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内心解缚之要

明海法师  2016/03/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内心解缚之要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向比丘们开示:“过去,诸天曾与阿修罗战,释提桓因告诉忉利天的天子说:‘各位与阿修罗战斗,如果最后阿修罗战败,我们得胜,你们就将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的两手、两足及颈五处绑缚起来,捉到这里来。’此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也告诉所有阿修罗说:‘今日我们与忉利天战斗,假使获得胜利,便将释提桓因绑缚捉到这里来。’”

“当时忉利天与阿修罗的战争,天人最后得到胜利,便将阿修罗王的头、两手、两脚五处捆绑,带到释提桓因的天宫门外。”

“这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心想:‘忉利天的法是正法,阿修罗所行之法是非法,从今以后,我不再乐于当阿修罗了,希望能够住到忉利天天宫中。’于是便说:‘忉利天的法是正法,阿修罗的法不是正法,我希望能住在此处的天宫。’当这么说时,阿修罗王便发现自己身上已无系缚,而且五欲自在。倘若这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心中想:‘忉利天的法是非法,阿修罗的法才是正法,我不要留在忉利天这里,我要返回阿修罗的宫殿。’这时,阿修罗王身上五处又被绑缚,五欲自在之乐马上消失。”

“比丘们你们应当要知道,缠缚之快速,莫过此事;被烦恼魔所束缚,又甚于此。当知被烦恼魔所系缚,皆是由起心动念而来,唯有心不妄动才不会被烦恼魔所系缚。因此,诸比丘!应当勤修种种方便法门,令心不被系缚,要乐处于闲静之处。所以说,烦恼即是魔境界。”

“倘若有比丘在烦恼境界中,终究无法从生、老、病、死、愁、忧、苦、恼中解脱,这就是系缚之苦。倘若比丘心不妄动,不住著于烦恼之中,便能脱离生、老、病、死、愁、忧、苦、恼等系缚之苦。因此,心中没有烦恼,就能超越诸魔境界。比丘们!应当如是学习”。

诸比丘听闻佛所说,皆欢喜奉行 。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六·等见品第三十四(八)》

省思:

《六祖坛经》云:“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修行就是要在起心动念处修,一念回光,转迷成悟,当下就能解脱烦恼的缠缚,直趣菩提。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只起善念、不起恶念,透过禅修静坐、听经闻法,定心、净心,进一步能够安住本心,保持觉性存在,清楚、明白、作主。如是在心地上用功,坚住正念,随顺觉性,逢苦不忧,遇乐不喜,不被境转,做自己心中的主人,定能出离苦海,达到真正的解脱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明海法师文章列表

好的命运从哪里来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命运,能够受人尊重、...

纯金的罗汉

从前有一位农夫,原本过著安贫乐道的生活,天天拿著锄...

凡夫应常系心观二十事

佛陀要我们这样的凡夫常当系心观身,观二十事,它们是...

物质上的获取解决不了心灵上的痛苦

很多人都会想:等我解决了温饱后,就有机会心灵空虚了...

诫心外求法

只求心不外驰,念念与佛号相应。若或心起杂念,即时摄...

为什么会感觉到空虚

有人发短信问我:人为什么有时会感觉到空虚呢? 顾名...

牢狱很大

有一位吸毒的囚犯,被关在牢狱里面,他的牢房却只有一...

不被一切现象所约束

天气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里边,可能比这...

文殊化童子点化吕太尉

宋朝高宗绍兴年间,太尉吕惠卿,学问甚好,也精通佛理...

以貌取人

佛陀居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比丘名叫拔提...

身受与心受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郊的迦兰陀竹园,...

半块饼干的布施

傍晚,一天的法会结束了,我们三三两两的在广场上散步...

正信与迷信该怎么区分

问:顶礼法师,何谓真正的信仰,信仰是否应该明澈,混...

外器世界最终会被七火一水毁灭

由众生共同福德所形成的四大洲、须弥山、天界、铁围山...

贪利养的提婆达多

佛陀在王舍城弘化时,阿阇世王非常恭敬提婆达多,除了...

有情众生的四个层次

佛教讲,人是有情众生,甚至一切有情识、有生命的众生...

星云大师2015年新春贺词

2015年是羊年,过去中国都以三阳开泰来祝福大家这一年...

如果这个离不开,你修什么都危险

我们在末法的时候,哪有善知识呢? 实在没办法的时候,...

「般若」对我们人生的妙用

我们在世间上为人处事,都要讲求效能、功用。正如赚钱...

【推荐】大悲咒和千手千眼的由来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的影响:汉传佛教中,有一个知名度和普及率最高...

悯人之孤,放开心量行善积德

悯人之孤,就是怜悯他人之孤,这些行善积德都是雪里送...

圣严法师《不住于相而行布施》

不住于相,相的意思在《金刚经》中讲得很清楚,即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