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凡夫性情不定,遇正则正遇邪则邪

智敏法师  2016/05/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凡夫性情不定,遇正则正遇邪则邪

不定性者,除正邪外所余有情,遇圣入圣遇邪入邪,名不定性聚。 --《俱舍论》

“不定性者”,那就是一般的凡夫,除了正性聚、邪性定聚之外,所有的有情,他碰到圣者,他可以入圣,遇到邪的恶知识,邪友,恶友,可以入邪,不定聚。

所以说凡夫修行要找环境,你说凡夫不找环境的话,你随了圣者可以入圣,随邪入邪,你环境不找到的话,碰了邪的,恶友、恶知识,那可以引入地狱。

所以说你这个凡夫修行,一定要借助环境的,圣者可以随便,圣者呢,淫室酒肆都可以行菩萨道,这个我们菩萨戒里讲过的,但是你凡夫不行了,凡夫在这些地方,你不堕落哪个堕落呢?所以说凡夫,他要真正想修行的话,那必定要拣择清净的道场。

如果你不选择的话,恶友、恶知识是最危险的。他表面上看起来很同情你,很通情达理,好像对世间上的事情很通达。他跟你说,这些过分了,不合时代了,什么说了一大套,讲起来很中听,好像很合理,而且很切时代,很符合我们众生的那个烦恼习气了,听起来很顺耳朵的。

真正的教诫,叫你修行呢,却是不顺耳的,都是要艰苦奋斗的了。反正这个要吃苦,那个要去勤劳,那个要什么什么,总是不顺了你习气的。你要睡懒觉,它三点半就打起钟来了。我们这里三点半,昭觉寺两点钟,还要早,而且两点钟打了钟之后,他们是不停的。我记得以前华严师作的时候,随手打钟进来之后,马上“大师慈悲”就念起来了。那你爬起来,洗个脸的时间都没有的。

这个,就看自己了,如果要精进的,你就是好好的上去;如果想不精进的,退堕下去的话,这个道路自己选。

凡夫是自己选择的,选择的正邪也是靠自己,你自己要走正路,要走邪路也靠自己。你要进清净道场住,就是走正路,你做什么东西都逼你,人家看了不顺眼。如果你住了世间那些地方去呢,那是邪路,什么都符合人家的心愿,人家也欢喜你这么做,你自己也感到很舒服,但是舒服到后来的后果呢,恶道。而且不但是恶道啊,这辈子就要吃苦的,这是因果的关系了。

所以我们真正来修行的人,圣者我们不说了,圣者也不要我们教了,他自己路认得到,凡夫的话,如果你自以为是凡夫的话,就一定要选择一下,一定要亲近善知识、善友,恶知识、恶友是不能见。

藏地的修行者经常发这个愿:永远不要碰到恶友、恶知识,万一碰到的时候,希望他不要给我讲话,万一他讲了话之后,希望我听不懂。就是这样子,这个愿发了之后,有没有用?有用!如果经常发这个愿的话,恶友恶知识就会碰不到,假使碰到了之后,也莫名其妙,他说什么,你听不清楚,这些缘会来。都是靠发愿的啊,我们成佛度众生也是靠发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现前一念,能缘一切正报

五戒即五常,不杀即仁,不盗即义,不邪淫即礼,不妄言...

该如何面对和消除人生中的种种苦难

痛苦在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生有生苦,十月怀胎,...

【推荐】危机是人生的常态,不要惧怕危机

圣严法师曾在金融风暴期间鼓励台湾企业家,在面对各种...

静波法师:修心诀

静波法师讲《修心诀》语录笔记 1.业障是什么?习惯。...

当下的念头若是念佛,就不会犯戒

真正念佛,一定是持戒 信愿行的行就是念佛。先由念佛的...

万境本闲,惟人自闹

双轮照禅人来参,且云将隐居山中,单究向上事,乞老人...

怎样才能既快乐又成功

有些人学佛法以后就有一个疑问,就说:哎呀,我也觉得...

戒定慧在一念间

居士到寺院是为了学习佛法而来,为了修行而来。修行就...

净界法师《佛教的忏悔法门》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阿弥陀佛。好,大家请放掌。 今...

【推荐】为何现代人体内毒这么多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由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以及各方...

对别人产生反感厌恶,是我们过去的恶业所感召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折射。佛教中说,依报随...

不要说别人过失,一切错误都归自己

学佛之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以辱骂别人,人人...

圣严法师《佛教徒如何发愿》

每个人一生都应该要发清静的愿、远大的愿,而不要发愚...

随时观想地藏菩萨就在你的顶上

不论在大寮做饭也好,在客堂工作也好,随便你做哪一种...

古天乐低调行善 3年内地捐建49所学校

金众网讯 近日据悉,知名艺人古天乐在过去的三年时间内...

文殊菩萨心咒的功德利益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懂得无常,才不为感情所伤

现在你对感情的执著,相当于孩童时代对玩具的执著一样...

愿罪业悉消灭

我们一生都是为了身见,为了享乐为了这些东西,一生为...

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

1、依止佛陀经典参考相应祖师论著。 2、不宣扬神通感...

男人需警惕的7大早衰信号

现象一:视力减弱。 排除眼睛本身的问题,这说明血管...

般若和愿力要怎样去实践

问: 师父,在修行的过程中,般若和愿力这两个方法要...

六根与六尘

过去,佛陀与众多比丘住在庵罗林的精舍时,某日,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