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我想回家,可哪里才是我的家

2015/09/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想回家,可哪里才是我的家

近几年,常常往返于国内外各个城市之间,不仅身心疲惫,旅程的辛劳与时空的变换,更令我不时感慨人生无常,有如梦幻。独在异乡之际,想起故乡门外青山,家中白发爹娘,心中难免恻然。现代社会的物质主义与快节奏,总能让人觉得无所依归。而面对红尘万丈,种种生相,人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希冀与疑惑:

回家、回家、我要回家——可哪里才是我的家?

所谓“家”,就是身心栖息的地方。家,是疲惫时可以休憩的角落;是精神紧张时可以宣泄释放的地方;是受伤时能够得到疗治、抚慰的庭院。家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家庭和睦则社会和谐,家庭安定则社会安定。家,对于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小时候依靠父母的家;长大结婚后又要构建组合属于自己的新家;而当子女们长大成人,又将离开父母,为自己的“家”打拼—如此,小家不断循环建立,形成社会大家庭。然而放眼社会,现实中的小“家”并不安稳,越来越多的婚姻破裂、情感危机,子女长大后的劳燕分飞,使人们在悲欢离合中不断煎熬。很多人在感情破裂、家庭分崩离析之际,会感到人生迷茫,家庭幸福有如梦幻泡影,由此开始怀疑“家”的安全。

其实,家有小家、大家之别,世俗之家和觉悟之家之分。“小家”者,个人自我之家;“大家”者,民族祖国之家。这些都属于世俗之家,难免无常。而觉悟之家,则是对世俗之家的超越,为究竟极乐之处。

我们学佛,就是要在这艰辛无常的生活中寻找一个永久的家。虽然因为超越于物质与精神层面而极其不易,但只要我们能看破、放下世间的功名利禄,去追求另外一种意识形态,让自己的精神达到最高的觉悟,就会抵达智者的终归处—真正的极乐之家。

无论是小家、大家,或是世俗之家、觉悟之家,都需要我们为之付出辛劳,予以珍惜,这需要有一个过程,更需要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否则很难克服逆境情障、逾越有限的时空观念。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曾在世间劝导世人,四十九年间,佛陀宣说了八万四千种方法,并将其总结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释迦佛告诉世人: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有因必有果,因果相报,真实不虚。而这种因果循环在家庭生活中尤其明显。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尽量改正自己的身、口、意方面的不好习气,心存善念,口说好话,身做善行,每年每月每天,乃至每时每刻,都应该如此,不仅为家人、为亲人、为朋友担负责任,同时也给自己种下善因。若果能如此,就必能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这也是世人所愿意回去的“家”。

而当我们历经世间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最后才终于明白:世事如梦幻,万物皆无常。辛苦奋斗了一辈子,最终还是要赤裸裸地离去。所谓钱在银行,人在天堂,往往直到生命终结,我们才发现,世间的功名利禄和你没有丝毫关系,唯有平时的善业恶业紧随其身,随顺因果业力招感新的果报体,之后再建立新的家庭,而这种“家”,仍将重新循环普世意义上的家庭行为。

世间小家如此危脆,三界犹如火宅,不能长期依靠。物质的家庭总有崩塌的时候,情感的家庭也难以长久,依靠人心与因缘建立起的家庭,在历史长河与宇宙万物中不过如昙花乍现。世界上,有没有永恒的“家”?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有。那便是觉悟极乐之家,是慈悲智者的化现,这才是我们真正依靠的“家”。阿弥陀佛是大家长,他有四十八愿,只要有人发愿、持其名号即可到达觉悟极乐的家。极乐之家物质富裕,金银琉璃砗磲等七宝铺地,池有八功德水,洗去我们过去的垢秽;极乐之家精神富有,大家长阿弥陀佛每天慈悲地为我们宣说人生究竟的道理以及如何才能永久常住这个安稳的大“家”。

只有长期安住这个大“家”,我们才能亲证大家长的用心,自我才能找到真正的“家”。并由此生起无限的慈悲,悲悯仍在世间的父母、兄弟、姐妹乃至所有众生,不忍他们受苦受难,因而决定倒驾慈航,来到世间劝说他们尽早离开无常的小家,同归极乐之家,共住最安乐、最安稳、最长久的真正家园—那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我们讲回家,一是要回世俗之家,所谓常回家看看,孝敬父母,和睦夫妻,关怀儿女;二是要回寺院之家,观察无常,提起道念,积累功德,以回到究竟觉悟的极乐之家!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推荐】念佛法门的重点在于感应道交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念佛没有巧路,靠的是老实念佛

我们皈依三宝了以后,不管是出家僧人,还是在家居士,...

把48大愿作为我们发愿的参照

当我们对念佛法门和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建立起了一...

学习净土经论要老实 要做钝功夫

我们在净土经论的学习当中,要老实。怎么样老实呢?比...

称诵佛号就是念佛吗

念佛是大乘佛教的一种重要修行方式,它包括口称念佛与...

【推荐】爱女的离世,让我扔掉「铁饭碗」,捧起「金饭碗」

回想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从小到大几乎都生活在顺境之...

印光大师:临终病苦释疑

念佛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若有重大病苦发现,切切不要...

净土法门为何易行难信

净宗经典反复申言:净土往生法门是极难信之法。因净土...

【推荐】佛陀的金玉良言

诸行无常: 世间万象,没有任何事物是长久永恒不变的...

净土宗的杂修与圆修有什么区别呢

问: 请问法师,专修净土的人在做早晚课的时候可以加念...

什么样的人才拥有好的命运

《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诸子百家都从其中汲取营...

佛教徒为何要跪拜

有些人看到佛教徒顶礼上师和佛、法、僧三宝,会提出问...

贪嗔痴哪一个最重

问: 贪嗔痴哪一个最重? 净界法师答: 杀盗淫妄每一...

为什么不把贫穷卖掉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我...

贪欲如举债

佛陀游化到舍卫国,居住在胜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

五类食物让孩子越吃越笨

合理地给孩子补充一些营养食物可以起到健脑益智的作用...

自私自利遭苦报

韦婆多是一个很爱说警告语的比丘尼,她为了满足自己的...

净土文化对建设「幸福感」有什么积极作用

2014年3月18日,《禅文化》采编一行参访了净土祖庭庐山...

怎样理解娑婆一大劫,极乐一昼夜

原文: 娑婆一大劫,极乐一昼夜,此显示极乐时间耳。至...

把仇恨写在沙上

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

居士如何在生活中持戒

什么是戒?为什么要持戒? 网友:佛法说的戒定慧中的戒...

保护好自己,才有资格善待别人

一个禅者在河边打坐时,听到挣扎的声音。睁开眼睛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