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三种布施为修道积攒福德资粮

2015/10/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三种布施为修道积攒福德资粮

为什么要以财物济施贫穷呢?就是说,人在修行中必须得有福德资粮。第一个是要有勇猛心;第二个,你得有福德。

比如一个人走在沙漠里,没有水、没有粮食,你就不能走了,因为你走不到头。想得倒是挺好,决心也挺大,你走到半路,没有水、没有粮食,就得渴死、饿死。人不得已就得往回跑,有时候也跑不回来。所以说,修道必须得有一定的福德因缘,得有一定福德资粮,这是一个。

另外,民以食为天。如果你断了人家的财物,就像老百姓说的断其命脉一样,他不能生活,这个不行。所以我们应该尽心帮助,让其得财物而生起欢喜心,能够对生存有了希望,而且能够更好地去修道、更好地去生活。应该以财产布施。

这个布施也分人,有钱人有时候就愿意布施,而贫穷人他不能布施,因为他一舍去这点,自己就没有了。比如说,今天就有个居士舍衣服,“我可以舍,我家还有新衣服。”他首先想舍的是他们家的旧衣服,从来没有想舍最好的衣服。他说:“我也没有衣服。”那你身上穿的是什么?是不是?他没想到舍那个。

从真正的布施来讲,我们很少做到,大部分都是自己有多余的、不要的,反正就差点没扔了,这个能舍,再好一点就比较难了。有一部分人能够舍,把一些自己不要的,能够愉愉快快地舍去,甚至把自己好的东西也能舍去,这都非常好。

还有一种人就是难舍能舍,自己最好的东西都先给别人,这一口饭自己不吃也要给别人,甚至连自己的生命也可以布施。特别是贫穷人,布施最难,因为他不布施,所以来生更穷。这个财施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别说他们,就我们自己也是这样,别看我们出家了,你看你们那个念珠有时候老舍不得给别人,那好东西也不舍得给人家,所以我们应该学布施。施道有三,因为能布施可以去掉贪心,可以得道。布施财产就能够去掉我们的贪心,贪心去掉了,才是真正的富有了。所以说,财施功德非常大。

第二个,“无畏施,谓于难中拔其忧苦”,这就更难了。我们往往看到别人在难处的时候,很难去帮助他拔除其苦。既然这忧苦很了不得,不是几句话就能安抚了的,是不是?人都是要在难中才能显出真情来,这时候就看真情能不能化解其忧苦,这个更难去做。

要在难中给人安慰,当人困难的时候、在黑暗之中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将人抛弃,要令人得无畏、不害怕。特别是不能搞邪知邪见。现在有很多的恐吓,主要恐吓啥呢?那些大仙,说: “你若不布施,不供养我,就会得什么什么灾难,在半年之内你们家谁会出车祸什么的。”他就这样。这属于什么呢?这就是恐吓他人,令其堕入怖中,让人堕入难中。

我们正好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想法拔其忧苦。他最忧苦的时候、最痛苦的时候,我们要拔其痛苦,给他讲正法,讲怎么样去修行,怎么样去持戒,甚至给予更多的帮助。哪怕他走黑道,我陪他一起走;他背的包挺沉,我帮他背一背;他的车推不上,我帮他推一推;他干不动活,我帮他干。这就是难中拔其苦,无畏施还有很多。

再一个是“法施”,就是“以三学令得四益”。三学主要是戒定慧,能令人得无漏、得智慧无漏、得无畏、得恭敬……还有很多。四益有很多的说法,但是这个法施主要讲的是“戒”,首先得讲戒。法施的第一步要讲戒,不讲戒,我们这个法施恐怕不正,只有不断地讲戒,才会把这个法施讲出去。

第一步要讲持戒。末法众生,最缺乏的法就是戒,如果把戒讲到位了,那法施也就起来了。善恶也得以戒为最基础,先讲最基础的。戒讲完了以后,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这才是法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供养三宝获福无量

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一日,波斯匿王来见...

悭贪吝啬转世为盲儿

当佛在世的时代,印度有一位悭吝的越难长者,他家里非...

星云大师《钱用了才是自己的》

一九五二年起,我负责编辑《人生杂志》,前后有六年之...

福报减损会出现哪些现象

《了凡四训》中袁了凡在受云谷禅师启发之后,发愿改命...

助施功德也能得佛授记

无数劫以前,有一位老婆婆孤苦伶仃,以卖麻油膏为生。...

世界上最殊胜的东西

有人在祗树给孤独园问佛陀:请问什么是最犀利的剑?什...

舍弃悭吝

一位大财主名叫提婆,为人刻薄、爱财如命,不但多方聚...

把一切事物看成假的,你就得到真实了

我们若学菩萨,想离苦得乐,在你供养三宝的时候,下施...

让孩子从小积福培福

对孩子的教育,西方人觉得小孩子就让他玩个够,想要什...

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我们一再强调礼不可以废,礼废掉了,父子、兄弟、夫妇...

真正障碍往生的是带有执着性的妄想

诸位要知道在我们八识当中分成三类,第八识第七识跟前...

阿弥陀佛是在自心之内,还是在自心之外

问: 《阿弥陀经》有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

既然诸法是空性,那我们何必执著幸福

问: 既然诸法是空性的,那我们何必执著于幸福? 索达...

弥天大罪一忏便消;盖世功德一骄便无

众生从无始以来,由于贪嗔痴慢疑五毒恶习的熏染,让我...

李炳南居士: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

问: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 答:有鹦鹉往生之例,因为...

停止抱怨会让任何人走向成功

有一个作家出差时,无意中坐了一辆非常有特色的出租车...

每个人进入佛门都各有因缘

原文: 人之入道,各有因缘。近来甘肃一弟子,名郑哲侯...

宝贵的「一时」

时间长河源远流长,无始无终,随着日月轮转。为了计时...

明海法师忆净慧长老:活在当下

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师父(净慧老和尚)的情...

孝养父母的果报是怎样的

佛经上讲,孝养众生,孝亲是为自己培植福报最快的方法...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 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

星云大师《除夕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今天是岁残年尽,我们的人生又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