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要想达到最高境界,不要忽视平常的小事情

如瑞法师  2015/09/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要想达到最高境界,不要忽视平常的小事情

大家学过《菩提道次第》,知道从修行上,根据各人发心的不同,也可以说根器不同,分为上、中、下三种士夫,下士夫注重后世,知道三恶道苦,产生怖畏,而努力行善;中士夫修出离心,急于个人了脱生死;上士夫更进一步,为自利利他,要修成佛的法。虽然三者层次不同,但高的层次一定要有低的层次做基础。所以如果我们真正想达到最高的境界,一定不要忽视平常所遇到的小事情。

我曾经说过,惭愧是一种境界,感恩也是一种境界,责任还是一种境界。一说到境界,就是在层次上有一个提高了。我们应该做一个高层次的人,做一个具有高境界的人。而高境界,是由低的境界积累而来的。如果你没有小的责任,慢慢就会放弃大的责任;你不知道滴水的感恩(滴水之恩,涌泉之报),就不会有大的报恩,会把一切都认为理所当然。因此,我们实在应该注重平时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起心动念。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观察,多多思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才慢慢能够体会到,佛和祖师大德,为什么说亲近善知识可以让你入道;真正的修无常观才能够让你入法。世出世间,都注重尊师重道,想要修行,亲近善知识是第一要道的。但是想在佛法上得到真实的受用,必须从修无常开始。所以我们学这么多,还要善于思惟,学会在思惟当中生起感恩;在思惟当中,付起责任,生起惭愧。

就我本人来说,我以前也给大家讲过,我从小就觉得死是一种恐怖,为了解脱这种恐怖而出家,而现在似乎知道了一点生命的真相,希望尽自己的一点力量,能帮助别人也来窥透生命的真相,里头没有任何的要怎么样。至于普寿寺,大也好,小也好,人多也好,人少也好,我们今天一定要很好的安排。至于说明天怎么样,是众生的因缘福报所决定的。因地努力,果上随缘。当我拥有了今天,一定要做我今天最应该做的,因为我实在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这才是真正的布施

我们所有的凡夫啊,都是有妄想、分别和执着。我们都有...

违缘障碍,那是求之不得

同事家人、同修道友,若是你有觉得不顺眼、不顺心的,...

念佛所见之境,不可欢喜怖畏

念佛所见之境,恶境不可怖畏,但摄心正念,其境即消。...

外面境界没有错,错的是自己

世出世间法都是因果的定律,若能明乎此理,见解就正确...

条件太好了,反而对修行不利

中国人更应该懂得禅的智慧,你会更加地豁达。或者说,...

宣化上人:见到境界不动心

学佛法的人,要认识佛法,要修持佛法,也就是吃佛法,...

外境既然无实有,哪有什么可贪的呢

我们对一切人事物,都不应该生起贪心。为什么呢?因为...

如何「境随心转」

问: 佛经说一切法由心想生,这是不是与我们平日所说...

一口吸尽西江水

庞蕴居士参访马祖道一禅师,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

药师法门的特质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唐玄奘、义净法师等译...

念到一心不乱,就能亲见本来面目

按净土来说,做一切善事,回向极乐净土,那就是出世法...

不要用神秘的眼光看待修行

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远离痛苦,获得安乐,其实这是我们一...

聊天谈八卦是造口业吗

问: 请问上班如果和同事们聊天谈八卦,说人家闲话、...

念佛念经持咒该如何发愿

问: 念佛念经持咒该如何发愿?回向给一切众生是否功...

学佛最重要是亲近善知识

佛说了八万四千种法门,就是针对八万四千类众生,对治...

若想真修行,就不要打妄想

老子说: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始见奇。我们要学愚...

你跟阿弥陀佛是一家人嘛

蕅益大师说,因为无性缘生的假观,所以整个未来的十法...

佛教的两种忏悔方法

当我们在修习忏悔的时候,有一个偈颂值得我们注意,在...

不知最亲切

有时候出去旅行,一两个月的时间没有看电视、没有听广...

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

在《法华经》,佛陀说,生死凡夫就像一个乞丐,在三界...

人生如梦,但可以选择自己的路

每个人出生时,赤裸裸地离开母亲身体,那种痛虽然彻骨...

如何变不利为有利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同样,一个人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