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净土这个法门最直捷、圆顿

净界法师  2015/11/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净土这个法门最直捷、圆顿

佛陀施设教法,我们可以分成“实法”跟“权法”,好比我们今天要过河,河的彼岸是我们的目标,但是我们要到达彼岸一定要假借坐船的方便,虽然这个船本身不是彼岸,但是它能够引导我们趋向彼岸。所以,在整个修学佛法当中,选择一个契理、契机的方便法门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你没有方便法门,你就不可能趋向于真实!这个地方是说“方便有多门”。

我们在选择之前,应该要很理智地来抉择,哪一种方便法门对我们是特别的适当。第二段就把这些方便法门作一个全面性的比较。

第二段“别显净宗”分成二科,先说明净土的横超殊胜:

别显净宗─净土横超胜─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在释迦牟尼佛一代的教法当中,他开设了无量的方便,假设我们今天要选择一个方便法门,它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个,必须至直捷。就是我们已经对于三界的生死产生畏惧,不想一次又一次地流转,承受这些老病死的痛苦,我们希望“拼个今生永做闲汉”,所以我们今生要离开三界,必须是一种最快、最直捷了当的成佛法门。

第二个,必须至圆顿。我们不但希望修行的时间短,也希望它的功德特别圆满,是一佛乘可以直接趋向佛道的,而不只是人天果报或是二乘的涅槃,是一个成佛的修行法门。

我们今天对方便法门有两种要求,必须是直捷了当,今生能成就;而且所成就的功德,是圆满的佛道。如果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就是以念佛的方便而求生净土,这个法门是满足直捷、圆顿这两个条件。

在方便法门当中,智者大师汇归成两种所观境:

第一个,就是选择“圣道门”。这个圣道门的所观境,是一种“我空、法空”的真理,所以智者大师说这叫作“无相行”,就是你的内心以“空性”为归依处。行住坐卧,恒观无性——不管是吃饭、睡觉……,内心安住在毕竟空的体性当中。但是这样的方便会有三个问题:

一、就是你内心这种“有所得”的明了的心,要趋向于空性的时候,我们这一念心有烦恼,烦恼跟空性是互相排斥的,所以你要趋向空性,烦恼不同意,烦恼会障碍你。你的情绪──贪欲的烦恼、瞋恚的烦恼,有所得的这些嫉妒、高慢心,它会障碍你趋向空性。

二、罪业也会障碍你,我们无始劫来所造的这些杀盗淫妄罪业,它跟空性的体性也是相排斥的。当这些罪业现前的时候,你也是作不了主的。

三、我们这个果报体,色身有老病死的问题,身体的衰老病痛,乃至于死亡,也会障碍我们趋向于空性。

所以,假设我们今天以自力的法门,完全靠自力趋向于空性,有烦恼障、业障、报障三种障碍,“譬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只要稍微地疏忽,就很快退到原点。

如果我们选择的所观境是“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以阿弥陀佛的功德为所观境来当作我们修习止观的所缘境,因为有佛力的加被,我们仰仗阿弥陀佛的摄受而求生净土,在净土的殊胜环境当中再来修学空性,这样子的修学,蕅益大师说“譬如顺风之舟,疾到岸矣”,就是这个船是顺风的船,很快就能趋向于空性,趋向于涅槃。

所以,刚开始修学佛法,你要很冷静地选择,你到底是以“空性”为所观境,或者是以阿弥陀佛广大的功德为所观境。而这两个不同的所观境,在你的成佛之道当中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相貌。这是我们必须要加以抉择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畏苦勤念佛 安详离娑婆

我们最初来到世间是一个人,最终离开世间也是一个人,...

明代四大高僧之莲池大师

莲池大师明朝圣僧,杭州人,俗姓沈,字佛慧,号莲池。...

净界法师:宁可在山中睡觉,也不要在都市办道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小国家,这个小国家有一个猎人,他...

净界法师:十念必生愿

我们看第十八愿的:十念必生。前面的消除灾障、增长福...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殊胜利益

净土法门的殊胜利益,就在于它是个极特别的法门,不是...

怎样才能求生净土

净土宗有三经一论:曰《无量寿经》、曰《观无量寿佛经...

修行人在这个时候很容易着魔

过去有一位和尚道友,他学画画,他的画本来就不怎么好...

【推荐】微笑地面对人生中痛苦和考验

这是一位冒著生命危险,来参加斋戒学会的老菩萨的故事...

为何有人从来不用看病,有人却天天吃药

看看我们周围,有些人从来没有打过针,从来不用看病;...

惟贤长老《念佛与悲智兼修》

我昨晚上听到你们都在念佛,念得很久、很诚恳,这是很...

【推荐】别把孩子养得「不知感恩」

星期天的晚上,饭菜已经上桌,我呼唤女儿:吃饭啦。等...

佛像供久了有灰尘该怎么办

第一、准备干净盆,专为浴佛用。 第二、净手将佛像移至...

【推荐】慧律法雨—找回内心的平静

《代序》找回内心的宁静 以前我看到别人做错事,就苦...

我们都会变老

朋友介绍我看《桃姐》,是一部残酷和温暖交织的电影。...

佛教中的九种食

佛教认为食有长养、资益之义、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

住寂静处深思出离得无漏智慧

修习止观,在住处条件讲,须住在较寂静的地方。最初修...

具缚凡夫想在五浊恶世成就道业,是不可能的

在《大智度论》里说,一个具足惑业的凡夫,我们大家都...

蔡礼旭老师:骄奢淫逸的习性给孩子带来的后果

习惯挥霍会令孩子不懂孝道没有责任 现在这一代从小生...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普贤菩萨强调,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就是用法来作...

鱼王悲心救饥民

久远之前,有一群贫穷困苦的人,一心向佛,也发心布施...

龙猛菩萨之毁坏名声六法要

龙猛菩萨总结了即生中毁坏自己名声、来世毁坏善根而堕...

【推荐】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