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

2016/08/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

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法上的分析,还有第七、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7、末那识: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

这种我执的具体表现是,我的具体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想所经验的东西,有其余势,以种子的形式,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末那识在下意识层面执取这些种子,以之为我。实际上,这些种子都是无始来前灭后生、非常非断的作用。

《金刚经》中最重要的三句话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此中本来无常,末那识以这样虚妄的东西为我,因此生起贪、憎、痴、疑、慢等种种烦恼。

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但因它执着自我,所以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末那识所执着的我是什么呢?就是最后一个阿赖耶识。

8、阿赖耶识:阿赖耶是梵音,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

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由无明(无明二字的含义见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称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

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前七识的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所以有所藏义。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推荐】都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

前六识这是属于心法,根、尘是属于色法。那么前六识主...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第一件事情就是断除你向外攀缘的心,断除你有所得心。...

培养第二念的觉悟

我们一生当中你的造善造恶,就是第六意识决定了。当它...

佛法修学的目的---破妄显真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

人生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

唯识学的建立,它告诉我们:其实整个人生的过程,没有...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里面

月称论师举过一个例子。譬如有一个杯子,装满了一杯液...

「相随心转」要如何转

我们再看第二个,第二个很重要了相随心转。那么相由心...

如来藏与阿赖耶

藏即含藏,如来藏中含藏如来无尽的功德。一般区分在缠...

释迦牟尼佛名号的含义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

出家人吃饭为什么用钵

钵,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是出家人常持道具之一,一...

净宗四祖-法照大师

1.生平 法照大师(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迹多不详...

法会中为何有红黄两种牌位

佛教法会中经常会见红色、黄色两种牌位,它们是做什么...

印光法师对六个诘难疑问的解答

众生在迷,如生而盲者,迷本有家。若欲归还,须待人领...

传喜法师:吃它一块肉,欠它万万千

我们前天晚上在台北桃源屠宰场,本来排的计划是星期天...

净与不净差千倍,有无等持差十万

念诵时一定要专注 平时念诵时,不论是念修金刚萨埵,还...

为畜生道念佛有用吗

问: 有时看到畜生道的众生,我们在心里为它默念阿弥...

《瑜伽焰口》十二召请文

焰口是佛教传统的佛事仪式之一。瑜伽为印度语,意为相...

海涛法师《念佛渡彼岸》

1.经、论里强调念佛是非常重要的法门,其功德非常殊胜...

露地安然坐白牛

三车已息驰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驾驭愤怒

从前有位富有的妇人,在社交圈内以乐善好施闻名,她有...

提婆达多的妙行方便

一天,比丘们齐聚一堂,同声赞叹佛陀大慈大悲,即使提...

修定的资粮

修道的时候要有助道因缘,什么是助道因缘呢? 你修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