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有此三淫,当受三途苦报

2016/03/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有此三淫,当受三途苦报

淫因者,无量劫来,行淫之事,纳识田中,爱水润生,今受身形,前作淫业,时时恶发;或内心缘行淫之境,而淫心动。正动时,一切行淫之影相俱时发现於心中,故名淫因。

淫缘者,或见彼容颜谄媚,花言令色,而淫心动;或见彼人前与我交过淫色,两相情爱,而淫心动;或听歌唱行淫言词,而淫心动;或见女人,或听女声,或见女字,或见女人衣服红绿,女身所著一切物件,而淫心动──此一一正是助发淫缘。

淫法者,欲行淫时,作行淫之方法,或屏处,或黑暗处,或畏犯戒,或恐人知,於中略明行淫之法。

淫业者,即两相交淫之时,如未相触而止者,可通忏悔;若触沾彼一胡麻子之多,淫业已成。淫业有三:自淫,即身淫;教他人淫,即口淫;见淫色随喜,即心淫。有此三淫,故受三途苦报。若有逆犯,受阿鼻一大劫,此界坏时,寄至他方阿鼻中。

今用三观先制其心,而缘、法、业三大恶事自不能成。若正起淫心,急端坐观察,世间大小僧俗男女,尽是我生身父母,亦是未来诸佛,岂敢毁伤父母?何敢欺轻诸佛?如是逆恶,岂不开眼入阿鼻?宁卧热铁炮身而死,不犯此违天大恶。研究淫心起於何处,的审的观,穷其极极,思其思思,转穷转深,转思转极,久之不暂忘废,以穷明淫根为限。如是行持,忽然疑团打破,方知此事来由;少有不慎,只图一时快乐,不顾万劫痛苦,岂不畏哉!

五根本中,唯有淫戒极为易犯,特将拈出,以明止法。如眼见淫色,耳听淫声,当时淫心兼身俱动;才识将动,急快反观,就处一觉,一觉不止,切须再觉。何以故?将起即觉,则觉力自胜,淫念易止,若起多时,已发身口,其淫力胜,故难觉除。由是之故,念起即觉。正觉念时,急将觉心缘於法境;法境者,或止观,或公案,或念佛,或持咒,或礼拜。若将心缘“念佛是谁”者,正在“是谁”上极力参究,顿起真疑,最贵亲切。何故?有亲切,则缘法之念力胜,而淫心之力自弱,故制而不起。

若暂觉淫念不起,不缘法境者,其淫之粗相虽除,而细惑尤存,及能觉之心亦昏惑於细淫相中,因觉未缘法境,故而淫惑自必摇动。即动时,自不觉知,故觉力衰,则淫心复起。依前造业者,皆由觉心不缘法境,居於淫惑,粗不自见,由淫念胜故,觉忘其制;觉忘者,乃淫惑所覆,不念法救,皆实贪淫惑而不舍。病此,故合教云:“名字觉,即凡夫觉;虽觉,即同不觉,故名名字觉。”

若终其身而缘法境者,不但淫惑可除,兼觉体顿悟。其意恐塞,以喻明之。如淫心喻一人,淫境喻一人,若二人结恨,两相仇对,或打或骂,交恶不止;中, 有一人,一人即觉心,将彼劝一人开,引令别处,或谈笑,或游玩,其人著於喜境,则斗打之念自然休息。

又喻不缘法境者,如二人结打,虽令劝开,实未离打处,各怀忿斗,即瞒改劝之人,复相结恨。何以故?虽暂劝之不结,究实瞋心尤未歇尔。不缘法境,觉淫念不起者,亦复如是。而缘法境之用,正是伏惑之当机,必须淫起即觉,不容淫住,不容分别,久之习惯,则成自然。以後纵有念起,即无心觉而自觉,能如是行,皆留心常觉纯熟故尔。虽觉伏而未断除者,当须久之觉察,细心研究,直到心穷力极,如老鼠窜牛角,自有转身时也;又如火将起,欲息则易,若起多时,已烧诸物,难可熄灭。今明觉力者,如心未明,则必有念。念喻猛火,淫喻乾柴,若心念淫,如火投柴,其柴无尽,火岂休歇?故心念淫,急将心念空,如火投空,而火自熄。正起淫心,即作空观,观力现前,淫念自息。

若不如是,当知淫心即是地狱种子,若种子不除,现虽人类,已是阿鼻苗裔。何以故?古德云:“善念将兴,天堂已就;恶心才动,地狱早成。”其不信乎?然防淫之用者,但对功行位中,仅止淫心而言,若真彻悟,妙契真如,尚无迷悟之名,何有持犯之实?否则切宜坚守,莫犯戒心。《梵网经》云:“若佛子信心出家,受佛正戒,故起心毁犯圣戒者,不得受一切檀越供养,亦不得国王地上行,不得饮国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言大贼,若入房舍城邑宅中,鬼复常扫其脚迹。一切世人眼不欲见犯戒之人,畜生无异,木头无异;若故毁正戒者,犯轻垢罪。”此轻垢罪者,乃三途之称,若不急忏,可不畏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一言一行皆成因种:呻号比丘的口业果报

有一个大富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取用不尽,尤其妻...

一位妇产科医生迟到的忏悔

我是一个自医学院毕业就开始从事妇产科工作整整三十年...

当观少女身背后,臭气显露九孔门

当观少女身背后,臭气显露九孔门, 如肮脏器难填满,皮...

有一种积蓄,是自己能带的去,别人夺不走

世间人都要讲积蓄,那积蓄的东西大概有三种类别:有一...

戒邪淫七步曲

一、知苦回头 佛法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展开来就是知苦、...

做这四种善事会招致恶果

善男子!有四善事,获得恶果。何等为四?做四种善事,...

命运只是因果报应的日程表而已

我们时时处处都在受果报,时时处处又不断在种因、在结...

嗔心打开地狱门

1、嗔心是堕落地狱之因。 2、嗔心一起,地狱门开。 ...

打扫心灵的房间

房间要经常打扫,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居住在这样的房...

禅宗里的无念是怎样一种境界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是六祖慧能大师《坛经...

虚云老和尚:犯淫戒的过失

古德所谓: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淫欲炽多,精神衰...

在家供佛,何业不消何福不生

供养佛菩萨像。或西方三圣佛像(阿弥陀佛、观音菩萨、...

净业行人的专修与杂修

善导大师谈到,一个净业行人,要有五种专修。专修里面...

佛教徒的饮食观

佛教出现于印度的时候,佛教徒并没有特殊的饮食习惯和...

一念因果一念觉

因果理论是佛法的根本思想之一,每一位学佛人对此都不...

【推荐】佛陀的金玉良言

诸行无常: 世间万象,没有任何事物是长久永恒不变的...

细微的破绽可能导致失败

偶尔到朋友办公室玩,发现在他的案头上,所有的办公用...

教育孩子应注意的问题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父母在孩子的...

做恶梦时怎么办?念佛号!

我们睡觉做梦,如果你念佛,念菩萨圣号念得灵了,在做...

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记得是在八九岁的时候,读过一个日本民间故事《戴斗笠...

什么样的人才拥有好的命运

《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诸子百家都从其中汲取营...

发愿与发誓

佛教徒常常发愿,一般人则常常发誓,那么发愿与发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