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净界法师:宁可在山中睡觉,也不要在都市办道

净界法师  2011/06/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小国家,这个小国家有一个猎人,他在森林当中打猎,捉到了一只六牙白象,他就把这只白象献给国王,国王很欢喜,就赏他很多的黄金。

这只白象有什么特色呢?这只白象非常的勇敢,在跟别的国家打仗的时候,它勇往直前,所有的箭射它,它是不退转的。

平常没有战争的时候,国王就把这只白象好好的供养起来。国家当中,要是有人犯了死罪,就把这个死刑犯丢到这只白象前面,白象过去一脚就把他踩死。

后来有一天,白象所居住的环境发生了火灾,就把这只白象移到另外一个地方住。换了一个环境没多久以后,哦,这只白象的个性改变了,把死刑犯丢过去,它并没有踩死他,只是过去用鼻子闻闻他、拍拍他的肩膀就走了。

这个时候,养白象的人感到很奇怪,就报告国王,国王很惊讶,而且很恐怖,说:这样不可以啊,白象是要保护我们的国家,它的个性从凶暴转成调柔,如果让其他国家知道,那还得了!

这个时候,旁边有一个智慧大臣就说:国王啊!这件事情很简单,白象的个性本来是很凶暴,为什么变成调柔呢?你想想看!它换一个环境,这个环境旁边刚好有一个僧团,整天做早晚课,白象整天听到早晚课的声音,净法熏习,所以它的个性就变调柔了。

国王说:那怎么办呢?很简单,再换一个地方,把它送到屠宰场的旁边去,整天让它听杀羊、杀牛的声音,它的个性就会变化。诶,果然把它送到那个地方以后,它凶暴的个性又发作了。

我现在要问大家一个问题,请你们回答我:这只白象的个性,到底是凶暴的个性、还是调柔的个性呢?为什么它有多重的性格?它这只白象,有时候凶暴、有时候调柔,到底它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你们可以告诉我吗?

我们这样子讲好了,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相貌,其实是一个阿赖耶识,我希望大家不要被你现在的心态所骗了,你现在的心态是无量的种子其中的一个种子起现行,如果我们今天往内心的深处再观进去,看到你内心的潜意识,我们的内心就像一个大海,有很多干净的海水、也有很多肮脏的海水,浩浩三藏不可穷;但是这个海水要变成波浪,渊深七浪境为风,境界风一吹,就知道哪一个水会生起波浪。

你说你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我的回答是:看环境而定。

你从小生长在一个染污的环境(当然初果以上位不退的菩萨我们不讲),就是资粮位的菩萨都是这样子的,我们凡夫是空中的羽毛,随风飘荡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心跟环境一接触的时候,我们不能够无住,一定有所住,有所住就受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修行为什么一定要依止僧团,你为什么不到西门町去修行?你到西门町修行,纵使你整天拜佛,那个功力受外境影响而抵消掉。

所以忏公师父常说:宁可在山中睡觉,也不要在都市办道。你在山中睡觉,你总有睡醒的时候吧!对不对!睡醒的时候,你看你早课、晚课、吃饭的时候念供养,整天都在三宝当中。

我们讲一句实在话,凡夫的烦恼是不能刺激的,只有圣人你可以刺激他。

所以很多人说:我在娑婆世界历事练心,其实如果你是一个生死凡夫,你没有资格讲这一句话。生死凡夫的善根是要保护,诸位读读智者大师的《小止观》,他修止观的时候要二十五个前方便,要息诸缘务、要有人供养你衣食具足、你要能够持戒清净,你要在很多的条件之下,才能够产生止观的正念,你不是到都市就可以修小止观的,不可以的。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劝我们往生呢?当然前面讲到很多,但是他告诉你重点在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你在那整个佛法的熏习当中,你的正念特别的坚固,所以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深思。

就是说我们今天一个资粮位的菩萨,在整个阿赖耶识的大海当中,我们栽培一个佛法的善根,刚开始这个幼苗要在温室中栽培,你不能在风雨当中、台风的时候栽培幼苗,不可以的,它禁不起摧残的。等到这个幼苗慢慢茁壮了,你把它拿到台风下面去历练,越历练越强壮。你到极乐世界去成就法身菩萨,来到娑婆世界,你要怎么历练全部没问题,你心中无住。现在不可以,现在我们没有功力去抗拒这种外在的影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为什么而忍》

我曾经做过一个比喻:当山挡在前面,一味退让,永远也...

顺境安适,般若无缘

每天晚上要给自己一个总结:今天我的言语行为、我的心...

星云大师:培养耐力

耐是持久,是承受,是一种力量。你看,飞鸽传书需要耐...

修行人有什么事情,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我们身为一个修行者,经常会注意自己内心的状态,很快...

不遇净土法门,一亿菩萨退转

阿逸多①!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广大佛法异门。由于...

达真堪布:把佛法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智慧

我们学佛一定要老实一点,拿佛法好好地对照自己,衡量...

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问: 印祖开示如何诵经的时候说,不要想上一个字是什么...

分秒必争地学修佛法

业力不容易改变,烦恼不容易降伏,无始劫以来的习气更...

苦乐都随缘

生活在世间,苦多乐少,我们常常要面对痛苦,生命中的...

观音菩萨能令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

《楞严经》卷六载,观世音菩萨闻熏闻修,以金刚三昧无...

让业力沉淀,带业往生

你修行,你要知道问题在哪里。就像佛陀说的,外道为什...

过多的欲望使我们离快乐越来越远

世间的人或者为物所累,追求物质,追求事业的广大;或...

印光大师嘉言录--赞净土超胜

●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那一班子人都是开悟的

现在天气热一点,没地方躲。你躲到房里边,也不行,躲...

道秀法师嗔心堕为蟒蛇

在《高僧传》上说:南北朝有一个道秀法师。这个道秀法...

五蕴身心与如来清净法身有何异同

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

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人之命运从落地之时便已注定,因为今世所有的一切皆由...

佛教怎样看待神通异能

佛教承认有神通的事实,凡夫可得五通,出世的圣人有六...

佛门里的平等、宽容大度

有一次,有弟子找佛源老和尚告状。说寺里的僧人把偷偷...

圣严法师《面对逆缘步步踏实》

记得我第一次讲经时只有十三个人听,都是福严精舍的学...

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

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 这个就很重要了!我们想要...

爱欲于人犹如执炬,必有烧手之患

我们今天继续来讲四十二章经的第二十五章:欲火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