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般若和愿力要怎样去实践

如孝法师  2016/12/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师父,在修行的过程中,般若和愿力这两个方法要怎么去实践?面对不同的对境时,这两者的运用是不是应该有所侧重?

如孝法师答:一般来讲,大乘的法门就是运用般若与愿力。般若基本上任何时候都要用,包括我们发愿时,都要发无我的愿。《金刚经》是这样发愿的: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意思就是四生九有、无量无边的众生,我都要去度化,但实无有一众生可度,这就是般若。

行愿是做事,般若让我们无执着、坚定地去做这些事,两者基本上是分不开的。而普贤行愿不仅仅包括般若和行愿,还有修福德,它把这三种辅助的法门融合在一起了。所以,我们要“拷贝”普贤行愿,让《普贤行愿品》为我们的生生世世做储备。

念诵《普贤行愿品》也是禅修的一种方法,但它的意义远远大于禅修,它是最无上的大乘修法。通过禅定的念诵,《普贤行愿品》会不断地进入我们的阿赖耶识深层,成为生命的内涵和本质,成为一种思想和见地。它会把我们生命深层很多无明、黑暗的种子转化、净化与升华。

所以,我们要按照《普贤行愿品》去实践。在生活当中,大的原则是守持五戒(即杀盗淫妄酒),除此之外,基本没有大问题。我们可以留意一下五戒所针对的范围,好好持戒,不必再刻意去规划什么。因为《普贤行愿品》本身就在为我们培养很广大的福德,消除很多的违缘与障碍。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往事不留,未来的事情也不用做任何的想法或者计划。

能够安住于当下,这是《普贤行愿品》这个法门对我们生活的最大改变和提升。安住于法,没有福德的人会有福德,没有寿命的人也会有寿命,想要事业成功的人也会得到很大的加持,像疾病等很多世间的问题都会有很大的改善。对于一些暂时没有办法改变的,我们欣然接受,泰然处之。接受之后,生命就会有一个更大的平台。让过去的业随缘消散,未来的生命还等待着我们不断自我完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能用念佛机代替助念吗

问: 弟子所在的县,既无寺院又无居士团体,亲人去世...

济群法师:「无所住」和「制心一处」是否矛盾

问: 《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师父们经常...

三十六万亿同号阿弥陀佛,这样念佛是否功德大

问: 我在龙舒增广净土文看到可以这样念佛功德大:南...

病人将终之时,是为其开示还是念佛

问: 如何正确理解《临终三大要》中提到的病人将终之...

看到朋友有过失,该如何规劝

问: 过不规,道两亏。看到朋友过失,但他们不愿接受批...

转修地藏法门,临终是等地藏菩萨还是等阿弥陀佛

问: 如果佛弟子转修地藏法门或其他法门,也回向功德...

临终时怎么知道来的是阿弥陀佛

问: 请问法师,临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但我没见过佛...

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什么

问: 通俗说下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啥? 界诠法师答:...

在家居士修学佛法的必备资粮

在家居士在修学佛法的历程中,有一些必备的资粮,而首...

人生五个不在乎

人生在世,有些事情应该非常在乎的,比如做人的尊严,...

福能空罪,慧能破愚

每有久住丛林之人,未开佛法知识,未阅佛祖经典,一向...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与修行之精要开示

一、 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

药师佛的十二大愿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

纵大祸临头,又有何畏惧

【原文】 当此危险世道,宜放开心胸眼界,努力修持净业...

弘一大师:青年佛徒应该注意四项事情

今天所要和诸位谈的,共有四项:一是惜福,二是习劳,...

孝道是什么,该如何弘扬孝道

问: 现在弘扬《弟子规》的朋友们也经常宣扬《二十四...

清明节如何为亡者超度

我们的大多数祖先在世时和临终时没有得到佛法的利益,...

妄识心本来就是空

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了解这个妄识心本来就是空的,知...

为了自己而利用他人,这种想法特别不好

很多人有时候感到很无聊、很孤独,他们在心里产生各种...

但自观身行,若正若不正

为什么我们天天来念佛,模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知...

《南无宝胜如来》圣号讲解

【又于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

三种乐

乐和苦是相对的两面。乐的一面是天堂,苦的一面是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