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学佛过程中的最怕

2011/04/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佛、修行就是将不正确的一切行为修正过来,把不正确的行为修正好了,如此才是学佛;否则就算学佛学,也仅是学问、也只是戏论,无法究竟。

初皈依的佛教徒最怕没有耐心。俗云:「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半天;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老皈依且努力修行者,最怕且最大的危机则是:

一、拜错师父。由于缺乏正确学佛知见,且对神通、异象充满好奇,喜欢追求各类感应,因此常误入邪师及附佛法外道的陷阱。此种人症状轻者,仅浪费宝贵光阴及钱财,尚能全身而退;症状严重者则神经错乱成为精神病患(如神棍敛财、敛色,弑父母子女者皆是);更甚者沦为魔子魔孙,解脱无期,还沾沾自喜,到处向人炫夸其所修法门多殊胜,感应连连。

二、学佛知见虽正确,却因疏于觉照、反省,一念偏差,我慢心起,而误入歧途。此种人最令人悲叹、怜悯了!为让行者能确实于修行中,对不易察觉却已偏差之言行、心念有一认识,将之列出,并配合高僧大德开示做择要解说,期望对行者,有所助益。

1、我常做善事,布施、供养、助念做得最多,我的功德最大?

须知:修行道路上是有许多和世俗不一样的。世俗追求的是名利、地位、荣华富贵之有为法,动不动就希望能因自己所做善事上报、或接受表扬,巴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所做的善行有多大;而学佛则刚好相反,求的是清心寡慾,知足常乐,不染六尘、去除我慢的无为法。一动「功德有多大」之心念就已偏离佛法了。必须学会逐渐放下一切贪念、妄念才是学佛,否则即如梁武帝供僧造佛寺,被达摩祖师判为「无功德」。须知自性为「功」,平等为「德」。自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淨、不增不减,一动生灭心,就毫无功德可言,亦即「心存功德,即无功德」。行者须学会右手所做的一切善事,不要让自己的左手知道,须「三轮体空」(施者、受者与所施之物,不存于心,名三轮空),方为真功德!

2、我供养师父最多,常帮忙师父处理各样事务,而生傲慢。

须知:佛经有四句话:「何物重如地?何物高如山?何物多如草?何物快如风?」佛陀的回答是:「戒律重如地、傲慢高如山、烦恼多如草、心念快如风。」可知傲慢高如山,老修行者一疏于觉照就会因「贡高我慢」,而糟蹋自己的慧命。人们的心念更是快如疾风、闪电,一念之间即可遍及法界三千;成佛做祖是它,三界轮迴也是它,一切的罪孽亦由它而起,一切的功德也因它而生。切莫忘了地藏王菩萨的一句话:「裟婆世界众生,举止动念都是业。」且普贤菩萨都要忏悔业障无穷尽更,何况凡夫的我们呢!

佛陀于《金刚经》云:「须菩提,若三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密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颂、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原因在于无量的七珍、八宝不能救人慧命,唯有佛法方能让众生离苦得乐呢!由此可知师父看重弟子, 赞叹弟子出钱、出力、劳心、劳力、护持正法的苦心;做弟子的我们若不思师父救度众生之悲心、悲愿,反而起我慢心、盛气凌人,则无异是糟蹋自己,自毁慧命,更非是学佛的本意呢!

3、我修的比一般人努力,我的精进心鲜少人能与我相比?

「我愈来愈跟别人不一样,愈来愈比人强,我修的感应愈来愈多,愈来愈法喜充满」。须知:努力、精进、感应、法喜充满等等都是好现象,但若心念一直惦记着,甚而向同门到处宣扬,就不是好现象了。我们都知道学佛就是为破我执(妄执有一实在的我体)、法执(固执一切法为实有),因此若执着各种瑞象,心念便会偏差。行者须确实体会《金刚经》的两句话:「若以色见我,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及「见相非相、即见如来。」而学得「跟别人愈来愈不一样」,更是「我慢心」在作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成佛的意境,也是学佛的目的。「心」于众生是全迷而不悟;佛则是全悟而不迷。其为何无差别呢?因为佛也是因修心而成佛的,众生也是因心造业而成为众生的,所以心可以成佛、也可以成众生。心清淨无染即成佛,若心污浊,染六尘即为众生。因心、佛、众生皆具有佛性,所以才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愈来跟别人愈不一样」是属于内在觉悟上的差异,而非外在的言语、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因此行者于日常生活中有「我学佛,别人没有」、「我努力,别人不努力」、「我修法层次比别人高」而起轻视之意,甚而言语有教训人的口气,及与人格格不入,皆是远离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已不是学佛,反而落入魔道陷阱呢!行者不可不知。

4、我修的法比较高、学佛比较久,而轻视初入门同修。

行者须知「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学佛是看谁先成就,先明心见性;而不是比谁先皈依、修啥密法。《金刚心总持论》云:「二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三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四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八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不论男女、贫富、贵贱,乃至人、非人等,得正法,皆成佛道。因此佛陀说偈曰:「若有男女等,得见真明师,修行得正法,无一不成佛。」因此修行者绝对不可以存有轻视初学者之念头,也可说学佛是看谁先在「六根不染六尘」、「发菩提心」下功夫,而不是计较「先修啥密法、学佛时间长」。

5、心里常存着「我学的法门比任何宗派都殊胜」而轻视其他宗派。

须知:有此心念者,不仅须如上所述,更须:

1、起惭愧心:法门如此殊胜,但自己却迟迟未能了悟本门修持的精神(精髓)所在,而未能悟见本来。

2、勿起贡高我慢心,而由身口意毁谤其他宗派法门。对于能广摄众生的法师或在家居士,只要其传的法为正法,即不分显、密,或深、浅皆应随喜 赞叹,并自我惭愧自己无如此大的摄受力,来摄受其他众生进入本门殊胜的法门来修持,自己应更加谦虚的修持。

执我、执法皆是纷争的起源。可知佛陀曾云:「法法本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佛陀说八万四千法,是为顺应众生不同根器而设。

6、看到别人修得好,修法层次高,辩才无碍,心里不是滋味、难过、看不顺眼,甚至内心起了嫉妒心、毁谤……须知:学佛就是在学清淨心,慈悲喜捨、四无量心。看到别人比自己好,不仅不可嫉妒,反而要发自内心来 赞叹对方,以期见贤思齐、加紧努力。诚如一代高僧广钦老和尚的开示:学佛,要立宏愿,别人先成佛,我才成佛。简单地说:任何事情帮忙别人安心修道,助别人安住其心,把所知说予人听,令他增加智慧,他人先成佛,而我才成佛,不能嫉妒心。又云:要做一位菩萨,不可自己好就好,别人管他去死。应要别人最重要,自己没关係,要利益他人。若利益自己,无明烦恼就会一大堆。

所以真心学佛必须深知弘法利生,就是要牺牲自己,不可随便毁谤、批评、嫉妒,若因此影响别人对佛法的信心,这是有因果的。

7、别人说我的坏话,为保护自己而到处去澄清、辩解,甚而反过来毁谤别人,以图稳住自己在大众心中的地位。

须知:俗云:说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人多的地方,是非必定多。而处理是非的最好方法,则是保持沉默,不须刻意去澄清、解释。智者的态度是「清者自清」。若找人解释之对象也是喜好搬弄是非者,那只会把问题弄得愈不可收拾,一点帮助都没有的。

所以广钦老和尚曾开示:

1、人家在讲我们,修就是修这些。

2、修行要自在,不要在乎别人对你的评语。说你好、说你坏,这不是别人的不对,而是你自己不能安定。

3、若你已将地扫干净,师长硬说你没扫干净,这时你若和他辩,这就是在家性情;若你能接受说:「好!我把它扫干净!」这就是修行。

4、修行是要有境界来才有得修,自参自悟、烦恼即菩提,修行是在修这些。当有人在刺激我们时,心中自然平静不起,这就是了。不是说,修我每天拜几拜,念多少咒语而已,但此也是需要的助缘。

5、不说是非,说是非就失败,说是非给别人不安定。

6、不要说别人不对,一说出来就是自己不对,这个「口」很重要。

7、不得二、三人交耳私语、结党,背后论人是非等,否则易让大家不安,犯戒闹众。

8、好的捡起来学,坏的搁一边,自己心里明白就好,顺此修忍辱波罗蜜。修行不问是与非,有理与无理。

9、修行不说对不对,即使自己对,人家偏说你不对,你也要接受。凡事承认自己不是,就不会起烦恼,否则心不安,烦恼即来。

但有一点是同修要注意的:听到有人说我们缺点时,绝对不可理直气壮的向人诉说:「其人说我坏话,就是在消我业障」,此是「大我慢」的行为。应是静下心来观照自己,有无别人所说之缺点;有过则改,切勿把「别人说我是非,就是在消我业障」挂在嘴上,如此将是愚痴行为呢!

8、学佛以后与人谈话总喜欢板起脸孔,一付不可侵犯的样子,甚而说人缺失毫不留情、言语刻薄,喜以「直心是道场」为教训人的口头禅。

须知道德、戒律是用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提昇自我的明灯,而不该是呵斥别人的鞭子。弘法利生、则要恆顺众生,像哄小孩一般,不可随便批评、毁谤,若因此影响别人对佛法的信心,这也是有因果的。

「直心是道场」是开悟者,对其弟子当头棒喝,直指性源的手法,以期令其去我执、法执,甚而当下开悟、明心见性。同门师兄,彼此须以「爱语」来鼓励、勉励、循序渐进。「直心」用得不恰当,易让对方反感,起瞋心,甚而会认为言「直心」者,根本无慈悲心,而认为学佛也不过如此,反生退转心……因此「直心」须慎用方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修行是为了解脱不是为福报

佛门当然讲福报。佛陀教授的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是在...

心调好了,对生活待人影响深远

我常强调「调心」,因为心调好了,自然语言行为就会表...

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

做到这二十五法,就能开发禅定和智慧

禅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禅褂上都有止观两个字,在我们修行...

星云大师:修行的真义

现在的人常说要修行,其实只不过是将修行当作懒惰的代...

降伏傲慢心的方法

顶礼主要是对治傲慢。人都有傲慢这些不好的习气,若是...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建立》

第一篇 从人道到佛道 壹前言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

广钦老和尚的考试,您能及格吗

练就忍辱不动心 我的两位剃度恩师,是跟随上广下钦老和...

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挫折

人生之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遇到逆境,你有没有...

体悟病的价值

人食五谷杂粮焉有不生病之理?人病了,经过医治之后,...

从念头来判断你的来生

住持,就是摄受的意思。他这一念心能够把心中清净的戒...

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今天雨水纷纷,寒风彻骨,大家不避艰辛的插秧,为了何...

修行是细水长流,不是一下子就能到位的

有一天去一座寺院觐见一位老和尚。到那里的时候,恰好...

参禅的人要把种种妄想分别都放下

禅宗一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绕圈子,不走弯路。...

期待父亲的笑

在外人的眼中,我的父亲是粗犷豪放的汉子,只有我们做...

修十大愿王为何能往生极乐世界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

往生极乐的九字真言

我们要先声明,这里所说的真言,不是密宗行人所持的咒...

圣严法师《服务奉献种福培德》

过去有一位高僧,因为没有供养、也没有信徒,心中非常...

文殊菩萨心咒的功德利益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华严...

【推荐】地藏菩萨四个大愿

地藏菩萨的大愿不多,四大愿。 第一大愿: 第一大愿,...

五浊恶世唯有靠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劫浊,劫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一切浊恶之法聚集的一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