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净慧法师  2018/11/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大概“禅在当下”,大体上是要回答这样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什么叫禅”,一个是“什么叫当下”。

“当下”就是现前的一念心。禅在当下,生命在当下,生活在当下,迷惑在当下,觉悟在当下,由觉悟所生的觉的感受、受用也在当下。我想,世间的一切,物质的也好,精神的也好,文化的也好,只要我们生命去感受它,都是当下的。只有当下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当下所接触的东西,如果那一念心是无分别的,没有你我他、没有好与丑这样的一些分别,所接触的那个事物,佛教叫作实相。

那完全是用感觉去接触它。佛教把感觉叫作现量。现量就是感觉的知识。用现量去接触一切事物,这一切事物就是原原本本的。没有任何的分别心,我们是用心的原态去接触外在一切事物的原态,这个时候的感受,就是禅的感受。到了第二念,就不是禅的感受,那可能就是知识的感受。禅的感受离开了知识,所以叫现量,是当下的。知识的感受是要思维,要分别。

所以,禅就是我们现前这一念心。此心不是一个完全的精神状态,不完全归结于精神的范畴。如果完全归到精神的范畴,这一念心,它就没有落脚点,没有对象。这一念心如果完全没有对象了,那也无所谓当下不当下、感受不感受。

所以,只要一起心动念,它一定是心和对象,也就是说,心、精神和物质是同时体现出来,没有谁先谁后;既不是心在前,物在后,也不是物在前,心在后。

因为一切的东西如果没有生命去感受,都没有任何的意义。

只有生命和外在的一切产生一种共振的时候,这一切的意义才产生了,一切的东西才真正有意义。

所以说,禅就是我们眼前的一念心。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一切的法就是万事万物。

佛教有一部很有名的论典,叫《大乘起信论》。这部论上面讲,“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就说我们当前的这一颗心,包含了世间的一切法、出世间的一切法。世间的一切法,就是所谓世俗的;出世间的一切法,就是所谓超越的。

我们现前这一念心,它的本体,就是我们佛教所讲的“真如”。

如果这一念心和真理、和真如、和实相不相应,那么这一念心的价值,就没有什么意义。只因为我们这一念心,它是和佛教讲的究竟的真理不二的,所以我们把握现前的一念心,就能和佛教所讲的究竟的真理保持一致。究竟的真理就叫“真如”。真,就是不是虚谓的、不是虚构的;如,就是说这种事实无住的状态,或者说空的状态、原生的状态,是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它是如。“如者不变,真者不假”。因为它是一个规律,是一切事物的原态,是一切事物实在的相状,所以把它叫作“真如”。

那么我们现前这一念心,就和一切事物的原态,心的原态保持一致,所以它“不向前际去,不向后际来,亦不在现在住”,叫做三际不住,“以无住为其种性,以当下现其受用”。所谓际,就是边际。前际指过去,后际指未来。当下,就是指我们眼前这一瞬间。这一念心“不向前际去,不向后际来”,当下的这一念,它也是一直都在延伸。如果我们的智慧观照能够每时每刻地把握这个当下,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有真正的生命的大智慧。所以,以当下来显示“一切法无住”这样的一个规律的作用。

《维摩经》上面讲,“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一切法本的根本是什么?一切法的根本就是无住。所以,无住是一切法的一个总的规律、总的形态。

刚才我讲到,所谓无住,就是说一切都是可以突破的;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不是固定的。所以叫无住。世间万事万物是无住,如果我们的心是有所住,这就产生了矛盾。如果万事万物都无住,我们的心也是无住的心。那就是这个样了。心有住,万物无住,就是这个样子,总会对立。一对立,就有痛苦;一对立,我们就不自由,不自在,不能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就会不自然。不能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这就是我们痛苦的根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有禅心的人,不计人间毁誉

月船禅师是一位善于绘画的高手,可是他每次作画前,必...

世上80%的幸福与金钱无关

这个世界上,80%的幸福与金钱无关,80%的痛苦却与金钱...

调整自心见净土

什么叫做智慧?在一切的境界、对境当中能够把握适度,...

参禅前要注意的三个先决条件

参禅要有绝对、不动摇的信心,这对我们的修行非常重要...

达照法师:得定的过程

初禅得定,需经过粗住、细住、欲界定(明镜暗镜)、未...

梦参老和尚:善用其心

我们好多道友,皈依佛之后会问:师父啊!怎么修行啊?...

治心的方法

以静心对治动心: 现代生活紧张快速,大多数的人都患...

疾病是对心灵的一种保护

一天,一个修行者来到佛陀面前,问自己为什么不快乐。...

净慧老和尚新加坡双林寺禅七法会开示

(第一天) 大和尚慈悲、常住的各位班首师父慈悲、各位...

八关斋戒略说

第一、八关斋戒与三长斋月 我们有机会当七天的和尚,这...

净慧法师:顿悟成佛

我们在此打禅七,就修禅本身来说,它是不拘形式、不拘...

净慧法师:正信学佛的四个核心

一、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 我们信仰佛教,信仰的核心就...

济群法师:如何避免企业经营时不造恶业

问: 我发现,企业行为和佛法有很多矛盾。经商要有两...

拥有财富,但并没有因此而幸福

财富观一直是中国人乐于谈论的话题,钱文忠亦如此,他...

佛源老和尚在南华寺养病的故事

1962年下半年,我因肺痨病到韶关防疫站去治疗,骑自行...

外表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心

在遥远的西藏雪域高原上,住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喇嘛。...

临终障碍重重,平时念佛是否白费了呢

问: 有同修吃斋念佛多年,一直辛勤为道场服务,然临终...

何谓「成、住、坏、空」

问: 请开示成、住、坏、空的定义? 中台禅寺答: 成...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现代人物质生活非常进步,但心灵依然空虚烦恼,这是为...

让人一生舒坦的十句话

第一句: 知足者身贫而心富,贪得者身富而心贫。不是...

正念让我们真正地活着

三十年前,我还是慈孝寺的沙弥,那时,洗碗可不是件惬...

记忆中的白光长老

转眼就是白光长老圆寂的纪念日。回首一下他老人家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