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如何理解「一切法皆是佛法」

成刚法师  2016/10/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金刚经》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什么意思?

成刚法师答:一切法就是一切事物,体性空寂,法法皆实相。如果是佛法,我们妄想执着它,那么举体都是妄想,就不是佛法,而是众生法了;众生法,我们不妄想执着它,心无所住著,那么一切法都是佛法。我们就于一切事物上得解脱。就是这个意思。一切法都是佛法,法法皆如嘛。

僧肇大师有这么一句话:"无心于伏物,而物无不伏"。就是因为我们攀缘、妄想、执着这一切事物,所以被这一切事物所系缚,所逼迫,所障碍;如果我们在这一切事物上都不建立虚妄心行,那么我们就于一切事物上面得解脱。一切法皆是佛法。无心于伏物,我们要想降伏这种事物,就得在这种事物上不建立虚妄心行,这就叫"无心于伏物",如果我们在这种事物上不攀缘、妄想、执着,不建立虚妄心行,那么这种事物就被我们彻底降伏了。不是起心去降伏,在这个上面起心,反而被它所系缚。僧肇大师说的这句话就是般若实相的道理。般若是智慧。无心于伏物,而物无不伏。物就是一切事物。

正因为我们攀缘这种事物,妄想执着这种事物,认物为己,心被境牵,所以才有好的感觉、不好的感觉。我们去攀缘、妄想、执着这种事物,反过来这种事物就逼迫我们,障碍我们,系缚我们。说个通俗的例子,比如说这种事物,我们把它忘了,三年之内没想起它,在这种事物上无心,那么在三年的时间里,我们就不会受它的逼迫、系缚和障碍,就于这种事物上面得解脱。你比方说,我们故去的亲人,十年没攀缘,没想起来,那么我们就不会悲伤、忧愁、痛苦,可是一想起来,一攀缘,一妄想执着,我故去的亲人如何如何,马上唆发了妄情,就悲伤、痛苦,甚至流泪,这不被这种事物所系缚和障碍吗?

这是亲人,仇人也是这样,一想起我们的怨家、仇人,格外嗔恨、烦恼,要骂,要打,要杀,互相危害。这叫怨憎会苦。因为我们攀缘了这种事物,所以不能清净本然。因为我们这个心每天攀缘这种事物,攀缘那种事物,妄想执着这种事物、那种事物,所以纷烦之事扰乱心神,不得安宁,就是烦恼。我们把身心放下,一心念阿弥陀佛,就清净本然。或者把身心放下,一心修禅定,什么也不攀缘,这个粗重的心歇下来了,微细的心歇下来了,最后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连自我的身心都了不可得,就是因为心灭则法灭。我们心念一起了,一攀缘这个身心,感觉这个沉重的赘累、粗重的身心就是一块障碍,苦得不得了。一动这疼,一动那疼,所以种种逼迫,性常逼迫。心生法生,心念若彻底歇灭了,身心都了不可得,不是把它灭掉,就是现在目前如果我们用功相应了,能够把心歇下来修禅定,内无身心,外无世界,历历明明,所以能够身心愉悦,智慧增长。

因为这个心是罪恶的体、生死的体、苦的体,它一生起来,整个身心就躁动不安。性常逼迫,妄心妄身它的体性就是常恒地自我逼迫。比如说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没有天灾人祸、刀兵寒冷,没有外苦逼迫,可是也感到苦,这就说身心它是个苦果,性常逼迫,身心在不停地生灭,身心器质在不停地变化,这是苦。另外四大地、水、火、风色身六根往衰老、死亡、坏烂的方向变化,这个变化过程就是苦,行苦。但是心为根本,心是主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达真堪布:怎样帮助那些打着佛教的招牌骗钱的人消业

问: 在汉地,有很多人打着佛教的招牌到处宣扬、销售...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

问: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才可以灭罪呢...

居士在日常工作中应如何持戒

问: 堪布您好,我听说您特别重视持戒,而我平时的工...

持诵金刚经得定要诀

六祖闻客诵金刚经有省,谒黄梅五祖,为说金刚经而大彻...

海涛法师《关于家庭与祖先的问答》

1.同样是父母所生的孩子,为什么有的差别那么多? 答...

职业与信仰有冲突该如何处理

问: 职业与信仰的冲突如何处理?如何学佛? 宏海法师...

学佛后怎么拒绝去K歌狂欢

问: 学佛后怎么拒绝去K歌狂欢? 索达吉堪布答: 这个...

大安法师:一念净心即得往生,那还要念佛吗

问: 有人说:《无量寿经》谈一念净心即得往生,所以...

临终助念家属须知

一、病者静听佛号,实为至善之事,大命未尽,可以却病...

许愿与发愿的区别

佛法不讲许愿、还愿,而讲发愿、行愿。愿不是许给佛菩...

佛教的厌世是一种消极吗

世间这么美好,佛教为什么要厌世?这是一种消极吗? 并...

财富的应用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的活动。经济活动是广义的说法。从某...

药师法门的特质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唐玄奘、义净法师等译...

不要用神秘的眼光看待修行

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远离痛苦,获得安乐,其实这是我们一...

常耕福田,才能福报多多

福报从哪里来?不是说你能力强就一定有福,因为福报也...

五欲六尘

一般将夺取生命的恶鬼神称为魔,佛教将魔的意义延伸,...

把佛教的四摄法运用在企业管理

佛教里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对各种管理...

真学佛者视一切众生为父母

新都王自安居士,有子应辰,幼业儒,一日思生死事大,...

为何有时修善反而痛苦会加剧呢

这个地方问题来了,因果是隔代受报的,比方说,有些人...

在家佛弟子如何尽善尽美完成孝道

问: 在家佛弟子如何尽善尽美完成孝道? 大安法师答:...

海涛法师《持咒功德略说》

1.密咒的真言念诵,主要在藉佛咒与十方诸佛如来本心达...

有财富的人不行善,家道连一代都过不了

确确实实人到中年以后,感觉日子好像过得特别快,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