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虚云老和尚  2016/1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古人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人到年老时,百般痛苦,耳不聪,眼不明,四肢无力,吃不得,睡不得,行不得,这种苦楚,年轻人是不晓得的。我们年轻时和你们一样,看见老来呆,总不愿意,说话他听不到,眼泪水和鼻涕,看见就恶心,怕和老人一块住。现在我老了,才知道老的苦,人老了就一天不如一天。我从云门出事后,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久已是一朝卧疾在床,众苦萦缠逼迫。朝夕思忖,前路茫茫,道业未成,生死不了,一口气不来,又要投生。“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少年不修晚年就会如此。你我现在都是堂堂僧相,容貌可观,皆是宿植善根,感斯异报,就不要把这善根种子打失了。

洞山问僧:“世间什么物最苦!”僧云:“地狱最苦!”山云:“不然,向此衣线下不明大事始是苦!”能明大事,即无地狱因;故地狱未为苦,而不了自心最为苦也。想明大事,就要努力精进,不要悠悠忽忽,兀兀度时。白天应缘,遇事要作得主;白天能作主,梦中才作得主;梦中作得主,以至病中作得主,则临命终时才作得主。这几样作得主,是由平常能强作主宰而来的。能强作主宰,就易悟道了生死。不悟道,生死不能了;悟道不难,总要生死心切,具长远坚固向道之心,至死不退。今生能不退,虽未悟,来生再努力,何有不悟之理?

《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位位都是经过久远劫来,长期修习才成功的。我们生死心不切,不发长远心,病来知念生死,病好道念就退了。所以《楞严经》说: “凡夫修行,如隔日疟”,病时有道,病退无道,无明起时如疟,退则好人,故要努力精进,生忏悔心,坚固心,不要今日三明日四,修行要一门深入,以一门为正,诸门为助。各修一门,彼此不互谤,谤法、轻法、慢法都不对。欲想佛法兴,除非僧赞僧,互谤是佛法的衰相。

佛子专心向道,痛念生死,衣不足,食不足,睡不足。昔裴休丞相,送子出家,子是翰林,拜沩山佑祖,名法海,训以《警策箴》云:“衣食难,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细腻。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际。别人睡时你休睡,三更宿尽五更初,好向释迦金殿内。”沩山老人要他每天挑水供养大众。有一天,他挑水挑得太累了,心里说,和尚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回来时,沩山老人问他:“你今天说什么话?”法海答曰:“没有说什么。”后来沩山老人揭穿他心里的话,并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所以出家人不管你出生怎样富贵,到了佛门,就要放下一切,专心向道,才算是本色禅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虚云老和尚文章列表

学道惟贵痛切,一刻不可放过

学道惟贵痛切,一刻不可放过。盖从无始劫以来,迷而不...

念死无常

大家知道,一切有为法都是生灭无常的自性。经上说:呜...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诸行无常。这是无常概念的建立。 一...

古代禅师们奇特的圆寂方式

如果对生命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佛法有了真实的了解,能...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

今世行净,后世无秽

过去,释迦牟尼佛在波罗奈国仙人鹿野苑,刚度化了五比...

佛教如何看待「安乐死」

问: 现代医学常常辩论有关安乐死的道德观念,佛教的...

世间有四事不能长久

释迦牟尼佛住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

施食能为我们带来五种功德

因为因果,生活中不论我们让其他的生命得到一个什么样...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缘

问:在戒律中,佛陀说:你们若不互相看视病人,那么谁...

造成烦恼的六个原因

一、所依 所依者,谓烦恼之随眠。 生烦恼的所依就是烦...

佛源老和尚禅七开示

禅七第一天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

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

圣严法师《禅修的历程》

中国的禅宗,是不落阶次的顿悟法门,若涉及禅观或禅教...

找到你生命的根本

我们强调修行的法门很重要,你是拜佛,你是持什么咒,...

如何参究「念佛是谁」这个话头

念佛审实公案者,单提一声阿弥陀佛作话头!就于提处,...

中国企业家的精神困惑与希望

《中国商人》杂志: 近年来,中国富裕阶层的移民潮和...

人生的遭遇,一切各有因果

人生的遭遇,一切各有因果,不怨恨他人,也不羡慕他人...

无法管理自己如何领导别人

伟大表现为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我经常跟王石出...

毗耶娑问经

毗耶娑问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游阿踰阇强伽...

真正会用钱也是个大学问

说到赚钱,谁不会赚钱?人人都想赚钱也会赚钱,但有几...

静波法师:修心诀

静波法师讲《修心诀》语录笔记 1.业障是什么?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