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净土法门与诸宗之圆通

界诠法师  2013/09/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净土法门与诸宗之圆通

学习净土法门的义趣

二十多年来,学教、学戒,讲学、做事、建庙,时至今日颇感内虚,人命无常,但思归宿。十多年来倾心于戒律,今导归净土,因为戒是定慧的桥梁,戒是定慧的保障,戒是住持佛法的幢相,庄严佛法的璎珞。戒犹如航程的灯塔,令我等在行持中有明确的航向,不触礁沉没。没有戒律则无佛法的寿命,众生无法在佛法大海中修行、证道。

从外,戒是幢相、璎珞、灯塔;从内,定慧是根本,因戒生定慧,若无定慧,则不能断除烦恼,圆满菩提。要成佛道,法门无量,选择念佛的净土法门,其原因一:时至今日,念佛者众,不分道俗,皆以念佛为行持入手,末法障缘诸多,又无明眼人指示。其二:本人出家的师承、环境,耳濡目染导向自是念佛法门,但对其他法门至尊至敬。曾在佛学院时,所学侧重于般若系统,即三论性空思想。

当然对禅学的思惟修无不好乐,行持地中也以静坐离相为喜悦,但终难深入,杂念纷飞,狂心难止,故选念佛为行持的归向。其三:曾亲近圆拙老法师,对本人的影响颇深。为人的风范,处事的态度,寺院的风格。老法师曾亲近弘一大师和印光大师,故对戒律和净土法门自然影响,本人曾在法师座下七年,无不受益于此。

净土法门之殊胜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度,唯依念佛法门得度生死。”今与大众一同来研究学习,而且还要真修实行。修者,若意于念佛法门者,每日至少念佛一万声,还要不定期加行。若修其他法门者,只是傍听,不做勉强。从学习角度,定当偏赞此法门,亦不要惊怪。净土法门其中隐含“华严”玄妙,“法华”开显之深义。如“华严”的十玄,净土经论亦能体现,诸如树中影现十方净土,食顷遍历十方佛刹,莲花化佛,光中化佛,即是华严的广狭无碍,一多相即,大小相容的事事无碍法界理。

净土念佛法门之普被,上根的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导归极乐,下至五逆十恶,以及愚夫愚妇,无不依念佛而得度生死。净土法门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其宗要。以发心为基础,执持名号为行本,即能顿入不退转的阿鞞跋致。不假方便入一佛乘。正如经中所示:“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犹同《法华》:“佛为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二经一致。至于《法华》的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的唯一佛乘之宗旨,在净土经论中,弥陀的悲心本愿,普摄一切众生,只要至心信乐,欲生彼国,十念一念即得往生,生者不退,证悟无生,永补佛处。即是令一切众生成佛,岂非相同!

净土法门与诸宗之圆通

无论是修禅、修密,对于念佛法门都不生障碍。因为禅是佛心,参禅者,观心也。明心则见性,见性则成佛。参禅力求开悟,开悟即是见道,见道而后修道、成佛。念佛则念心,佛非心外之佛,心非佛外之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一念心不离当下自性,亦不离当下自心。念佛从事持达理持,事理圆融(因事即理,理非事外。),念归于心,心明性显。十念一念往生不退,一生补处。持咒修密,密咒乃佛菩萨从禅定所发之秘密言句,有不测之神验。咒又称陀罗尼,译为总持,持善不失,持恶不生。持咒语是三密相应,消除业障,以显性成佛。弥陀名号若闻、若念,灭无量罪,阿弥陀佛亦是无上妙咒,持此名号,可得极乐,花开见佛,悟无生忍。所以修禅、修密皆不相违背。

至于其他宗派的修观,亦有共同之处。《观经》的十六观法,前十三观为定善,后三观为散善。

唯识观的万法唯识,会归于心,转识成智——念佛成佛。三论的诸法缘起性空无体,会归诸法体性实相。《往生论》一句归一法句,归清净句——实相也。

天台的空、假、中,即空即假即中的一心三观,始末归于止观,但天台大师以及台教后人,如幽溪、蕅益,无不归念佛法门。

华严的法界观,上已提及,十玄门以及事事无碍法界,都与净宗相附相入。

律是共修,是一切法门之共法,因三学,以戒为首。

所以净宗与八宗亦不相违背,可谓方便有多门,归源同一致。

净土法门特别强调“信”,以信起“愿”,以愿导“行”。其实一切法门亦复如是。倘若不信此法,又如何起信愿心去行持?信自性自心是佛,而去参究,见性成佛(禅),信密咒有不可思议神力而持之(密),信转识成智而修唯识观,信万法缘起无性而修空观,天台的百界千如,十法成乘,一心三观,无信又如何修止观呢!不信法界缘起,事事无碍怎能修法界观!所以“信”是佛法通途。《智度论》:“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华严》:“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愿与信,各有差异,所愿所行,是针对法门的不同而起愿行。十方诸佛所愿所行(昔日因地)不同,故果觉所圆满的国土和成就的方法亦不相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界诠法师文章列表

庐山莲社西方发愿文

【原文】 惟岁在摄提格(1),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

情动入胎和临终接引

情动入胎。没有断见、思惑都应该是叫凡夫。凡夫都是有...

往生大事,败在懈怠

当你的懈怠放逸占了上风的时候,他的整个身心状态,这...

《维摩诘经》的净土观及修行方式

二十世纪的现在,杀人利器发达的今日,来提倡修行净土...

宏海法师:净土宗概述

(一) 各位同修,各位道友,大家上午吉祥。今天因缘殊...

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

《华严经兜率偈赞品》: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此人...

念佛生不起信心该怎么办

问: 以前也知道念佛,但却不知道这句名号的来龙去脉...

弥陀名号就是生死苦海的救生圈

这里特别要知道,靠自力和靠佛力的这种差异。通途法门...

六种不良性格影响寿命

意志薄弱型: 此种性格的人往往自控能力很差,凡事都...

不得不从事杀生行业,该如何化解罪业

问: 请师父开示,如果为了生活和生存,不得不从事杀生...

人的四个存折

第一存折:健康 人们都是渴望成功和快乐的,他们给自...

四季养生应吃的食物

春季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

大安法师:这句名号是佛心、是清静

我们修通途法门,要讲到怎么契入到无念、无相、无住的...

具足信愿的人会散乱念佛吗

问: 弟子有一个问题请教,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

何以应当戒杀?

杀是佛门五戒之首,修行人入手第一要紧的事。现在有一...

海涛法师《关于因果与病痛的问答》

1.什么样的因果造成连体婴? 答:佛教道理很简单,你...

【推荐】为过去而诵经,为未来而念佛,你为现在做了什么

学佛以后,反增烦恼?为什么身边的人都反对?问题不在...

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

为什么要吃素

吃素有益健康,早经医学的证实,不信请看:台视隔壁的...

孝顺父母可改变诸事不顺

第一篇:原理为什么孝顺父母,可以解决工作、姻缘、资...

金字旁边两把戈

五欲害人,就好像脚踩在毒蛇上,你得一点五欲虚幻的快...

世间的快乐并不可靠

世间上处处都是苦,一个人正当快快乐乐时,也许忽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