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小妄语的过失与持戒功德

净界法师  2015/11/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小妄语的过失与持戒功德

我们看持犯得失,先看犯戒的过失。

毁犯妄语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多被诽谤,二、为他所诳。

这个地方的过失,偏重于小妄语的过失。小妄语的过失,果报主要是在三涂,但是它的余报,“多被诽谤”,就是说这件事明明不是你做的,但是很奇怪就有人诽谤你,说是你做的,表示你过去生有恶口的业力;“为他所诳”,你很容易被骗,就是你因地时,经常用妄语骗别人,所以很容易被欺骗。

我们看持戒的功德。

持不妄语戒——果报:得生人天,乃至佛果;余报:一、发言信重,二、言无误失。

我们修学小妄语戒,就近处来说,成就人天的安乐果报;就远处来说,能够往生西方乃至于佛果。它的余报,“发言信重”,讲话有威德力,而且在讲话过程当中没有过失——“言无误失”。

小妄语,它不像杀盗淫大妄语的严重,业力来得那么粗猛,所以你可能不会有急迫性的问题。但是,没有急迫性的问题也有缺点,你很容易累积。

诸位!如果你一天差不多静坐一个小时以上,或一天拜佛持咒静坐一个小时,这种情况下,你相对有一种寂静的力量出现。如果你经常讲开玩笑的话,跟人家嘻嘻哈哈,你再来打坐,就发觉不对了。就是经常在戏论的人,在静坐时,你就发觉心有波动了,波涛汹涌,你要花一段很长的时间去止观,才能够调伏它,因为戏论障道。

佛陀大智慧,他制的每一条戒,教你不能这样做,一定有道理。所以,小妄语,它没有急迫性的问题,但是它某种程度已经在增长罪业,破坏善根,它是点点滴滴的侵蚀。

我们讲一个小公案,来做一个举例说明。佛在世时,在一个小村庄有一条毒龙,这条龙经常出来伤害大家。村民就请住在山上的五百阿罗汉来调伏这条毒龙。五百阿罗汉用神通力没办法调伏它。这条毒龙看得出来过去生修过大福报,它也看准了,阿罗汉也不敢伤我。所以他们打到最后,都筋疲力尽各自回去了。

后来村民看五百阿罗汉没法降伏毒龙,只好去找佛陀了。佛陀就派一位比丘说:“你去。”这位阿罗汉比丘一到毒龙的地方,只讲一句话,他说:“仁者!汝出去,不应住此!”讲一句话而已,毒龙马上现身,跟阿罗汉顶礼,就离开了。

这时村民就觉得很奇怪,问佛陀说:“为什么五百阿罗汉不能降伏毒龙,而这位阿罗汉一句话就可以降伏它?”佛陀说:“他因地时,对小妄语戒持得非常严谨,所以他有那种善根力、威德力。”

当然成就阿罗汉是靠善根力,有我空的善根,才证得阿罗汉。但是阿罗汉当中也有差别,就是业力。善业力,这虽然不影响你证阿罗汉,但是你在利他时,那个威德力,就是你的戒持得越清净,你讲出那个声音,它有一种莫名奇妙的力量,你非听他不可,很奇怪,他就是有这个善业力。

所以,菩萨先求内心的善根圆满,最后一定要求善业的圆满,才有万德庄严。所以,这个小妄语虽然过失小,但是在成佛之道里面,迟早要次第圆满,佛陀制的戒都有道理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佛法唯不遵佛教戒之僧能败坏

清末,世风日下,国家无暇提倡,僧众类多懈于修持,以...

诚信是做人的第一准则

公元前四世纪,意大利人皮斯阿司因犯罪被判绞刑。临死...

圣严法师《在家信徒的三皈五戒》

作为一个在家的佛教信徒,和非信徒之所不同的,即是归...

要想离开畏惧所求皆满,应该这样去做

【十二缘所怖。追求苦所依。归敬地藏者。皆安住无畏。...

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

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无量无边,散载与很多的论中。...

开车也可以布施修功德

各位你知道烟供的利益那么大,结果你在开车,如果能够...

修学地藏经跟地藏法门的原因

为何要修地藏法门? 首先,就是许多大师都提倡大家要修...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哪三类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三类: 第一个,是三宝物。 三宝物...

神清则智明

【神者智之渊也。神清则智明。智者心之府也。智公即心...

对治娑婆世界的爱取,这是成败的关键

你的生命有限,你要把重点放在哪里?是业力还是执着?...

佛陀入灭给我们什么警觉

佛陀转法轮以后,既然示现是一个凡夫,就必须要示现老...

信仰不是寻找奇迹 不要过分感性狂热

玉琳国师曾经有过这么一段话:作为大德善知识,为众生...

提倡以护生和素食代替放生

近两年来,新加坡居士林在佛菩萨圣诞日到来之前总会在...

现代人在戒律方面常犯的一些邪见

末法时期持戒的障缘极多,知见是最主要的问题,以下重...

《药师宝忏》所说的十六种病与十三种药

《药师宝忏》中列述众生无始以来有十六种病: 1. 贪瞋...

净土法门与诸宗之圆通

学习净土法门的义趣 二十多年来,学教、学戒,讲学、做...

用佛陀的智慧来调整心态

学佛就是针对我们的这个精神,精神上的问题就是需要用...

「不落因果」与「不昧因果」是何意

我们所说的因果是指原因与结果。亦即指因果律。为佛教...

盲人的一门心思

那是去年秋天,在家乡同一位朋友散步。他是我小时候那...

如何证明轮回存在

在我们讨论轮回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前,最好先来看看佛教...

三种因果业障的报应规律

《涅槃经》讲: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

净土法门能解释通途法门吗

问: 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不能以通途法门的法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