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

净慧法师  2012/03/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处在迷惑的状态下,生活就是烦恼,而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就是生活禅。

工作上班都是生活,生活就是烦恼,而禅就是菩提。现在的人们,做事情时会有很多痛苦,但换个方式去看这些事情,会发现之所以有这些事情,是因为有很多人需要你。换个角度看,你就可以快乐地去做。

而禅的目标是让我们安住当下,守一不移,不要转移你的目标,这是生活禅入门的基本方法。生活禅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吃饭也是生活,工作也是生活。生活禅的中心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觉悟人生,所以能够安住在当下;奉献人生,所以能守一不移。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是一种奉献。

一念迷是众生,一念悟就是佛

很多人以为信佛就是信神。其实不相信有神可以,但要相信有佛,因为佛就是你自己。佛说:众生即佛,心净即佛,心悟即佛,这个你要相信,信自己身上的佛性,人人皆有佛性,有佛性则皆可成佛。一念迷,就是众生,一念悟,就是佛。信佛不是信神。但是,也正因为不相信有神,所以我们人类的敬畏之心淡薄了,没有敬畏之心就可以为所欲为。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人可以不相信有神,但是要相信一个规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没有这个敬畏之心,很多人就失去了约束。

恪守规律才有自在

怎样能让规律有个让人警醒的体验?就是赏善罚恶的能量。一切事物的存在,最后都是个能量而已,赏善罚恶的能量看不见摸不着,但感受得到,是宇宙的大法则,无论承认与否,这种能量都是存在的,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它不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针对芸芸众生,不在这个众生身上起作用,就在那个众生身上起作用,因为生命是有共通之处的。佛说:法身只有一个,诸佛众生同一法身。所以这种能量是普遍的,无处不在的,随时可以发生的。要看缘,缘就是条件,条件成熟了,它就发生了。

但恪守规律是不是就不自在了呢?自在,不是说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在一定的规范范围之内才能真正有自在。比如国家有各种法律,但有很多人是自由自在的,因为他并不去触犯法律。人总要有一些基本的约束,基本的约束有了,你才可能真正有自在。这就包括对规律的遵循。

而佛家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就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些都是人们基本可以做到的。遵守五戒了,你就自由,你就自在,因为五戒所戒的,都是对己对人都不利的事情,这些事不做,应该是一个人人格上的美德。

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

所谓生活禅,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那么生活禅的宗旨是什么呢?就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佛教讲大智慧、大慈悲——大智慧才能觉悟人生,大慈悲才能奉献人生;大智慧就是自觉,大慈悲就是觉他。这就是我们学佛的宗旨,也是中国大乘佛教一智二悲的根本宗旨所在。

我经过将近70年学佛修行的体会,觉得我们人生除了生活以外,好像没有第二件事。那么什么是生活呢?我们处在迷惑的状态下,生活就是烦恼,有生活就有烦恼,有烦恼就该修行。烦恼体现在哪些地方呢?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因为我们还处在迷失的阶段,所以我们的心境、我们的生活也是一种染污的生活,染污的生活就是烦恼、就是生死。

既然烦恼在生活中,生活就有烦恼,我们怎么样来转化烦恼呢?就要在生活中修行,在生活中来转化烦恼,这就是生活禅法门。也可以说生活就是烦恼,禅就是菩提,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这就是生活禅。

起心动念中勤修“戒定慧”

当然这里所说的禅,不仅仅是禅宗的明心见性、参话头的禅,而是把所有的修行都融摄在生活当中加以落实。因此要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这四句话既是修生活禅的四句口诀,也是我们修一切法门的根本要领。

而修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戒定慧——要在生活中勤修戒定慧,在生活中息灭贪嗔痴,在生活中净化身口意。这就是我们修行的根本内容。修行可以在一切地方落实,我们起心动念的每一个当下都是修行的最好时刻,处处可以落实,时时可以进行,将生活变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修行实践。

佛法落实在什么地方呢?要落实在世间,世间实际上不等于我们这个尘世,世间就是烦恼,世间就是生死。要在生死中修行佛法,离开了生死、离开了烦恼,佛法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所以佛法要在生死中求,在烦恼中求,在污泥浊水当中求。佛法是一种对治法门,对治我们的烦恼,对治我们的生死,所以要将佛法融化于世间。

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最后要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因为我们个人总是非常渺小的,佛说世间没有一件孤立的东西。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就是仗因托缘而来,我们生存在这个世间还是仗因托缘而生存,我们学习佛法,成就世间一切事业都是仗因托缘而有。所以我们一定要将个人放在大众中,不能离开大众而寻找个人的安闲自在。因为个人的安闲自在正是大众的成就,没有大众的成就就没有我们个人任何一点小的成就。所以我们一定要以感恩的心来面对大众,面对世界,面对天地万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学佛过程中的最怕

学佛、修行就是将不正确的一切行为修正过来,把不正确...

素食是一种生活方式

您知道吗?要使奶牛产奶的话,她必须要产下小牛才行。...

染布的譬喻

佛世时,曾以一则染布的故事作譬喻──有一天,佛陀和...

达真堪布《什么叫修行》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什么叫做修行。昨天讲过,佛法...

圣严法师《以布施对治贪念》

贪念会带给我们许多的烦恼,该如何帮自己除贪、解毒呢...

达真堪布:学佛后每天都要做什么事情

问: 学习佛法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达真堪布答...

做个有境界的在家修行人

1.认清身份厘定目标 在座的大多都是在家佛教徒,对信...

南怀谨谈学佛人易犯的毛病

(1)见地不对。平常人到庙里花百元钱,供上香蕉,然...

学佛的三大纲目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学佛的三大纲目》。这个题目没有什...

修禅定的基本要求

修习禅定的法门,古德归纳为三门,就是息门、色门、心...

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大概禅在当下,大体上是要回答这样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

净慧法师:做人的六条标准

学佛的最后落脚点在什么地方? 我想,落脚点就在实际...

星云大师《受戒的好处》

目前社会上,有一个很好的现象,就是每年都有几十万人...

心存感恩来看这个世间

磨难是财富。人生怎能一帆风顺?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

无论昼与夜,应常念佛陀

乔达摩弟子,常善自醒觉, 无论昼与夜,彼常念佛陀。 ...

佛说吃肉的果报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第八》: 大慧。菩萨摩诃萨。...

大善人要做大善事,障碍别人实际是障碍自己

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力能为者,认真为之。 不能为...

说话的艺术

舍卫城内的大长者家,近来喜气洋洋,好事连连:长者的...

寿康宝鉴之戒淫格言

※张三丰真人说:人生在天地之间,承金木水火土五行之...

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

净土宗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也不是佛菩萨赐...

把一切想法都归到念佛当中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妄想杂念总是要琢磨,啊,我下...

蔡礼旭老师:如何教育孩子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从四个角度可以去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