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真和尚不真,假和尚也难假

静波法师  2015/09/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真和尚不真,假和尚也难假

僧人,就是独身,第一个是独身;第二个是住在被县、市、省三级宗教部门批准的合法的寺院;三,吃素,出家人讲慈悲,必须要吃素;第四,穿僧装。穿僧装的很多,但是有假和尚。在外边活动的不是真和尚,在寺院里活动的是真和尚,所以真假和尚一目了然。第五,是被省佛教协会僧人资格认定的出家人。你合格了,就被认定;不合格了,就没资格。

通过世俗谛的三宝,没有这个三宝,是不可能完成真谛三宝的觉、正、净。如果你撇开了世俗谛的三宝,你说你觉悟,你正知见,你心清净,那是断灭空。“断灭空,拔因果, 犹如避溺而投火”,怕淹死,(结果)被火烧死了。

佛是什么意思?佛宝是觉者,醒来的人。一旦醒了,你发现所有的都不真实,梦里的事哪有真实呢?当然,他也是智者。佛教是无神论,虽然相信有神,他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无神,才可以从轮回中解脱出来。

佛是“如睡梦觉,如莲花开”,睡梦中醒来,像莲花一样,下边是污泥浊水,却能转化升华为莲花。没有污泥浊水,也(就)没有莲花。所以,佛教徒是面对现实,是担当的,是负责的,绝不逃避,绝不回避。

那么所谓法,法宝就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什么叫任持自性?随着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是自性没有实在性。轨生物解,这条路存在了,众生因为这条路而得解脱。那么标准是什么?标准就是无常,变化;无我,没有主宰性,没有实在性;涅槃就是解脱。

我们纵观宇宙万有的一切现象,无不是无常、无我。那么如果你纠结,就轮回;如果你不纠结,就是解脱,就是正知正见。符合三法印的就是正法,所以一个出家人讲佛法,你必须讲三法印,不讲三法印的,不是正法,和尚也未必是真和尚。

所谓僧宝,就是《佛说四十二章经》告诉我们的“割爱辞亲”,最爱的最亲近的人,向他们告别了;“剃除须发”,把头发、胡子剃掉了;“息心达本,故名沙门”,就是你要问自己的心哪,清净心在哪里?不执著,就是清净。有没有妄想?有,我不执著,我不纠结。因为什么?因为那不实在,这才是出家人。

当然,出家人要受三坛大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不仅仅你把头发剃光了,告别了亲人,你还要受三坛大戒,所以才叫沙门,才叫合格的出家人,才叫真正的僧宝。但是反观现实,假和尚不假,真和尚很难真。假和尚比真和尚还多,到处化缘、到处攀缘。

还有一句话,真和尚不真,假和尚也难假。真的和尚要做的像真的,假的和尚必然会假。当然假和尚泛滥,这是社会问题,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也希望我们广大的佛教徒,社会有识之士,明辨是非,不要上了假和尚的当,让真和尚买单。现在山寨版的和尚、山寨版的信仰太多了,所以大家要注意,不但有假和尚,还有假居士。这样的事非常多,所以这样的一个时代,要明辨是非。

现实中有人说:我信佛,只是我不需要皈依。应该说这是不完全的信仰。有人说:我皈依佛、皈依法,就是不皈依僧。那我告诉你,按照“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的角度而言,那么不皈依僧宝,你的信仰就不是三宝,不圆满。那么,拒绝皈依僧就是有堕入畜生的危险,因为你愚昧、你愚痴,否定真正的出家人,绝对是信仰的一个误区。

曾经在印度阿育王时代,阿育王皈信三宝,给出家人顶礼,大臣们很不快乐,于是就告诉国王:你那么高贵的头,你怎么能够向出家人低下去呢?阿育王说:好啊,如果我的头那么高贵,好,明天把一个杀人犯的头拿到集市上,你们就冒充阿育王的头,你看能卖多少钱?第二天果不其然,把头拿上,上市场上卖,说这是阿育王的头,没人敢买,五百文也卖不出去;拿了一个猪头能卖一千文钱。可见人是什么?人其实都是自以为是。

最成熟的往往都是谦卑的,比如谷穗、比如稻穗,它们成熟了,它们都谦卑地低下头,只有那些没有成熟的人,才趾高气扬,才自以为是。所以,我希望佛教徒都能够反省自己,不要把自己当回事。这样的话,你会有理由活得自在、活得欢喜、活得可爱。所以,真正的佛教徒是放下,放下执著、放下烦恼,不放弃责任和义务,“放下不是放弃”。“随缘不是随便”,我们面对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规则,我们要随缘,但是不可以找借口随便。

“圆融不等于圆滑”,圆融是换位思考,是包容、是大度、是智慧,绝对不是投机取巧。“负责不是负担”,当我们负责的时候,恰恰是炼自己的心。所以佛教徒是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如果有人逃避,有人投机取巧,那就说明你不是一个合格的佛教徒。甚至可能因为你的言行,败坏了人们对佛教的正确认识。所以你并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反而你是败坏佛法的人,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注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静波法师文章列表

当代佛教的健康发展到底要靠什么

如何面对传统 作为今天的出家人,我觉得很不容易。首先...

投生到施主家

宗门下常常有些公案。比如宋代的草堂青禅师。草堂青禅...

出家与在家的比较

下边就是在家出家的问题了。这个我们也要讲一下,因为...

莲池大师论出家与在家

莲池大师(1535-1615),字佛慧,自号莲池。俗姓沈,浙江...

在家居士可以批评出家人的过失吗

我们首先应当承认,中国的佛教,尤其是在近世以来,根...

调伏心念如牧牛

过去佛在舍卫国游化时,有一年夏安居,波斯匿王发心要...

负债的人可以出家吗

问: 负债的人可以出家吗? 道坚法师答: 负债的人是...

比丘十八种僧物之齿木

齿木也称为杨枝,磨齿刮舌的木片,古代比丘常用的十八...

佛教徒不可欺骗蒙蔽共同财产

所谓欺罔共财,就是欺骗蒙蔽共同的财产。比如两人合伙...

静波法师:学佛与思维观念的转变

非常感谢净慧大和尚给了我这个机会与大家结法缘。实际...

光图热闹恐怕你永远都走不进佛门

问: 当前非法的佛教场所很多,合法的寺院也会搞一些...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有时候,我们考虑问题只是考虑自己。曾经有这样的故事...

圣严法师《人生的愿望》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许多的梦想、许多的心愿,常常想:我...

在寺院上厕所要注意哪些问题

进厕所后,须三弹指,提醒坑中啖秽鬼,及时回避,这样...

桑葚的功效与作用

桑葚是桑树的果实。桑葚又叫桑果、桑枣,成熟的鲜果味...

印顺法师:念佛法门三特征

念佛(称念阿弥陀佛)法门,有三种特征:一、他增上,二...

【推荐】林清玄:再艰难时也不要失去对人生真实价值的认知

如果你现在问我什么是成功,我会说,今天比昨天更慈悲...

比丘尼的八敬法

八敬法,八敬法又名八敬戒、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

堕落到畜牲道,都在偿还宿债

我们修学佛法这个心不能间断,不要朝三暮四,放逸懈怠...

不发心成佛我们怎报父母恩

一切菩萨都是发了心的、正走在成佛路上的人;已经达成...

星云大师:为信徒添油香

我经常在弘法途中顺道巡视佛光山各别分院。有一次,到...

浴佛的意义与功德

一、浴佛的意义 净化个人的身口意,我们手持净水向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