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静波法师:欲望少一点,快乐就多一点

静波法师  2010/12/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前语

释静波:现为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哈尔滨极乐寺住持。1963年生,1986年到哈尔滨极乐寺出家,1988年9月考入中国佛学院,1992年毕业后攻读研究生,1995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有些人认为,佛门就是远离尘世,不理会世间人情,这当然是一种误会。从汶川大地震赈灾活动中佛教界弘扬佛法利生的真实事例中,大家都看到了,佛法原来与世间时刻相连!佛教不是消极地避世,而是积极地救世;不是空洞的清淡,而是真实的践行。

2005年6月,静波法师参加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大会,发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获精进奖。他说:“构建和谐社会应当是佛教徒自觉不自觉的使命,因为未成佛道,先结人缘;佛在心中,路在脚下。”2008年7月下旬,在静波法师南下弘扬佛法之机,本刊有缘采访到这位来自黑龙江的高僧。

“佛门讲六和敬,就是讲和谐的条件”

凤凰生活周刊: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极乐寺僧众们也在行动吧!

释静波法师:灾情发生后,极乐寺向四众弟子发出了倡议,我们积极行动,在很短的时间里,我们就筹集捐出了50万元善款。钱不是很多,但关键是我们做了,我们尽了我们的责任。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人人都是有责任的,所以我们做了就欣慰了,因为我们回避不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凤凰生活周刊:佛门倡导众生平等和万物相融,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所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相吻合。您认为佛门中人在构建社会和谐上能做些什么?

释静波法师:和尚,“以和为尚”。佛门讲六和敬,就是讲和谐的条件。“和”一定要有条件,符合这个条件才能和谐。六合敬就是出家人必须要完成六个条件:第一个条件,身和同住,这是和谐的基础。第二,口和无诤。第三个意和同悦。第四个戒和同修。第五个见和同解。第六个是利和同均,构建和谐社会也一样,做人的道德伦理是和谐的基础,所以社会要守法,我们出家人要守法守戒,这是和的基础。所以,佛门的“和”和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是一致的,甚至是更圆满,如果能够做到六合敬,那么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人和自然之间,我相信都会和谐。所以我们出家人要把自己担当责任、义务做得更到位,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去认同、去感悟。我经常说一句话就是:“当我们可爱的时候别人才爱我,如果我们不可爱别人就不会爱我。

“只要心里不执着就是修心!”

凤凰生活周刊:请问法师,在这个喧嚣的物欲社会里,佛门是如何修心的?

释静波法师:只要心里不执着就是修心!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我们都是这个世间的过客。所以我们要锻炼自己不执着。这个不执着是什么呢?是我们放下但不放弃,我们在不放弃的过程中学会不执着,这就是放下。这个放下才会有特殊的意义,这就是修心。我们只有不执着在某个事物上,才会解脱。否则,我们执着在某个事物上都是一种错觉。我们必将受局限,所以我们需要醒过来,这就得从我们当下做起,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认认真真做好,在做好的时候不要去留恋。佛学倡导活在当下,佛在心中,路在脚下。活在未来,只有妄想;活在过去,只会痛苦;活在当下,才能对现实负责。

我觉得修心应该有四点:第一,放不下放弃。要面对现实人生、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有人以为放下就是全部不负责任。第二点,随缘不随便,不去烦恼,但我们还要去担当,还要去负责任。第二点,随缘不随便。也就是我们入乡要随俗,但并不是说我把我们的遵守法律道德伦理的底线放弃了。比如,我是个出家人,今天要陪一些朋友吃饭,我可以吃素,你可以吃肉,但我不能,可以随缘,但不可随便。第三是圆融不圆滑。圆融是什么?是包容是大气,要换位思考,但不是说出家人没有原则。佛门的戒律是什么?戒律是我们受戒人的两只脚,没有这两只脚就走不了路了。第四,负责不是负担。不要把对家庭、对社会、对信仰的负责当作一种负担。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在负责的过程中会得到快乐。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间的过客而不是主人,只要我们多做一些利于社会、有利于人群的事情,我们就有快乐的资本,就有快乐的理由。

“简单才自在。”

凤凰生活周刊:现代人生存成本很大,什么房奴、车奴、卡奴,仅仅这些称谓就让人感觉到一种压力感和焦虑感。法师如何开导这些充满危机感的人们?

释静波法师:我觉得首先是要量力而行,给自己一个定位。我还是那句话,“简单才自在。”人就是这样,欲望少一点,快乐就多一点。为什么要做奴隶呢?我希望大家做主人。许多人为什么不快乐呢?就是因为他们活在攀比的世界里,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钱,不服输,就去比,就去争,于是就伦落为奴隶。也许有人会问:佛门是反对人们进取的吗?我的回答是:不!佛门讲的是随缘,能努力的我一定去努力,但努力的结果如果达不到目的,那也没有关系,因为我尽力了,也就问心无愧。如果达到了目的,你也是过客,不要太欢喜。有个禅师说:“一派青山景色优,前人种地后人收。后人收了莫欢喜,还有收入在后头。”我们都是过客,把一个过客做好,简单点,自在点。如果你赋予了自己更多的东西,你想得到更多的东西,你就会失去更多的东西。如果你随缘,能得到多少就得到多少,那么你就是快乐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静波法师文章列表

浪子回头并不难

一位年轻的寡妇发心供养一位住在深山的修行人,使他日...

佛门素宴悟心境

我独自在外打拼,经历不少坎坷,心高气傲的我,看到周...

【推荐】观男女二根极其污秽,才能破除淫欲之魔

现代人把这个婚外恋,还认为是一个很浪漫、很时尚、很...

海涛法师《戒淫断欲圣典汇编》

《杂阿含经》节录 欲能缚世间,调伏欲解脱;断除爱欲...

富商的快乐秘方

功利思想弥漫的社会,一切都在向钱看。人们往往以收入...

【推荐】看破我们迷恋的色相

总说色相 色相万千,如梦幻泡影,总叫人神魂颠倒,痴迷...

男女相爱的前世今生

这个女人追男朋友,想不到那个男朋友是自己的爷爷,或...

人生十种快乐的心情你有吗

一、天伦乐 夫妻互敬互爱,兄弟亲热相好,妯娌和睦相...

正因为不断地变化,才不断地充满了希望

佛教对生命实相的观察、透视,无非是让我们知道生命存...

何苦还要恋恋不舍

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

如何化解情绪不稳定

问: 心情起伏不定,如容易生气、冲动,面对这样的情绪...

静波法师:透视方向,感受佛法真谛

学佛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也是一件艰难的事。当我们从...

涅槃的含义

寺院所供奉的佛像,一般有立姿、坐姿、卧姿的不同。卧...

用心诚恳

也许是离家的日了久了,回到冢中,发觉与相距七岁的弟...

忍辱法门有五种

第一、生忍。 每当被辱境到来之时,无法回避,无法抵...

岂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

原文: 佛祖圣贤,未有不以逆境为大炉鞲者。佛四圣谛,...

人可以有霉运,但不可有霉相

美国从事个性分析的专家罗伯特菲力浦有一次在办公室接...

如何改变第八意识

问: 师父慈悲,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第八识,最究竟...

圣严法师:苦与乐只是主观的感受

行菩萨道的人,心中没有任何度众生的念头,也不计较自...

做人别学「一根筋」

在生活中,有些人懂得变通,会根据不同的事情,采取不...

居士遇到假和尚应该怎么办

问: 遇到假和尚化缘怎么办?一个出家师父开示,说碰...

付出,不是发给东西就好

南非治安不佳,不少慈济志工都曾遭遇抢劫。有一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