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贪着利养自取灭亡

2010/12/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陀的弟子中有一位名叫‘调达’(提婆达多)的比丘,非常聪明好学,十二年中,修息所有的禅定都能够成就,也能遵循十二头陀的苦行,修不净观、数息观,得暖、顶、忍、世第一等成就,并且诵经六万部,无人能出其右。但是,随着修行时间 越久,调达逐渐希望藉由这些成就获得利养。他想了想,觉得唯有学会神通变化,才能够让大家敬畏自己。

这天,调达独自来到释迦牟尼佛的处所,顶礼佛足后退坐一旁,迫不及待地表示自己想要修习神足通,飞行变化至他方世界弘扬佛法、广度众生。世尊早已洞悉他的动机,淡淡地说:‘你先放下这样的欲望,思惟一切世间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

调达心想:‘哼!你就是怕我学会神通之后胜过你,才会密藏而不传授。’于是调达比丘离开佛所,又来到人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前作了同样的请求。已经证得阿罗汉的舍利弗当然明白调达的心性,亦规劝他修学‘无常、苦、空、无我’。调达听不进去,骄傲地认为:‘舍利弗号称智慧第一,跟我比起来,就如萤火比于日月。没有人能像我一样能诵读六万部经,我尚且不解神足之道,舍利弗又怎会懂得呢?’

第三次,调达找上了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却被尊者以同样的理由所拒绝。调达立刻起了嗔恚之心,心想:‘目连自夸神足第一,就是恐怕我得了神足通,令其失去神足第一的盛名。’他觉得这些人既自私又小气,不教便罢,还要他思惟‘无常、苦、空、无我’这么简单的道理,实在看不起人。最后,他想到了自己的弟弟──阿难。阿难虽然广学多闻,仁慈善良,但因还未证得圣果,不知调达的心思,故不疑有他地教授调达修习神通的次第与方法。

好不容易得到教法的调达,在闲静偏僻的地方专心一意地修法,运用之前禅定的基础,心念从粗到细,由细还粗,身心和合渐渐离地,飞升屋顶乃至虚空,作十八种神变,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从东而没、从西而出,从西而没、从东而出;或化多分身还合为一,或穿墙越壁,了无障碍。

调达知道自己已经修习成功,便从空中而下,进入宫廷谒见频婆娑罗王的儿子阿阇世太子,并在太子眼前化作小儿,面如桃花,庄严无比,跳坐太子的膝上任其抚玩。阿阇世太子欢喜无比,认为调达比父亲所尊崇的世尊还要伟大,便每日赏他五百金,日日形影不离,随时供养不令匮乏。

许多弟子见到调达自由出入宫中,富贵荣华不可言喻,心生羡慕,相率前来求见世尊,世尊对众弟子开示道:‘你们不要贪爱这种名闻利养,名利不仅会陷自己于罪网中,更会坑害他人。’世尊接着以譬喻说明,山中鹫鸟对刚孵出的雏鸟说:‘你们学飞时不要贪多,飞得过高会被强风所伤。’雏鸟不听规劝,率性飞至高空,结果被风吹落、肢节分离。又如,龟告其子:‘不要贪玩,外有猎人虎视眈眈,钓取你们分而为五。’龟子不从其教,在外嬉戏无有戒心,见有长线逐在身后却不知逃避,后多被捕捉丧身失命。世尊说道:‘调达比丘贪求供养就如这般,造诸罪业必受苦果。’

世尊为了让弟子更明白利欲害人的道理,再举证说明:‘过去,大月氏国风俗以生酥和麦煎熟来喂养猪只,当时宫中有马驹闻到香酥的味道而向其母抱怨:“我们为国王卖命,驰骋四处,不问远近,为什么待遇却不如一只猪仔,每天要吃了无滋味的水草?”母马回答:“你们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待遇是祸不是福,不久之后即当验证。”其后,年关将近,家家皆捉猪只投于镬汤沸炉之中,猪群哀嚎之声远近皆闻。这时,母马复问其子:“你们还想再吃酥煎麦吗?”小马们个个心惊,纵使遇上好麦粮也让而不食。世尊再告诫大众:‘调达心性如何,大众皆知,如此的供养并非德行的感召,过后必将获罪无量。’

日后,调达果然唆使阿阇世杀老王作新王,自己并欲害世尊而作新佛,毁谤三宝、出佛身血,造了五逆重罪后,大地迸裂,应时身堕地狱。

典故摘自:《出曜经·卷十四》

省思

贪财、贪名、贪利、贪色,是众生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受这些外境的支配,个个成了‘欲奴’,不仅心不自在,身更是烦扰不堪。修行,正是为了返本还源,找一个最究竟安稳的处所;然而佛道长远,如果没有生生世世的双修福慧、发菩提心,只是急于成就,便落入爱见名利的坑陷里,想要解脱,无异缘木求鱼!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僧俗关系要建立在道义上

为什么要讲今天的僧俗关系呢?因为我觉得,今天的僧俗...

纯金的罗汉

从前有一位农夫,原本过著安贫乐道的生活,天天拿著锄...

佛预言出家人容易得两种「恶疮」

《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又出家人有二痈疮,何谓为二...

妙祥法师:女众出家有年龄限制吗

问: 女众出家有年龄限制吗? 妙祥法师答: 有的。这...

禁不住诱惑,就会误入邪师外道

有的知道求皈依,却误信邪师外道。有些人知道皈依,但...

佛门中这六条你能做到吗

我们现在的很多人恐怕已经很麻木了,已经不知道六和敬...

人生的锁链

人对于金钱、美色、权力都有欲望,这些欲望就像是一条...

真学佛者视一切众生为父母

新都王自安居士,有子应辰,幼业儒,一日思生死事大,...

只要有长远心不怕吃苦的心,日子一久就能得到好处

修行用功一法,只要你能下决心及长远心,便能得到好处...

改过获福感应二则

改悔孝亲晚年得子 在浙江的仁和,有一位秀才名区思治,...

高贤已随佛西去,佳话留以励后学

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中的手摩我头,衣覆我体这句话...

憨山大师开悟的经历

佛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即是佛。释迦牟尼佛在菩...

最难听的声音

最难听的声音是嘲讽、讥笑;最好听的声音是赞美、鼓掌...

大安法师:往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问: 往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我念佛到什么程度才能往...

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

问∶ 您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从您的角度该如何进行? 慧律...

初学佛者应先从什么书开始学习

问: 初学佛者看什么书?请教尊敬的法师,初学佛者应...

三十六计教出好儿女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家长、老师常...

怎样让弥陀对我们的加持力达到最高

佛法的因缘观,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说:第一个,你自身...

星云大师《人有没有来生呢》

有人说,人死如灯灭,一死百了,那有来生?这是迷的断...

贫穷布施难?在乎一念之间

昨日说《四十二章经》中的二十难,会过来,难会变易。...

释永信:僧人不要靠神秘来维持佛教形象

导语 寺院本来就是学校,是宣扬人生真理的学校,而且...

佛法贵在诚实,贵在恭敬

佛法贵在诚实,贵在恭敬,所以我们印光大师、弘一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