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学佛人应警惕的十大问题

2012/08/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法不契机、择法不当:三藏十二部部部是经典,八万四千门门门通圣道;药无贵贱,中症者良;法无优劣,契机者妙,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修才会受益。

二、执理废事、不重实修:有时间呼吸就有时间修行,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是修行的机会,都是佛法,其中都是智慧。法在书本里,道在屎尿中,修行在呼吸间。理悟不等于事悟,正所谓一念相隔万重山,佛法要靠实践去检验。

三、褒已贬它、自命不凡:常看别人的缺点是不会产生智慧的,那只能是自寻苦恼,智慧是在单纯地观察自己内心中产生的。如果总看别人都是凡夫,自认已大彻大悟,最终受害的只能是自己。

四、感应着魔、以假当真:尽管“假做真时真亦假”,但毕竟假的总归是假的。修行不能有所求(求开悟等等),智能不会从欲望中生产,它是在修行如法时自然生出的,也就是本来就有的。因为我们常去干涉它,所以不能显现。

五、心外求法、依师靠祖:如果别人能救你,那么佛早就将众生度尽了,何苦费那么多的口舌?出世间法与世间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出世间法是内求法,世间法是外求法,即出世间法是求自己,世间法是求别人(物)。

六、法不专一、修学多门:对未开悟的人来说,读书是在寻路,即寻找修行的方法,找到方法后要身体力行才对。佛法不是从书本中得来的,整日埋在书堆中是不会产生智慧的。既使你了解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法门,如不择一老实修去,也不能到达智慧的彼岸。世上没有同时走两条以上的路而到达目的地的方法,哪怕走点儿弯路,只要坚持,最终也能到达。

七、两德不分、以福为功:善行培福,莫以为道;外求是福,内求为功;泥菩萨过河,自身都难保,还能保你吗?

八、急功近利、好高骛远:慢功出细活,欲速则不达;业非一时消,道非一日成。不论用何种方法,直接单纯地观照内心,不论何时、何地、何事都尽力如此,一定要有极大的耐心和长远心,久而久之,智慧将不期而至。

九、好为人师、自以为是:启功先生诗云:学高人之师,行正人之范;愿我百无成,但患人之患(孟子曰:人之大患,在好为人师)。真为人师应自敢承当,良医门前多病患,何况好者不自知?

十、自己未度、急于弘法:佛经云: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自己未见本来,弘扬的是何法?当心好心做了害人害己事!当然,接引他人入门,未偿不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学佛之后得重报转轻报

法会结束,回西安的路上真是精疲力尽,虽然不及师父操...

学佛人三种地方不可去

不可去处有三种:怨仇争处不可去, 众人聚处不可去,...

星云大师《要空,才能有》

佛教讲空,是要空诸执著,空诸两边,空诸假相,空诸对...

持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断除妄想,去除思虑。持咒,要注意三...

海涛法师《修行笔记》

慈悲 慈悲法语智慧波流 ◎慈怜众生的思想,确实是一种...

行四事能令菩萨速得陀罗尼法

经常有人会问如何修行最快捷,诵哪一部经最有功德,持...

文化学者余秋雨的深厚佛缘

我只是一个文化思考者和文化研究者,每次到普陀山,总...

为何每天勤修却进步不大

对自己没有要求,或不希求未来的果德,只是完成眼前的...

戒体有防非止恶的力量

我们南普陀学院,有个沙弥刚出家时,我告诉他:沙弥十...

广行财布施才能赚取财富

1、勤劳不一定能致富。 我们经常见闻勤劳可以致富的宣...

佛诞节的纪念意义

今天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诞期的纪念日,并且是他的...

出家落发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出家路漫漫,从无知到信仰,从舍俗到出家,从净人到沙...

佛门敲钟的含义

佛门、佛事,钟用于祈寿、感化、超度众生。在一口佛钟...

出世与入世

无相禅师行脚时,口渴寻水,这时看到一个青年在池塘里...

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

原文: 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

人生所遇都是自己所修,唯有知恩感恩

【七者此土有尘缘障道苦。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经营...

戒杀放生的重要意义

编者按:不杀生是十善法戒中的第一戒,也是五戒的第一...

接纳不幸才是人生幸福的首要保障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生活中,时常会发生各...

星云大师《佛教奇人谭》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我们时常对现代世界中的各...

一切的权势、财富、享乐都是无常

佛要教化的众生是什么呢?是刚强众生。我们这些众生都...

把烦恼送给他

有一对年轻夫妇同在一所小学里教书,虽然待遇不高,但...

五逆十恶

五逆 所谓五逆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