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禅宗里的无念是怎样一种境界

德光法师  2016/03/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禅宗里的无念是怎样一种境界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是六祖慧能大师《坛经》的主要宗旨。《六祖坛经》是目前唯一非佛说而称为经的汉文经典,也是世界佛经史上第一部非佛说的异国经典。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禅宗中的这个无念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境界,真的是一念不起吗?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讲一个小故事:有个禅者独自在花园中静坐,突然闻到一阵芳香随着晚风徐徐飘来,他兴奋不已,同时也陷入了沉思。平时有风吹送花香时,心绪不静,不一定能闻到。心静的时候花不一定开放,花开放也不一定有风吹,此时此刻在黄昏下闻到这么美妙的花香是多少因缘际会的巧合啊。

正当他沉浸在自己的愉悦兴奋之中的时候,师父突然走过来跟他说了一段话:“守戒律的人,不一定要开花结果才有芬芳。有禅定的心,没必要在因缘里寻找芬芳,他的内心永远保持喜悦的花香。智慧开花的人,他的芬芳会弥漫整个世界,不会受时节限制。一个内心拥有戒、定、慧品质的人,即使在逆境里也可以飘送无念的芬芳呀!”

禅宗的诸多境界都是语言无法描述的,但是又不得不通过文字指导后学,正所谓在心为禅,出口为教,禅教结合才能使人有所受用。

禅宗的这个无念是于念而不念,见一切法,不执着一切法;遍一切处而不执着一切处。怎么理解呢?就是眼睛看到的一切色,耳朵听闻的一切声,鼻子闻到的一切香,舌头尝到的一切味,身体感受的一切触,意识思维的一切法,都不染于心。色、声、香、味、触、法是六个贼,之所以称其为贼,是因为它们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为媒介,劫掠一切诸善法财。

无念就是常净自性,看着六贼从六门走出,在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这就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哪怕自性起了念,虽然眼能见色,耳能闻声,身有觉知,但是于心不染,于境不粘,这也是万般自在的,所以这就是无念。《维摩经》云:外能善分别诸法相,内与第一义而不动。

慧能大师的这个无念,不是让人们离群索居,闭目塞听,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念,而是照样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照常从事各种活动,只是要求对任何事物、任何对象都不产生贪取或弃舍的念头,不执著好恶、美丑的观念。很多对修行一知半解的人打坐的时候就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努力使得自己空掉一切,其实这是坐枯禅,根本不是真正的打坐。

《坛经》云:“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这个“坐”不是原本意义上的坐,而是指的念不起或者说无念。无念的“无”是取消对事物所持有的有无、善恶等两边对立性的观念;“念”是使得心与真如相应。这才是禅宗主张的打坐、坐禅。

“无念”不仅是用来指导修行打坐的原则和方法,而且还是通万法、见诸佛境界和至佛地的途径。《坛经》云:“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位地。”

春天,万物复苏,小溪娟娟始流;夏天,草木缤纷,莺鸣燕舞终日;秋天,金黄一片,丰收伴随着凋零;冬天,冰封万里,山河落寞无声。这些外界的变异影响着常人的情绪思维,可是何曾影响过一个无念禅者的心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智慧与禅定者易生净土

因智慧能断疑故。 这智慧不是说我们高考能考一个很好的...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

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我们的心,被这些前尘缘影障碍了、埋没了、迷失了,我...

【推荐】慧律法师《入佛正见》

大众一起至诚恳切,向师父拜年。向师父顶礼三拜,一拜...

要出生死,必以此为第一义

道学人,往参老人于曹溪,特为发明金刚般若宗旨。 以吾...

观身五境,禅修净心

观身如身,就是四念处观的第一个观法,也是最直接了解...

禅坐时身体应该如何放松

在所有的禅修姿势里面,坐是一个最理想的姿势,因为在...

参禅的下手方法

老和尚慈悲,大和尚慈悲,各位班首师傅和各位法师慈悲...

真心跟妄心的差别跟过失

第一、安稳跟不安稳的差别: 当我们的心,住在五阴的时...

破了本参,还有没有妄想

未开悟的人,举心、动念就是妄想;开悟以后,举心、动...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我们活得痛苦的时候会哭泣;我们受到委屈的时候会哭泣...

肉类的真实气味

在集贸市场,蚊蝇最喜欢光顾的地方还是肉类售卖区。因...

淡泊人生,需要我们精进不怠

淡泊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的解释是:不追求名...

宣化上人:修行要及时

我们众生与佛的一念真心,是无二无别的。为什么佛早已...

做儿女的应该及时报恩行孝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能享受美好的生活,这一切无疑最先...

禅门公案:谁是知音

宋州(今湖北襄樊)广德周禅师,承继青原行思法系,是...

为什么幸福不能只涉及当下

问: 为什么佛教一谈到幸福,就一定要谈死亡?苏格拉...

求地藏菩萨满愿的方法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

证严法师《静思语集锦》

1、众生之苦从欲所生,因欲生忧,因爱生怖。 2、人生...

宣化上人关于大悲咒的问答

问:念观音菩萨,大悲咒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可以往...

为何作恶多端,却仍能安享天年

人生的祸福善恶因果之间,没有另外一个做主的,就是所...

五种夫妻类型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会成为夫妻,除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