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佛陀的感应之道

大安法师  2017/07/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陀的感应之道

感应的事相、事迹,可能我们还多多少少会感受到,叫感应之迹。一般感应之迹会谈到六种形态的感应。

显感显应。这个显感,就是我今生至诚信佛、拜佛、念佛,这就是现生来感。那现生感,就现生得到佛力的加被、救度,这叫显感显应。

冥感冥应。冥,就是过去生中曾经有信佛修佛的善根,那今生有它的延续,也就得到佛力暗地里的加持,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就好像有的人碰到车祸、空难,可能同机、同车的都呜呼哀哉了,可能就有个别的人他九死一生了,这些都是他冥感冥应的产物。还有一种是冥感显应。就是过去生曾经有过信佛修行的善根,今生没有,自己不察觉,但是蒙佛现生的感应,加持。

显感冥应。就是我今生修行、念佛、拜佛,好像看不到明显的加持,但冥冥当中佛在加持,令你的灾祸消弭在萌芽状态。

亦冥亦显感而显应。就是过去生曾有过修行,今生也在修行、念佛,这就是能感,那佛力就在今生给你感应,加持。

亦冥亦显感而冥应。就是你过去生曾经有修行,能感,今生又继续修行、念佛,能感,佛力冥冥当中来加持。这些有感应的事迹形态多样,但感应之理却是我们凡夫不一定能够理解得透彻了。

所以大乘经典也就不断地传达这么一个信息,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不是孤独的。我们在十法界当中,在所有的生命的形态当中,尤其是有一个至高的这种生命的形态在关照我们,在跟我们产生一种密切的关联。

《华严经》有一个偈子: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整个法界当中充满着佛的一种能量、一种信息,它能够普遍地显现在一切众生的面前。就好像天上的那轮月亮,它能普遍地映现在一切江河湖泊的众水当中。那众生的机缘成熟,随众生机缘的成熟马上去“赴感”,没有一个遗漏。虽然佛身去应一切众生的机缘去救度,但是他的报身如如不动。所以佛在一念当中,遍法界感,遍法界应。法界无量的刹土、无量的众生有能感,那佛在一念当中遍法界地去应,这种能感和所应是即时的,是不隔的。所以常常比喻为洪钟待叩,这个钟就在那里,你一叩就会响,大叩大响,小叩小响,不叩不响。那普现一切众生之前,这就好像一轮月亮普现众水。而且,你看这个月亮,虽然只有一轮月亮,但是每个人觉得这个月亮就是跟着自己。一个人往东边走,月亮跟着他往东边走;一个人往西边走,月亮跟着他往西边走。那你可不要认为:哦,肯定有两个月亮,为什么它也跟我往东边走,还有跟另外一个人往西边走?就是一轮月亮。而且各地的水所见的都是全月,那这是神妙的。

这就是,佛心是无为的,是无心,无心的法性是含裹虚空法界的,所有无量刹土都在佛心里面的。那佛是无心,无心又有心。有心是什么?以众生心为心,以众生的境界为境界。所以这就是无作妙用了,不谋而合,无缘而应。

所以在谈学问当中,感应的这个学问是非常深邃的。慧远大师他在一生的修行实践当中,对这个感应之道他是很有体会的,也非常相信的。所以我们去看慧远大师一生的德业,就会很清晰地体会到这一点。他能三次定中见阿弥陀佛;他能想建东林寺的时候就有山神来帮忙,运来木材,叫神运之殿——山神运来的木材建的殿; 他在江边祈祷,金文殊就能浮出江面,迎请到寺院来供养。当慧远大师跟殷仲堪来讨论《周易》的时候,殷仲堪问:“《周易》以何为体?”慧远大师说:“《周易》以感应为体。”这个话已经是他的宗教实践、体验所证明了的,感应之道。他正因为深切地相信、理解了感应之道,在他手上就出现不可思议的情形。

其中一个例子,谈他的背景,他虽然是跟随道安大师二十多年,去学教理,去弘法,但是慧远大师历来他是宗教的这种情怀非常深厚。他一个具体表现就常常对从西域一带来的这些禅师、律师,一定要详细了解他有什么奇特的感应的事情,让他对一种超然的存在产生一种坚固的信心。所以当他有这种愿望的时候,这些人就会跟他介绍佛影。

佛影是什么?是佛为了教化那个毒龙…,如果佛不去跟它讲经说法,它就会伤害众生。那毒龙对佛很有信心,就一定要请佛不离开它,要么一离开它,它就毒性发作,自己控制不了,伤害众生。但佛很慈悲,它有这种请求,也就默然。但忉利天这些就不答应了,佛是众生共有的,怎么就你一个人独占了呢?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佛就有一个善巧方便,在那个洞窟里面,留下他的影子——佛影。这个影子就像一面镜子,隐隐约约有佛的这种形像,而且还能够讲经说法。这个是当年的佛驮跋陀罗尊者亲自去拜过的,法显律师也去拜过的,玄奘大师也去拜过的。慧远大师听到这个,信心很足,他就要把佛影给他画下来。他就在虎溪,叫背山临流,就是说后背是山,临这个虎溪之流,建立一个龛室。“感彻乃应,扣诚发响”。那个毒龙窟的佛影是在阿富汗的境内,是一万多里的距离,这个就影现过来。影现在水里,慧远大师就“淡彩图写”,依那个显现的佛影给他画下来了。 “望似轻雾”,望过去好像是轻轻的一层薄雾,但是里面却有着他的光明的暖——温暖之处,若隐若现。所以这个佛影就传写到京都,那在当时都成了一个震动朝野上下的一个大新闻。

诸佛如来他度众生种种方便,其中我们从《华严经》看到,就有一个解脱门,以光影度众生,普现十方刹土的一个解脱门。这就佛以光影度众生的一种感应。所以在莲社的修行当中,包括刘遗民,他都有感应之道。

这些是极具有宗教内涵的东西,可能在一般的世间人觉得谈这些都是神话,哪有这个事啊?但是你没有至诚地去修行,你肯定是没有这个事啊。

这个事情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它是有原理的。所以《周易》以感应为体,孔子作《系辞传》就谈到易之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这个易的体性无思,就是没有自己思惟;无为,不加造作;寂然不动。但是你一感,它马上就显现卦象,马上把这个吉凶悔吝的信息传达出来。就由于这个神妙,“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莲池大师就用这个来比喻,你执持名号是径路当中的径路 —— 径中之又径。修其他的法门,要“疾而后速,行而后至”。一定要你跑得快才有速度,一定要你行走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是一个常识。但是感应之道不是这个样子,它是超越了这种常识。不疾,没有加步跑就已经很有速度了;没有开步走就已经到达目的地了。阿弥陀佛临终接引就是这个样子。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十万亿刹土之遥远,我们怎么去?我们能行走去吗?我们能坐太空探测器去吗?我们就是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去,那也得要有相当的时间。但是为什么弹指间就能去,一念间可以去,屈伸臂间就能去?这不是不行而至吗?不疾而速吗?那这个东西,就只能是在感应之道上才能出现这种神妙,这已经不是逻辑思维的范围,不是理性主义的范围。

所以在我们无论出家、在家的修行人当中,念佛行人当中,也许他会体会到这种感应。我们东林寺的十天百万佛号闭关,常常出来的时候会有些信众谈一些体会,很有点不可思议,但是这些信众不会说假话的。

这里举一个例子。内蒙有一位居士,原来一九九四年之前都不是信佛的,不信佛,说她信佛的因缘可是奇特。有一天晚上,她正在看电视。忽然好像被一个人用个麻袋一装,装到一个殿堂去了。有一个好像仙女一样的人站在她面前,跟她说什么,还有一个红兜兜的小孩,还有一些很高大的人在这里又说又笑。但是她就是看到她的丈夫就在门外,叫也叫不应,一看,是一个寺院的那种朱红色的门。结果,那个仙女一样的就叫了五只大鸡过来,围着她,她心里一害怕,嘣的一下就回到了她原来的电视旁边。那这个过程都不是在做梦,很清晰,所以她就希望她的丈夫带她到那个寺院看看。那个寺院大概是离呼和浩特有二十多里,叫金山的一个寺院,是一个尼众寺院。但由于冬天,不好走,当时没去。第二年开春的时候,她的丈夫带她到寺院去。她一看就很清晰:哦,这就是我上次来的地方。而且一看这个寺院那些塑的像,就是当时对她又说又笑的一些像,一模一样。而且那个红兜兜的小孩就是善财童子,就是他拿麻袋把她兜过来的。她就在那:“哎呀,这我很熟悉,当时他说了什么……”搞得寺院的那个比丘尼还呵斥她:“你这个对佛菩萨不要这么不恭敬哪。”就问她怎么回事,她把这个因缘说了。那就给她三皈依。就叫她念阿弥陀佛。她当时觉得念阿弥陀佛很拗口,干脆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六字,她就开始念佛。

这样就到了二○○八年,她得癌症了,肺癌晚期。当时,我曾经也在呼和浩特讲过经,可能她也去听过,在讲课当中听到我们东林寺有闭关十天 —— 闭关的活动,她就非常地神往。打了很长时间电话,终于得到了一个机会,就来东林寺闭关了。这时候她已经是病得很严重了,可能头发都大把大把地掉啊,走路都非常吃力呀。监香师看到她病得这个样子,不让她去闭关,结果她很诚恳地求,求得监香师觉得心一软,就让她闭关。这次闭关,她有感应。

她在第一天、第二天确实很难念,念得有时候是摔倒在地上。但是她很顽强,摔在地上还要爬起来,爬起来再念,就是拼命念。第三天她就看到紫磨真金色的阿弥陀佛站在关房的墙上。开始看得是影影绰绰,不是太明晰,后来是越来越显赫,明显。而且就在佛相显现旁边还有四个字,叫“勇猛精进”的七彩的大字。她一看,这也在提醒她勇猛精进。所以这位居士她就是拼命念,她就不睡觉地念。这样又念了两天,忽然感觉自己来到了一个江边,有一条船,有很多人。她就问:“你们到哪去呀?能不能带我去呀?”那些人说:“我们要到江南去救一个危险的病人,我们不能带你去。”没有上船,之后她就一个人回来。回来的时候,遇到一个人,给了她一碗黑黑的花椒水,给她喝。她也端过去,咕噜咕噜喝下去了。喝下去又上路,上路又碰到一个人,端了一大桶的黑水让她泡脚,她也很愉快地泡脚。泡脚之后,又觉得有人用电风扇给她吹脚,她觉得很舒服。那这个过程,她是一边在关房里面手拿着念珠经行念佛,一边这些境界就同时呈现。所以,她就三天三夜不睡地精进念佛下来,等到她出关的时候,她的癌症全都好了。

所以能不能感应,感得上感不上,效果怎么样,不在佛那边,是在我们这边。为什么要有至诚心?你心越至诚,越恳切,就越能感得上,因为阿弥陀佛他的所应基本上是没有距离的。《观经》有句话讲,“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阿弥陀佛是法界身,入到了一切众生的念头里面。所以你有一种求助的念头、求救的念头,阿弥陀佛马上就呈现出来。他就这么快,这么神速,这么有效果。这如果是没有这种宗教体验的人,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有什么道理,哪里有这回事啊?

这个所应的力量就是他力的力量,要相信这个他力的存在,是遍法界的存在,而且它就存在在我们的念头当中。这种他力的应,是来自佛的那一边,佛是具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他不会看你能感的众生是什么身分,他是把一切众生看成是自己的同体的,他是以大平等大慈悲的心来应一切众生的这种机缘和呼救的。所以,我们能不能出现被佛力加持,这完全来自于我们能感之机是不是相信,是不是至诚,是不是全生命地投入。也包括我们往生这桩大事,能不能往生!你能不能一往情深地就仰靠阿弥陀佛力量,把自己全部放下,全身心地靠倒!这时候你至诚能感建立之后,阿弥陀佛所应的救度的那种力量、那种愿力、那种光明立马体现出来。是从这个感应,不失时机地应,绝对地救度这个层面来说,万修万人去。但众生有怀疑,不能全生命地交托,那就是易往而无人。

所以,了解净土法门的特点,这种感应道交难思议也是他不共的特点,而且感应之道也仍然是贯穿着我们从初发心修行到圆成佛果的全过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人生实相与弥陀的救度

《佛说譬喻经》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名行人被饿虎追...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

1.生平 莲池大师(公元1535一1615年),讳?宏,字佛慧...

【推荐】修净土的人可以不研究教理吗

有谬云:年少力强,宜习教典;年衰力弱,只堪念佛。这...

修净业当知的八件事

净土念佛法门,虽说是上中下三根普被,什么人都能修,...

思慕净土,莫再彷徨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八苦交煎,六道轮转。生而为人,...

如何与观音菩萨感应道交

1.一心称名 要获观世音菩萨的感应,经中说的一心称名最...

海涛法师《净土手册--印光大师嘉言选辑》

1. 诸佛出广长舌而赞叹,列祖发真实语以显扬。 2. 智...

原来生命可以如此庄严地谢幕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声声佛号,...

修行人要能耐得住寂寞

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西方确指...

大安法师:放生如何才能如理如法

问: 放生的意义及其事项,怎样做如理如法?戒杀和放...

身处逆境巧作福田

处在逆境的时候也能够种植福田。这怎么种植呢?那我们...

我们的痛苦,佛菩萨知道

一切有情众生,只要在轮回里面,由自身善恶业所感召,...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原文】 有诵六祖偈云: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

药师佛的十二大愿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

纵大祸临头,又有何畏惧

【原文】 当此危险世道,宜放开心胸眼界,努力修持净业...

弘一大师:青年佛徒应该注意四项事情

今天所要和诸位谈的,共有四项:一是惜福,二是习劳,...

清明节如何为亡者超度

我们的大多数祖先在世时和临终时没有得到佛法的利益,...

妄识心本来就是空

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了解这个妄识心本来就是空的,知...

为了自己而利用他人,这种想法特别不好

很多人有时候感到很无聊、很孤独,他们在心里产生各种...

但自观身行,若正若不正

为什么我们天天来念佛,模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知...

《南无宝胜如来》圣号讲解

【又于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

三种乐

乐和苦是相对的两面。乐的一面是天堂,苦的一面是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