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古代禅师们奇特的圆寂方式

2014/06/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古代禅师们奇特的圆寂方式

如果对生命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佛法有了真实的了解,能勘破死亡的阴霾,穿越时空的限隔,对生死都能坦然面对,无所畏惧害怕的话,那么,死亡自然会成为一件美好的事。像汾阳善昭禅师含笑赴死的事迹,就是一种“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的美好死亡。

善昭禅师是怎样死的?

原来当时有一个朝廷大官叫龙德府尹李侯的,下令善昭禅师到承天寺当住持,连着下了三道命令,禅师都无动于衷,李侯府尹于是派了个使者去迎接禅师,临行时狠狠地威吓使者说:“听着,你如果不能实实在在把善昭禅师带回来,就把你活活打死!”

使者于是失魂落魄的来恳求善昭禅师离开汾阳,哀哀求告,请禅师一定要救他的命。善昭禅师看看不去是不行了,就考问众徒弟说:“我怎么能够丢下你们,一个人去做住持呢?如果带你们去,你们又都赶不上我。”

有一个徒弟便上前说:“师父,我能跟您去,我一天可以走上八十里!”

禅师摇摇头,叹口气说:“太慢了,你赶不上我。”

另一个徒弟高声喊道:“我去,我一天能走一百二十里路!”

禅师还是摇头说:“太慢了!太慢了!”

徒弟们面面相觑,纷纷猜测师父的脚程到底快到什么地步,这时才有一个徒弟默默站出来,向昭善禅师叩首说:“师父,我知道了,我跟您去。

禅师问:“你一天走多快?”

那弟子说:“师父走多快,我就走多快。”

善昭禅师一听,便高兴的微微一笑说:“很好,我们走吧!”

于是,善昭禅师就一动也不动地坐在法座上微笑圆寂了,那个弟子也恭恭敬敬地站在法座旁边立化了。像这种把死亡当游戏,随时随地一瞬即去的死法,不是很圆满自由吗?

宋朝的德普禅师,十分洒脱遗世。

有一天,他把徒弟们都召集到跟前来,吩咐大家说:“我就要去了,不知道死了以后你们如何祭拜我,也不知道我有没有空来吃,与其到时师徒悬念,不如趁现在我还活着的时候,大家先来祭拜一下吧!”

弟子们虽然觉得奇怪,却也不敢有违师令,于是大家欢欢喜喜的聚在一起祭拜了一番,谁知道第二天雪一停,德普禅师就真的去世了。像这种先祭后死的方式虽然很奇怪,却也不失幽默;俗语说“生前一滴水,胜过死后百重泉”,为人子女的要孝养父母,应该在父母生前克尽孝思才对,如果等到亲死下葬后才大事祭拜,这样的孝道就太空泛了。

宋朝还有一个宗渊禅师,也能把死亡看成一种超脱。

他活到八十三岁时,自忖证悟佛法已有火候,生死已不足牵挂,也该是舍弃肉身的时候了,就自己作了一首挽歌自祭:“举世应无百岁人,百年终作冢中尘;余今八十有三岁,自作哀歌送此身。”这种死法不也是很潇洒的事吗?

宋朝另一位性空禅师坐水而死的事,也很有传奇性。

当时有贼人徐明叛乱,使生灵涂炭,杀伐甚惨,性空禅师十分不忍,明知在劫难逃,还是冒死往见徐明想感化他,就在吃饭的时候做了一首偈自祭:“劫数既遭离乱,我是快活烈汉,如何正好乘时,请便一刀两段。”因此感化盗贼,解救了大众的灾难。

后来禅师年纪大了,就当众宣布要坐在水盆中逐波而化,他人坐在盆中,盆底下留下一个洞,口中吹着横笛,在悠扬的笛声中,随波逐流而水化,成就了一段佛门佳话。他留下一首诗说:“坐脱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火,二省闻圹。撒手便行,不妨快畅;谁是知音?船子和尚。”

原来过去有一位船子和尚也喜欢这种水葬方式,性空禅师因此特意又作了一首曲子来歌诵:“船子当年返故乡,没踪迹处好商量;真风遍寄知音者,铁笛横吹作教坊。”性空禅师和船子和尚这种吹笛水葬的死法,不是也很诗情画意吗?

民国的金山活佛妙善和尚,也是用水化的方式圆寂。

那是民国二十三年在缅甸仰光发生的事了。那时妙善和尚染了热毒,又营养不良,两脚背上都长了毒疮,依旧日日爬在热石板上拜佛,弄得疮口溃烂、脓血外流,还不肯接受弟子延医治疗的照顾,连冲个凉水澡都不肯,使大家束手无策。一直到了圆寂当天,弟子又来劝请冲个凉水澡的时候,活佛居然爽快快地点头答应了:“你要我冲凉很好,我看今天也正是我冲的时候了!”

一语双关说完,就高高兴兴的进入浴室冲洗,弟子不放心,还特别要求活佛多冲一下,除掉热毒,活佛笑嘻嘻的回答:“我知道,一定要多冲,只冲这一下,就不必再冲了。”

结果几个钟头过去了,仅听见里面哗啦哗啦的水声,却一直不见活佛出来,大家觉得奇怪,推门一看,活佛还是屹立不倒的站在那里,只是心口早就停止跳动。像这种坐脱立亡的死法,真正摆脱了无始无明的牵绊,不是很美好的事吗?

很多禅师们死的姿态也是千奇百怪:

像丹霞天然禅师策杖而死;隋朝的惠祥法师是手捧着佛经跪化的;唐朝的良价禅师来去自如,要延长七日就延长七日而死;遇安禅师自入棺木三日犹能死而复活;古灵神赞禅师问弟子说:“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做‘无声三昧’?”弟子们答不知道,神赞禅师把嘴巴紧紧一闭就死了。

而庞蕴居士一家四口的死法尤其各有千秋:先是女儿灵照抢先坐在父亲的宝座上化逝,庞公只好卧着死;儿子在田里锄地,一听父亲去逝了,就丢下锄头立化;庞夫人见他们个个都去了,也拨开石头缝隙,随口留下一偈而去:“坐卧立化未为奇,不及庞婆撒手归;双手拨开无缝石,不留踪迹与人知!”

像这些禅师、居士们的死法,既轻松潇洒,又幽默自由,是快活自在的,是诗情画意的;他们用各式各样舒舒服服的姿态通过死亡,站着、坐着、躺卧、倒立、跪化、说偈而死……,由于他们具有勘破生死的智能,才能这样了无挂碍的撒手而去。人,有生必有死,信佛的人会死,不信佛的人也一样会死,但是我们对死亡应该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有更高一阶灵悟,“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肒溃痈”,不但不怕死,更对死后充满希望,面对死亡时,不会恐惧哀号,反而将死亡视为一件美好自然的事。

我们常常都在为人生诸事做准备,为黑夜来临而准备手电筒,为下雨天准备遮伞,为远行准备口粮,为季节准备换装……而现在,我们也应该趁着时间还早,趁着自己身体精神都还健康的时候,先为死后的皈依处预作准备,为未来的归宿铺下坦途;我们不但要对现世的生活怀抱无限希望,对于死后的生命更要建立高昂的信心──生有所自,死有所为,法身久长,慧命无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世间的一切成就都是无常的

我一生看过许许多多纷纷扰扰的事情。这么多年轻人死了...

真心求净土者,勿忧临终之退悔也

【原文】 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

【推荐】往生的人要把生死业力降到最低

净土宗要做两件事:第一个离开三界,第二个投生净土。...

何谓临终正念分明

正念是意根。无贪无惑故分明。省庵大师《西方发愿文注...

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问: 阿弥陀佛!我想请教一下,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

历险思佛悲愿深

前些日子遇了一小难,爬山登陡峭石级的时候滚落了下来...

千念万念为的就是临终的正念

净土宗它最强调的,就是临终的正念,千念万念为的就是...

富贵虽乐,但一切无常

不管在任何时代,慈禧时代、宋美龄时代或是今天的时代...

八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

第一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是五毒炽盛。 在此种情况下,...

上香是上一支还是上三支

问: 上香上一支?还是上三支?还有红香和黄香,上哪...

佛道未成,先结人缘

佛教里有句常用的话:佛道未成,先结人缘。就是说,还...

千念万念为了临终正念

前面的阿赖耶叫摄藏;这个地方就是执持,有执取义跟执...

心能大能小

有一位信者问无德禅师道: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

阿弥陀佛圣诞日的由来

永明延寿禅师是宗门下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也是净土宗...

鬼世界的详细揭秘

我们今天讲的题目是说鬼,说说鬼,接下来的资料是关于...

上天的厚遏

希腊哲学家季诺,经常在雅典的市场里讲授他的哲学。开...

妙莲老和尚《出世间名利》

我们佛弟子要不要名利呢?当然要!不过世俗人是求世间...

童叟无欺的服务精神

在日本弘法之余,我与随行的徒众也会抽空上街购物,一...

海涛法师:人生小语

1.遇到不如意的时候,与其苦恼,不如换个念头想:「最...

让自己有面子

人人都爱面子,尤其是中国人,为了面子才去读书上进;...

放生狐狸报恩记

到唐山出差时,有一位老者给我讲了一个有关放生的故事...

崔婆往生记

宋代山东东平府梁家雇了一位保姆,叫崔婆,是淄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