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出家人要过的四个难关

学诚法师  2016/03/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出家人要过的四个难关

出家是为了离苦得乐、究竟成佛。要成佛就要净除一切罪障,成就一切功德,圆满福智二资粮,这就要从持戒开始。戒是“轨成出离之道”,是定慧之基。但要持好戒,有四个难关,分别是物欲、情执、名利和邪见,我们必须先认识清楚,然后一关关去突破。

第一关、物欲

刚刚出家的时候,我们可能在物质方面比较放不下,如饮食、钱财和一些现代通讯工具,象手机、电脑、电视等。现在社会物质丰富,到处泛滥着享乐至上的观念以引导消费,我们在世间所受的熏染更是根深蒂固,要一下子放下,的确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些已经对很多寺院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和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先要有良好的修行环境,然后逐渐习惯简朴的寺院修行生活,心才能慢慢安住在学佛上。

第二关、情执

情执主要指对情欲的贪爱。情执是轮回的根本因,是出离生死最直接的障碍。许多人退心还俗,就是因为这一关过不去。《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说:“然心行微细,粗情不觉,纵知违戒,制御犹难,岂况悠悠终无清脱。请临现境,自审狂心:或宛转回头,或殷勤举眼,或闻声对语,或吸气缘根、虽未交身、已成秽业。” 所以我们最好在没有一定的修行之前,对在家众,甚至自己的父母亲人,都以远离为宜。能海法师的女儿来告贫,侍者因亲生女儿来谈家常,不便旁听,中途悄然离去。事后能海法师严责之,出其三过:一者不大开房门;二者不高卷门帘;三者不应离时、不别而去。以能海法师的修为,尚且如此示现,这并非执着于戒相,而是对戒的一种尊重,和对淫戒的特别重视、谨慎。其持戒严谨的态度,值得我们效学。

第三关、名利

在出家一段时间后,有可能会承担常住的一些职事,或者登台讲法,与外面接触的机会多起来,会得到同修和居士们的称誉、恭敬甚至利养。这时我们很容易就会认为这是我努力修行得到的,不知不觉就会增长了慢心,甚至会以种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得到更多的名闻利养。我们往往成了世间八风的俘虏还不知道,因为这是比较细微的心相。“慢如高山,法水不入”,一旦有了名利心,就不容易提得起恭敬心、谦下心来求法了,这样就会修成三世怨。其对治是常修无常和业果,以及苦谛中“数数高下过患”之理,根本还是要与出离心相应。

以上三关都是与贪相应的,一关比一关深细和难对治,但真正最难的还是第四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

第四关、邪见

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误解:戒是重行持,解意是次要的。其实不然,解为目,行如足,解和行要以解为先。我们往往在还没有正确了解之前,就急急忙忙去做,执非为是,执是为非,执着于行相。有的法师行持方面并不一定做得很圆满,乃至于有相当的欠缺,而对戒律的精神、内涵却十分了解,照样可以为弘护正法、续佛慧命,这是正见。就如有人知道哪里有宝藏,也知道去取宝的方法,但他暂时还没有能力做到;当别人按他说的去做,结果得到了宝藏,是一样的道理。

知见正确了,对我们的无限生命来说是极端重要之因。《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关于“业增长广大”中,讲到尸罗、轨则、净命、正见四项中,前三个未能圆满清净、稍有亏损,而正见未坏者,生于龙中;从龙中没,当生人天;除诸趣入大乘者,由正见增上得缘故,一切悉皆于此贤劫诸佛教中,而般涅槃。可见正见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不要急于从相上去持,要先依止善知识、同行善友,依止多闻,依止经论,了解戒律的内涵,把握住根本精神。持戒是对自己的生命最负责的态度,而且不光是为了自己解脱,还要不损恼有情,更要饶益有情,宗旨是为了成佛。经论上说我们在末法时代持一戒的功德,比正法时代圆满持戒的功德还要大,况且持好一戒就是解脱一分,何乐而不为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推荐】每个学佛人都要学会算这三笔帐

普通人的心态就是人对我好,我则生感激报恩之心;人对...

为自己减刑

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应邀到监狱为犯人...

「修持法」和「供养法」的利益和妙用

问: 各个法门有修持法和供养法。请细说这二种法的利...

玉琳国师洞房之夜度化娇妻

编者按:大觉普济能仁通琇国师(16141675),明末清初著...

五种修行心态错不得

佛教是个重实践,重自力的宗教。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

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

星云大师《怎样做个佛光人》

第一讲 台湾大学的师生,都自称台大人,在中国文化大...

济群法师:掌握八个修行核心

佛教经论众多,若无善知识引导,仅靠个人摸索,很难深...

亲见虚老真功夫,方知机辩不是禅

光绪二十七年秋,法忍老人有赴终南之举。先命月霞法师...

女性九种异常不可不防

现代女性需要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疲于工作之余还得忧...

【推荐】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项

一、佛七的内涵 佛七,也称打佛七,指的是净业同修集中...

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

我们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就是偷心不死啊。其实话头无...

野狐狸之喻

野狐狸黑夜遁入厨房,饱餐一顿后便睡着了。睡到天亮不...

往生后发愿回娑婆世界,会不会又再堕落

问: 请问信愿念佛人往生后,发愿尽未来劫,仗佛愿力普...

开悟后才知道念佛法门是最妙的

这个持名念佛,就是执持六字洪名佛的名号,来念佛。执...

失望的牧牛人

佛经中,有这样的一段譬喻:有一位牧牛人,拥有二百五...

僧人用斋时的观想和祝愿

为了修行自律和传教度人,佛陀根据当时的环境和修行的...

性如灰

一位修行的人,一直以性如灰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一...

最美的服装与最好的化妆品

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也不是羽衣裳;更不...

以什么心来做事,最终就会成就什么

心是非常微妙的,因而,多数人对自己的心行并不了解。...

如何发展我们的潜能

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就像能源藏在海底,藏在深山里...

春节,请把「五孝」带回家

一年又过去了,我们与父母的年龄都在增长。人到晚年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