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获得真正的圆满成功

见团法师  2015/08/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获得真正的圆满成功

“成功”是人生中常时萦怀,不经意就自然浮现的字眼与期盼。对多数人来说,成功指的是财富,但就某些人而言,则是声望地位、高深的学问,或是幸福美满的婚姻、良好的亲子关系等。然而,所谓的“荣华富贵”、“五子登科”,或者八风境界中的“称、誉、利、乐”等顺境,可能永远保有吗?其实不易!

人生若迷惑于真理,追逐五欲之乐、迷而忘返,终不免堕落;即使修了再多世间善法,亦不过是人天福报,享尽仍受轮回,并非究竟圆满之道。唯有建立佛法的正知正见,随缘而行,始能获得真正的圆满成功。《贤愚经》中,释尊开示“顶生王”的公案,正说明了顺境当中,贪欲不止、不行正道,必遭致败亡。

顺境不觉 贪慢招堕

顶生王的前生,是弗沙佛时婆罗门之子。当他在迎娶的途中,遇见佛陀心生欢喜,把准备给新妇的大豆奉撒于佛,四粒掉入钵中,一粒落在佛顶,因而感得统治四天下,以及在四王、忉利二天享乐的果报。在忉利天,顶生王不仅与帝释分坐,享尽五欲之乐,而且寿命极长。由于果报殊胜,因而欲望愈来愈大,最后,因支援帝释打败阿修罗王,骄慢心生,自言:“我力如是,无有等者,今与帝释共坐何为?不如害之,独霸为快!”当恶念一起, 随即自天上坠落人间身亡,后堕三恶道受无量苦。

古今中外,无论高官显贵或市井小民,如上述例子不胜枚举。其实,“成功”本身不是罪恶,不必畏而远之。人生在世,为了基本生活,必须营造种种利生事业,成就功业有其一定的意义与价值,只要发心良善,“成功”即是一种福报,既可自利,亦能利他,进而成就无量的功德。但是,如何才能避免为了成功而造恶,进一步成就真正圆满的功德,必须建立以下三种知见。

知因识果 得失从缘

首先,要深信因果。谚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凡事都须从因上努力,在善因上精进,必感善果;就恶因上着力,必招恶报,此乃真实不变的法则。深信因果者,必能正顺法理而不逾矩,有了良性的循环,当然诸事顺遂无碍。

其次,要明白诸法缘起。“有因有缘事易成,有因无缘果不生;不信但看寒江柳,一经春风枝枝新。”又经云:“此生故彼生”,诸法从众缘聚合而生, “此灭故彼灭”,缘尽终归散灭,能够明白缘起性空的道理,于功成名就之时,必然不自矜夸,能将功劳归诸他人,不致骄奢而败亡。又因为了知缘起缘灭的必然,逢遇困境时,也能淡然看待得失,自省失误所在,进而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第三,要相信本具佛性。人人都具有与佛无二、不生不灭的觉性,只因妄染缠覆,所以轮回六道,尚为众生;只要去染还净,终将成佛。明白这个道理,就了解生命非仅一期生死,不论任何境界都是磨炼成就佛道的过程,一切操之在我,如此每天都能过得很有价值与意义。

追求成功是人的本能,但因迷惑于真理,耽溺、迷失在权利与欲望中,不免自取败亡。菩萨了达因缘果报之理,不落两边,常行中道,逢苦不忧,遇乐不喜,巧运缘起之法,大做梦中佛事,自利利他,广结善缘,如此福慧增长,终成佛道。“彼既丈夫,我亦尔”,当效法菩萨的愿行,自度度人,方是追求真正圆满的成功之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心里的坟土早干了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老子和庄子是放旷逍遥哲学家...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现在很多人认为诚实就是吃亏。其实,一个人如果失去了...

在生命当中,每一件事情都有意义

破妄显真─妄想是很抽象的,我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大...

耐心等待成功的到来

一位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

人生的失败离不开这三个字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李商隐《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

制心一处是成功之道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是有提到的。蕅益大师引用艳喜,...

精进努力是一切成功的载体

我们已经知道了拜佛菩萨与拜神的区别。佛菩萨没有分别...

一头驴

一头驴,掉到了一个很深很深的废弃的陷阱里。主人权衡...

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当我们读到了四祖道信对牛头法融说:快乐无忧,故名为...

用欢喜心看待人生的酸甜苦辣

许多人都感叹,现在的人的脾气越来越大了,因一点小事...

蕅益大师:观四念处

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推荐】佛为什么把亲人之爱叫饿鬼爱

问: 佛陀为什么把亲人之间的爱,叫饿鬼爱,有没有说...

业力

社会上,由于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经营运作,因此...

生命就在呼吸之间

要思惟死亡的痛苦,才能生起修道之心。如何以念死法修...

弥勒菩萨思想和慈氏的由来

汉译大乘佛经,关于弥勒的记载,是不胜枚举,现仅从他...

肉食文化何其残忍

在当今世界肉食文化还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长期以来,...

诵经念佛应注意之事宜

所谓佛法,并不离世间法,其目的无非在使心净心。人之...

烧香拜佛不是交保护费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这么一种佛教徒,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

虚云老和尚悟道因缘

虚云老和尚,字古岩,又名演彻、性彻,法号德清,俗姓...

大豆--避免饥荒的重要武器

大豆,又被称为珍珠黄、玛瑙豆;早在三千年前,已被中...

身处逆境时,不要忘却的七个信念

1、深刻反省自己,修行是不是做到了至心恳切,制心一...

遇到任何是非,首先想到这是自己的错

作为具有正见的修行人,凡遇到任何是非,首先想到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