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修行中的七种法供养

济群法师  2015/10/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修行中的七种法供养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善男子啊!你不要以为用那么多、那么好的东西去供养佛,就是对佛陀最好的供养了。不是的!对佛陀最好的供养,是对佛法的尊重和奉行,而不是物质品。这就是说:“依教奉行”,或“依法修行”,才是对佛陀最好的供养。

比方说,父母对子女的要求是什么呢?儿女对父母怎样才算孝顺呢?举个例子来说明。如果你的女儿,一天到晚光知道给你买好吃的,好穿的,但在外面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你说的话,她一点也不听。专门在外面惹麻烦,三天两头有人找上门来,找你的晦气。相反,你的儿子,虽然没有给你买什么好吃的东西,但是他很听话,不在外面惹麻烦,上门的人都在赞扬他,说他很有出息。请问,你喜爱女儿?还是喜欢儿子呢?肯定是喜欢儿子。假如你喜欢的是女儿,说明你不是一个好父母。

诸佛菩萨对待众生的心情,也是相同的。有些人很知道供佛、拜佛,拿到皈依证,就算完事,以为自己是佛子了。对于佛法的道理,一点都不放在心上,还是按照原来的观念、习惯生活,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就对佛教大发牢骚。这种人,尽管每天给佛、菩萨上供,供品上得再多再好,也是白搭。他们永远只能是佛法的门外汉。这就是说,作为一个学佛的人,"依法修持,依教奉行",才是对佛陀最好的供养。

法,在我们的修行中,它的地位非常重要!我们信仰佛法僧三宝。有些人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这三种关系:有的人信佛,但他不信法,认为法没有什么好研究的;僧嘛?更不稀罕,跟我差不了多少,比我也好不到哪儿去;他最感兴趣的是佛,对佛无比的崇拜、信仰。但是,假如你对佛法没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你能很好地学佛修行吗?显然不太可能。像现在流通的佛教典籍,有很多经是真经,但也有伪经。伪经是冒牌货,它不是佛说的法,是一些外道或鬼神借佛的名誉编撰的一些"经典"。如果你对佛法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正见尚未树立,面对这些伪经,你信以为真,按照经中的话去做,就会误入歧途。

还有一种人,他感兴趣的不是佛,而是僧。拜了师父之后,觉得师父就是一切了。他以为听师父的话,把师父恭敬、供养好,就能了脱生死。这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果拜的师父具有正知正见,是位善知识的话,你去亲近他,就会得到解脱,得到佛法的受用;如果拜的师父是恶知识呢?师父邪知邪见的话,他说什么,你做什么,那就完蛋了!掉在深渊里,还不知道呢!

所以,佛法僧在佛法上是一个整体。佛法僧三宝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是法,不是佛,也不是僧。为什么呢?因为佛能够了脱生死,能够成佛的关键因素,就是他依法证得了法的真实相,才成佛的。所以,佛是以法为核心的!法是佛证得宇宙人生的最高真理。我们修行的成就也是建立在法的认识上的。我们要断除烦恼,了脱生死,不能离法去修行,只有依法修行,才能得解脱。因此,法在佛教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能够依法修行,这才是佛陀的好弟子。

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如说修行供养,可以概括后面六种供养。“如说修行”指依照佛所说的种种法去实践,通过长期的修行,得到解脱,直至成佛。这种供养,自然把其它的六种供养包括进去了。必须注意的是,在七种供养中,有三种提到"众生",另外四种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众生,但也包含度众生的成份在内。学佛的人要知道,所谓解脱成佛,不仅为了自己个人,同时也为了所有苦难的众生。所以在修行这七种法供养时,决不能忘记众生,应当永远把众生放在第一位,这才是学佛人的本分。

1.如说修行供养

按照佛陀所说的种种法门修行,也就是依法修行。

2.利益众生供养

凡是对众生有利益的事,我们都要积极去做。别人有困难,主动帮助别人,把他从困苦中解救出来,给他快乐。从表面上看,这样做,跟佛法没有关系。其实,这也是在供养诸佛。因为佛、菩萨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出世,你能利益众生,自然是对诸佛最好的供养。

3.摄受众生供养

社会上有许多人,直截了当地跟他讲佛法,他不一定会接受。这种人,首先要摄受他们。什么叫摄受?佛法里有四摄法门:一、布施,二、爱语,三、利行,四、同事。看到人家有困难,需要经济、物质方面的帮助,我就给他这方面的帮助,这是布施;爱语,是在爱心的基础上,用真实的语言或利他的语言,去帮助他人;利行,所做的一切事情对他人都有利益,没有任何一种行为会对他人构成伤害;同事,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如果真能按照四摄法门去做,即使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肯定也要被你所感化;对方还不被你感动的话,那他简直就是一根木头了。如果你想拥有更多的朋友,想要他们对你好,那就要修四摄法门。修了之后,别人一定会对你好。因为,摄受众生供养,是以四摄法门去摄受众生,利益众生。

4.代众生苦供养

需要有同体大悲的精神,把众生和自己看作一体。众生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众生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比如某人做手术急需用钱,还差两百元钱才能住进医院。眼看病人生命垂危,这时要毫不犹豫地主动去帮助他,把钱拿出来,让他先住进医院。假如他需要输血,别人的血型与他的血型不吻合,恰好病人的血型与你相同,这时,病人的生死就是自己的生死。为了抢救病人的生命,你马上把自己身上的血液输给他。他的病就是我的病,他的病好了,你应该为他的康复感到高兴、幸福,这就是代众生苦供养。众生受苦的现象很多,像这样的例子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地讲了。

5.勤修善根供养

学佛修行要勤修善根。也就是要众善奉行。善的内容很多:如三归,修止观,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四摄,拜佛,礼佛,忏悔,放生……这些都是勤修善根的内容。今天修了,明天继续修,一直坚持做下去。绝不能“两天打鱼,三天晒网”。

6.不舍菩萨业供养

学佛,首先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在修学中,不能半途而废。不舍,就是不要舍离。发了菩提心之后,不要舍弃,不要离开菩萨道修行。菩提心,是一种自觉觉他心,学习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佛过程是“自觉”,学习佛陀度众生的精神和行为是"觉他"。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能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机,方便善巧地弘扬佛法,普渡众生,使自己和大家离苦得乐。

行菩萨道也属于法供养。法施的功德很大,这个问题《金刚经》中讲得非常清楚。《金刚经》里说:用许多的七宝去布施,但比起读诵《金刚经》,或者能够给别人解说《金刚经》的功德,那简直差得太远、太远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财布施跟法布施相比,财布施的作用太有限。别人有困难,经济上需要帮助,我给他一百块、一千块、一万块,总有用完的时候,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呢,我给他财物未必就是好事。有时候他没有钱还很幸福,钱多了反而不幸福。社会上有许多夫妻,没钱的时候感情很好,日子过得很开心。随着家里的收入增多,家庭开始不和谐了:什么外遇啊,花天酒地啊,结果本来一个幸福的家庭,因为钱多了,反而闹得不可开交。所以有钱不一定能够幸福,钱仅仅是幸福中的一个成份,不是全部,它不是人生的一切。

所以,佛法说财布施供养不及法布施供养功德大。法布施,就像我教你一种谋生的方式,比起直接给你钱的好处要大得多。因为,谋生的手艺学到后,只要勤苦奈劳,就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如果我能给你一种幸福之道,把佛法传授给你,使你远离忧愁、烦恼和痛苦,使你生活得幸福美好,生活得充实、愉快、安乐。可见,使人终生受用不尽,使人觉得幸福的,并不是钱,而是佛法。

7.不离菩提心供养

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学佛的人,要有大悲心,由大悲心才能出生菩提心。我们所修的一切功德,不可以有一刹那离开自己的发心,这样菩提心就可以一天天地增长起来,直到成就无上菩提,圆满佛果。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说的就是这种道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把修行融入到居家生活中

一、起床 作为佛教的居士,我们应该怎么起床呢?起床的...

【推荐】云何降伏其心

那么当我们的心从一个攀缘的心,慢慢的回归到不生不灭...

修行是要修正自己

观察他人过失本身就是一种过失。不要以为自己微不足道...

星云大师《结缘的重要》

世间上最宝贵者,并非黄金白玉,也非汽车洋房;最可贵...

佛法就在生活中

佛教是什么?佛教是一个生命的科学、一个生命教育的科...

若能做到这三种法,现生证二果

曾经有几位道友,她们都发愿说:今生当中,修行一定要...

让反思成为成功的加速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但不是所...

佛说扫地的五种功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记载: 世尊于逝多林...

济群法师: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问: 从佛法角度来说,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济群法师...

济群法师《金刚经的现代意义》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

济群法师:多闻熏习

我们无缘生于佛世,但佛陀所开示的解脱之道,尽在三藏...

济群法师:出家意味着什么

出家,不仅意味着外在形象的改变,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改...

以牙还牙的报复,只会结下更大仇恨

只要我们以一颗善心来对待别人,就能与人结下善缘,从...

梦参老和尚:心经上的第一个字

《心经》上的第一个字就叫你观,观就是思惟,思惟就是...

随缘自适,烦恼即逝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

命运只是因果报应的日程表而已

我们时时处处都在受果报,时时处处又不断在种因、在结...

依止无明烦恼来修学,都不能成就圣道

我们对于因缘所生法,在《楞严经》讲到两种根本:一个...

为何佛陀允许弟子吃三净肉

初学佛的人一般都有许多问题,有关吃素的问题也许是诸...

在家佛弟子的课诵选择

修学佛法的过程,就是不断破除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等一切...

除了自己的业障,共业也是要忏悔

忏悔业障非常地复杂,复杂到什么程度?我们开阔一些讲...

不做物质奴隶的小人

我们处于这二十世纪六十年的今日,大多数的人,物欲薰...

李炳南居士:修持名念佛之要点

人生在世,总有种种痛苦、不自由,而这些苦厄,世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