睡觉的诀窍

当你结束了一天的忙碌之后,晚上入睡时,姿势应像佛陀...

久修之人当警惕此「五花箭」

五花箭者、皆烦恼所摄,谓诸魔王,有神通力,由见修行...

佛法是世界之光

过去有些人有误解,说佛教是封建的、迷信的、消极的,...

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该如何对待

现在的众生烦恼习气很重,很容易生气,乃至于说你随便...

接触佛法半年多,为什么对佛法没有什么疑问

问: 我较深入地接触佛法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别的师兄...

障碍我们学佛修道的五住烦恼

苦与乐是没有一定分界线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何谓...

圣严法师《处处是金山》

凡夫不是佛,所以看到的人也不像佛;因为尚是未见佛性...

聪明人反被聪明误

证严上人于晨语开示,有些聪明人反被聪明误,别人见他...

六祖大师教你在家如何修行

六祖为在家人修行说了一个《无相颂》,并且说,在家人...

禅师们的胆量

天下有大勇者,卒(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推荐】佛家怎样看赌博

形形式式的赌博,在当今社会已大行其道。知道一点佛家...

挣钱的目的无非这三种

我经常说:朋友们,我们千万不敢穷得只剩下点钱啊。穷...

学道之人的五种心

憨山大师在《示马居士》法语中,以学道之人的五种心来...

哪个地方有障碍,就从那个地方观进去

在大乘的学习当中,我们观照真如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