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不能只欣求极乐,还要能厌离娑婆

净界法师  2016/05/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能只欣求极乐,还要能厌离娑婆

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养信愿,所以它是三资粮。信愿本来就是一种观慧。愿力是一种智慧,信仰也是一种智慧。对不对?持名当然是一个止,就是无分别住。但是你要培养坚固的信愿,这是一种观慧所摄,是专注力跟观照力。其实每个佛号都必须有专注力也有观照力,两个都要有。你要调伏要引导佛号,对不对?你不能只是一路念。修行人刚开始只管念佛就好了,因为你问题不大,你遇到的都是表层妄想。

但是当表层妄想调伏以后,你开始面对你的无始妄想。我跟你保证,你这个佛号绝对不够用。如果你念佛念到第十天,你就知道怕了,你根本不是它的对手。那势力之猛,那时只有用智慧面对了。你用佛号压它试试看。所以很多人念佛念到最后发疯,就是这样。你不能跟它硬对治的。所以般若波罗蜜是说,你要找它的根,从根本上去对治,你不能在作用上跟它对治。因为它那种虚妄的力量很大,你必须从它的根——觅之了不可得着手。这个我们无分别智会说到。

佛陀对治妄想是非常有方法的,他是用方法。一棵树充满了毒的水果,最好的方法,是把这棵树从根切断,是吧?

所以念佛,你不能只是一路念佛。诸位!为什么不能一路念佛呢?因为你流转太久了,你心中有很多的执着。如果你是一张白纸,开始念佛,如果你今生才有生命,你什么观都不要修。我们之所以要修观,是因为我们无始劫来在流转当中,随顺于妄想、随顺于娑婆世界的力量太大了。你现在要顺从本愿,要先把顺从娑婆世界的力量先消掉。

所以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只欣求极乐,要多一个厌离娑婆?这就是一种抉择。你放弃了娑婆世界,欣求极乐世界,这就是一种观慧。佛教所有的修行,一定有止,一定有观的。外道只修止不修观,佛教一定要有般若波罗蜜。只是说每一个法门的观慧,它的内容不太一样,重点不太一样,但是一定要智慧,没有例外。大乘佛法的八宗,没有一个法门是不需要智慧的,没有!当然净土宗的观慧跟一般圣道门的观慧,它的重点不太一样。我们重在调伏、引导,我们不重在断,你只要调伏就可以了。它一方面调伏,一方面修皈依,对弥陀的皈依,两个双管齐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极乐净土,人人不再设防的世界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第三十九愿:受乐同于漏尽愿 第三...

诗人白居易的一生佛缘,暮年潜修净业

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之后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极虔诚...

心不知心,如何万虑休

在不念阿弥陀佛名号之前,我们每天都在打妄想,都在念...

【推荐】难道您还没有玩够吗

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恶人所造的恶业是否可带业往生

问: 带业往生,善人得往生,恶人以前所造的恶业是否...

念佛要具足三种心

念佛首先要有信心、有愿心、还要有三种心。这三种心就...

作众恶业——一位保安的学佛感应

前段时间我收到一封信,是来自深圳的一位保安。他做过...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文钞续编复崔德振居士书...

心术不正的人,寿命是一定被消减的

俗话说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真的是这样吗?真实的情...

进寺院没拜佛是否要负因果

问: 皈依后进寺院必须要礼拜每一位佛吗?若没拜是否...

学佛人应警惕的十大问题

一、法不契机、择法不当: 三藏十二部部部是经典,八...

【推荐】如何快速有效的积累功德资粮

凡夫众生从初发菩提心,到究竟成佛,概括地来说,要经...

人往往不能善用其所长,变成反面就不妙了

【《韩诗外传》曰:夫士有五反。】 这里提到古书的《韩...

律航法师:念佛要注意些什么

问: 念佛,要注意些什么? 律航法师答: 有些人,口...

浪子回头并不难

一位年轻的寡妇发心供养一位住在深山的修行人,使他日...

快乐的妙方,不外凡事心甘情愿

人生如何快乐?快乐的妙方,不外凡事心甘情愿。 读书、...

歪打正着

人的一生,谁都难免会犯错,不同的是面对错误的态度。...

子真牧牛

石巩慧藏禅师随马祖道一禅师出家修行,一日在厨房工作...

广钦老和尚临终的慈悲示现

老和尚在往生前约一星期开始,每天昼夜都自己猛力出声...

若现生竭诚尽敬,则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原文: 吾常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

星云大师《佛光菜根谭之教育篇》

一句良言,能为失望的人带来重生的希望 一丝灯光,能...

命中注定还是命随业转

我们平时讲有定业,命中注定;很多人就是搞不清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