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我们要坚固往生的愿力

大安法师  2015/08/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们要坚固往生的愿力

我们要坚固往生的愿力,要知道在临命终时,愿力牵引令我们往生的重要性。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每个人都必然面临着死亡问题。世间各种福报有种种差异,唯死亡一事都是平等的,没有谁能逃脱这一关。

我们不了解佛教,不了解生命的真相,常常是醉生梦死,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现在我们得到难得之人身,闻到难闻难信之佛法,就得要对生从何来死向何去有一个认知和一个把握。

平时奉行断灭见的人,他到临命终时,那种恐惧,那种挣扎,他在潜意识里面还是相信有一个去处的。只是他平时对死亡没有做准备,此时手忙脚乱,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他有恐惧感。

而人在生死关头,起作用的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心力。当我们四大即将分离的时候,神识很贪生怕死,不想离开这个世间,但是又必须要走。他那种死亡的感觉,那种无奈是非常痛苦的,不想走又必须要走,这就像生龟脱壳,那个龟,活生生地把它的壳扒下来、剥下来那样的感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念头非常多,阿赖耶识多生多劫的种子都蹦出来了,就好像各种力量在那儿竞争。谁的力量最大、最重,就会忽然蹦出来,神识就跟着这个最重的力量而走。

另一种是业力。我们在这个世间,各种行为造作都会留下一种力量、一种信息,这信息会在阿赖耶识里播下种子,它有一种不会消失的能量,就是业的力量。

那么在这些业力当中,有善的、恶的、不善不恶的业力,在临命终时也都蹦出来了。这时候,就像人欠债,很多人都来讨债,但你欠最重的那个债,它的力量最强,你就被这个欠债最多最重的力量牵着走去投生。

所以我们要认知这两种力量,它迟早是要会面,是要报的。

这时候要知道心的力量更大,也就是临命终时最后一念的力量更大。

当生命即将离开肉体的时候,那最后一念叫大心啊!你一念是善的力量,哪怕你一辈子造了很多恶,这时候都能够比你一辈子造的恶还要猛利;反之,你一辈子都行善,但你这最后一念非常恶,那这一念的恶都会抵消你一辈子的善。

所以临命终时,亡者最后的念头一定要护念好,不能让他生瞋恨心。

有一个国王叫阿耆达国王,他是个佛教徒,一辈子修五戒的优婆塞。临命终时,他的佣人帮他赶脸上的苍蝇,用扇子扇的时候,不小心,可能太疲劳了,扇子掉在这个国王的脸上,这国王马上生起一念瞋恨之心。一念瞋恨之心,正好就临命终了,带着这一念瞋恨之心,变成了一条大蟒蛇了,毒性啊!

为什么最后的心力会超过他的业力呢?因为我们的业性,善恶业它本无自性,它是完全靠我们的念头----心去造作的。我们的行为动机,就是我们的念头。这个念头、心能够造作种种业,也能够转种种业,这就是佛教常讲的“心能造业,心能转业”。

所以临命终时,在这个生死关头,哪个念头的力量最重,那个业力就最强,它就能牵引我们投生到什么地方去。

既然我们知道了心力和业力的关系:心能造业,心能转业。那么如果我们用殷重的心来修念佛往生净土的净业呢?念佛发愿往生就是发大菩提心,大菩提心就是重心,非常深邃、广阔的心,以这个心,念这句万德洪名,这样的净业,就是心重业强。

能念的心重,所念的佛号所导致净业的力量也最强。那么所要发愿、所指向的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惟此唯大的目标,唯一的一个目标.不求人天福报,不求二乘果位。

为什么我们要常常讲这些?实际上都是让我们的心重业强不断地强化。平时就这样做,到临命终时,他一定会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不会生到其他的三界六道,甚至他方净土去的。

十方世界不仅只有西方极乐世界一个净土,有着无量无边微尘数的净土。但我们指向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由于它跟我们最有缘分,在这个华藏世界海里面,在十三层世界里面,它也跟我们离得最近,隔壁邻居。

从求生净土来看,就像一颗大树,它平常就向西面歪,就有种向西的趋势。势已经产生了,所以这棵树,到你要锯它的时候,让它倒,它一定会向西边倒,不会向其他的方向倒;一堵墙也是这样的,你砌这堵墙,向西倾斜、倾斜、倾斜……这个墙要倒也一定向西边倒,不会倒向其他地方去。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念佛,每天回向,都是回向西方极乐世界。目标一定要专一,不能今天回向这个,明天回向那个,这是成就我们的心重业强。那么到临命终时,我们平时的愿心就导引我们的神识往西方极乐世界去。

所以这桩事情要平时就去做,形成一种向西的心理定势,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呢,在临命终时由于心力最强,所以临终助念就显得非常重要。临终助念就是成就病人、亡者的心念安住在佛号当中,不让他的心念被其它的妄想杂念所转移。

以这样的正念、佛号,又加上助念人在那儿恳请感通弥陀愿力的加持,那就决定可以往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一信之后,永不再疑

一信之后,更不再疑。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一信,在...

念佛人还需要做还寿生、破血湖吗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

益西彭措堪布:西方愿文解讲记

古来汉地流行有几种净土文,但以这篇《西方发愿文》作...

学佛之前诽谤过净土法门该怎么办

问: 若在学佛之前因不相信有这么一个容易法门,而说了...

太虚大师《往生安乐土法门略说》

一、信 念阿弥陀佛往生安乐世界一法门,约之不出信、愿...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原文: 念佛一事,所求皆得。为现在椿萱求福寿,为过去...

真有极乐世界吗?没有见过无法相信怎么办

世间上没有见过而真实存在的东西太多了。你见过孔子吗...

【推荐】身有生老病死;界有成住坏空

世间所有,若根身,若世界,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别...

大安法师:如何读诵佛经

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

「敦伦尽分」与「百不管」该如何融会贯通

问: 师父您好,印祖三十二字修行纲领中有敦伦尽分,...

佛陀的感应之道

感应的事相、事迹,可能我们还多多少少会感受到,叫感...

往生大事,败在懈怠

当你的懈怠放逸占了上风的时候,他的整个身心状态,这...

大安法师: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心灵世界

《大乘起信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我们...

觉得自已业障重,应如何改变

问: 如果觉得自已业障很重,应如何改变? 宽见法师答...

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

休念功名唯念佛,但忧道业勿忧贫

少年顷刻老还衰,须信无常日夜催。 九十六家邪智慧,百...

【推荐】财富有枯竭的一天,只有自性宝藏才是取之不竭

一、物质财富是无常的 论财富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人缘好威望大的十种原因

1、不嫉妒别人。 2、看见别人得到好处,心生欢喜。 ...

知道他心中的愿望,才能够应机说法

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

我不是为了生气才活着的

如果你问别人,你活着是为了什么?有的人会说为了快乐...

为什么要恭敬尊重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问:为什么我们要恭敬、尊重所有的出家僧人呢?含(受...

一位小老板杀生的悲惨报应

一天晚上,我在杭州火车站候车厅外的长椅上等一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