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净土法门为何易行难信

大安法师  2015/12/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净土法门为何易行难信

净宗经典反复申言:净土往生法门是极难信之法。因净土法门全体是佛的果觉境界故。比较而言,菩萨圣众智慧深厚,比凡夫众生更易信受净土法门。听闻念佛法门,言下领悟,无须反复劝信。而对浊世凡夫众生演说净宗横超顿法,需要反复开显、重重诲勉。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方能对某些宿世有缘的众生产生效果。

与通途佛法相比,净宗念佛法门更为重信,亦更难起信。《阿弥陀经》中,十方诸佛称赞释迦本师不可思议功德,能为二项甚难希有之事:一是于娑婆五浊恶世得菩提佛果,二是为娑婆众生演说净宗难信之法。难中之难,非大悲大智大勇,何能臻此!莲池大师曾以譬喻比况这二项难事:“譬如有人,身入大海,复乘破舟,复遇逆风,复冲巨浪,复值罗刹鱼王、毒龙,危在顷刻。而能于中安隐得渡,是之谓难。不但自渡,并渡诸人,置之彼岸,是难中难。大海、破舟、逆风、巨浪及罗刹等,比喻五浊;自渡喻得道,渡人喻说法也。”于此五浊恶世勇猛精进得成佛果,此属难事;复于此浊染世间宣说念佛法门,俾令一切众生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是谓难中之难。《无量寿经》亦云:“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证知净宗念佛法门,乃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

净宗难信的主要原由,乃是吾辈凡夫难于窥测佛菩萨不可思议悲智善巧。净宗理事因果,具有真空妙有的特质:阿弥陀佛因地彻证真空理体,以无尽大悲称性发起四十八愿,由愿导行,无央数劫住真实慧,积功累德,圆成大愿,自致成佛。是故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与无量寿名号是由真空借助愿力所生起的妙有,即第一义谛妙境界相。蕅益大师赞云:“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意谓举实相之全体作西方净土的依报正报、作法身作报身、作自佛作他佛乃至能说的释尊与所说的净土法门、能度的阿弥陀佛与所度的九界众生、能信的众生与所信的名号光明、能发愿求生的行人与所愿生的安养净土、能住持的弥陀教主与所主持的安泰佛刹、能往生的念佛人与所往生的西方净土、能赞的十方诸佛与所赞的释尊甚难希有的功德,无一不是实相正印之所印持。此实相即是吾人灵知灵觉本具之一心,亦即是阿弥陀佛的愿心。凡夫众生以生灭心,于此妙境奥义不得其门而入,故云难信。

对净土念佛法门的难信,还来自两种具体的原由:

其一,认知水平的狭劣。吾辈凡夫情执坚固、心量窄小、见闻有限,因而久居浊染的娑婆秽土,便难信界外严净的西方净土;此土种种逼迫、苦乐参半,便难信彼土无有众苦、但受极乐的纯乐;此土精血胎生,便难信彼土莲花化生;此土寿命不过百年,便难信彼土寿命无量;此土辛勤营务方得温饱,便难信彼土衣食宫殿应念而至……总之,吾辈娑婆众生乍闻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功德庄严,每以子虚乌有视之,或闻之稍生欢喜心者,继思又觉渺茫、无足凭信,难以生起念佛求生净土的胜心。

其二,骄慢怀疑的烦恼。娑婆众生无明坚厚、贡高我慢、骋驰狂慧、目空一切,闻说他力救度,不生信乐,甚或轻谈净土,蔑视往生。另有一类众生,带着怀疑的眼光,审视净宗念佛法门,用时行的科学怀疑精神、逻辑思维来求证念佛的理则,用以作为是否采信的依据。然净宗圆顿法门,肇立于佛地果觉,本自不可思议、难信难解,如果执着一定须用科学理性作出合理化的证明,其结局或永远难以信入净宗。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益超胜,唯信能入;信为万善之母,疑是众罪之根。

由上可见,念佛法门的难信,来自吾辈凡夫内在的业力障难。业障厚重难以消解,故而多数众生听闻念佛法门,或漠然,或半信半疑,或冷言诽谤,或用通途佛理评判净宗特别法门,将横超法作竖出用,等等。这些在众生分上,亦属正常现象。宿有净土善根者,方能谛信无疑。难信而能信,实为希有难得,功德亦不可思议。净业行人一念净信,契入阿弥陀佛本愿之海,便与阿弥陀佛光明愿力相接,得佛力加持,当下成就往生。经云:“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一念净信即得往生,如此圆顿妙益,难思难议。

印光大师亦云:“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佛言祖语,千里同风;信之妙德,何可思议!吾人应将净宗不思议法门置于不思议本地加以认同。经云:“十方恒沙诸佛,皆共赞彼安乐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议,神通现化种种方便不可思议。若能有信如是之事,当知是人不可思议,所得业报不可思议。”能如是闻信者,皆是净宗有缘之人。净宗难信之疑结在仰遵佛意、认同祖语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代之以渗入佛力的信根信力,钧陶净宗法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把生命彻底看破,你才能往生

信心啊,这个分别很大的啦。不是像我们说啊,我念句阿...

宏海法师:弥陀要解

第一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净界法师:修净土的人不要想着你造的善业

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

如果总担心自己不能往生,是否会真的往生不了

问: 《印祖文钞》说往生全仗信愿真切,若先有怕不能往...

华严大士赞叹净土法门

宋代长芦宗赜禅师,他是禅宗的大德,这个长芦宗赜禅师...

圣严法师《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

我们知道,清凉澄观是将禅宗摄于顿教的,莲池大师为标...

海涛法师《净土经典嘉言录》

一 1.阿弥陀佛,即法界藏身;极乐世界,即莲华藏海。...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

原文: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心若与四宏誓愿...

在春节给父母磕个头

孝道是我国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百善孝为先;天地之性...

为什么念佛时有空旷柔和的感觉

问: 我集中思想念阿弥陀佛时,心中有一种空旷、充满...

【推荐】靠自力修行的道路,真是险象环生

多诸障难者,行人于禅观中,击发阴魔,如《楞严》开五...

今生错失净土,六道劫数长远

以今生的修行,总有点戒定的功夫,也信点因果,也努力...

【推荐】本色而脱俗是一种魅力

大学毕业后,我不走包分配的老路,直接到一家外企工作...

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到的工作不想做

道德首要做人基,学是成就功德地,耐得人事多历练,心...

圣严法师:随时要有面对无常的心里准备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有面对无常的心理准备,走完第一...

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两不碍

许多学佛的人把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对立起来,认为一门...

为官无功便有过,为僧无德便有罪

清朝才子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古时有一官...

修福从珍惜一粒米开始

一粒米在现代人眼中,谈不上有什么价值,但要知道需多...

《黄帝内经》养生精华50句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针对不同根机

问: 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

【推荐】怨自己的父母是最折福的

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汉字,充满了人生的智慧。这个教字的...

心灵哲学小故事

礼物 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