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厚德载福--清朝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家的故事

2016/12/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厚德载福--清朝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家的故事

北东园笔录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林则徐的好友,江苏巡抚、两江总督梁章钜,和张元宰友善,曾经问张元宰:“您家中人才辈出,至今不断,是不是祖先有大的阴德呀?”

张元宰告诉他:“我家有‘竹立城’,您听说过吗?我家祖上有位张老翁,是文端公张英的祖父,曾在雪夜中看见有个盗贼藏在屋脊上,已经冻僵了,张翁心生怜悯,就拿来梯子把他扶下来。看了一眼原来是邻居,赶紧把他扶到书斋,亲自拿来酒食给他吃,然后又赠送给他数两金子,悄悄的把他送走了,家人一点也不知道。

那个邻居感激异常,常想报答张老翁,后来邻居夫妻俩勤苦劳作,买了五六亩田地。有一天到田里,看见旁边的田里有个富家子弟和一个风水先生,风水先生查看很久说:“太好了,真是能出卿相的宝地呀!”富家子弟就问怎么能验证,风水先生说,拿根枯竹来,过一夜就能活。

邻居听见后回去告诉了妻子,妻子就说:“过去你急着想报答张老翁,现在机会来了。”邻居就问什么缘故,妻子就说:“如此……这般…不就行了吗?”邻居同意了,起早去了那块地查看,地上插的竹子真的活了。邻居就把它拔掉,又插了根枯竹。过了一会,风水先生来了,看到自己的话没应验,失望的走了。

邻居就用计谋买到了那块地,并要把它送给张老翁。张老翁说:“贪天必有大祸,不行。”邻居说:“如果没有您的盛德,谁都配不上这块宝地。”反复恳请张老翁收下它,张老翁拗不过,就花钱把它买了下来,这就是那块‘竹立城’。”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 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 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

张英的儿子是大名鼎鼎的张廷玉, 张廷玉(1672-1755)为康熙时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时加太保,为官康、雍、乾三代,历半个世纪宝刀不老,为二千年封建官场之罕见。

他有这样的官场作为,应该说是他得益于父辈、祖辈淡泊致远、克已清廉的家风。六尺巷在父辈那里宽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宽了万丈,“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的心胸因此坦荡而无垠!

张英、张廷玉父子是安徽省著名历史人物,二人在清初康、雍、乾盛世居官数十年,参与了平藩、收台湾、征漠北、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编棚入户等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制订和实行。对稳定当时政局,统一国家,消弭满汉矛盾,强盛国计民生都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人为官清廉,人品端方,均官至一品大学士,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良相。同时二人还是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

在张家官运的背后是康雍乾三世,他们是清代有作为的皇帝,在有作为的皇帝身边溜须拍马,邀宠作奸是没有市场的,特别是雍正皇帝,为政不长,却厉行,一生勤于国政,“崇俭而不奢”,“毫无土木声色之娱”。

张廷玉记录雍正:“上进膳,承命侍食,见一于饭颗并屑,未尝废置纤毫!!”饭粒落于桌上也不舍弃!在张家高官的背后,是威严自律的帝国皇帝。

当时的清王朝尽管帝王自律而有作为,但对汉人仍提防有加,防汉人颠覆政权,大兴,高官厚爵们也伴君如侍虎,如履薄冰。

张家人低调屈身,也成自然,据载,张廷玉之子张若霭殿试得一甲第三名(探花),张廷玉跪求雍正换人,以留得名额给天下平民英才,因为张家已太多出人头地的机会了。雍正深为感动,将其子降级任用,可见张家谦卑公允之心昭昭可鉴日月。

早在明代,张氏家族在桐城就已经是较有声望的大家族,据张英为其父所作传记载,张氏“先世自豫章徙于桐”,从张英的曾祖起张家就多出“有廉能声”的循良官宦。

张英的曾祖曾任陕西左参政,其祖父张士维为赠正议大夫、广东按察使,其伯父秉文是明代万历年间进士,任山东布政使赠太常寺卿。

族叔张秉贞是崇祯年间的进士,曾任户部郎中、蕲黄兵备、浙江巡抚,至清,因廷臣交荐,升任刑部尚书。

张秉彝(张英父) 赠大学士衔。张秉彝生性乐于施济,“遇人之急不啻身受”,方“桐苦寇”,且“岁大馑”之时,“设粥糜以济饥者,全活甚众”。其夫人吴氏亦常助之济施不倦。

清代桐城张英家族不仅是声势煊赫的簪缨世家及书香门第,而且也是清代甲科世家的典型代表。自明迄清300余年的时间内,张氏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先后有20余人中进士,成为当时著名的豪门望族。有清一代,张氏政治地位之高、影响之大罕有匹敌,此外该家族还在学术、诗文及艺术创作上成就卓著。

附:张英后人功名表

姓名 世系关系 科举功名 最高或最后官职

张英 康熙六年二甲第四名进士 文华殿大学士

张廷瓒 张英长子 康熙十八年二甲二名进士 少詹事兼侍讲学士

张廷玉 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三甲 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

张廷璐 张英第三子 康熙五十七年一甲第二名进士 国子祭酒、少詹事 、礼部侍郎

张廷 张英第五子 雍正元年二甲十五名进士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典江西试

张若霭 张英孙 雍正十一年二甲第一名进士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张若潭 张英孙 乾隆元年三甲六十一名进士 翰林院检讨

张若需 张英孙 乾隆二年二甲第八名进士 翰林院侍讲学士

张若澄 张英孙 乾隆十年二甲十六名进士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 郎、湖南乡试正考官

张曾敞 张英曾孙 乾隆十六年三甲五十四名进士 少詹事、顺天乡试考官

张元宰 张英玄孙 嘉庆七年二甲五十名进士 翰林院编修

张聪贤 张英六代孙 嘉庆十年二甲第四名进士 潼关厅同知

张绍华 张英七代孙 同治十三年三甲十一名进士 江西、湖南、山西 布政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养家、跳槽、当老板

为什么要供佛菩萨?就是为了让我们的福报更大。比如你...

圣严法师《把福报吃完了》

有则寓言故事说,有位穷困的老僧,自知无福,希望透过...

福禄没有了,吃的东西也没味道了

你看有什么得不得呢?见了性的人,具足大智慧,大辩才...

惟觉老和尚:修善培福

人如果没有福报,生活上就会经常遭遇困难与挫折;相反...

家人也是我们的福田

每次去寺里的时候,都会看到一些功德箱,上面写着种福...

顺丰总裁王卫:人生只有1%是可控的

2016年,微信朋友圈曾经被一张截图还有这句话给刷屏了...

福德不具,万事不顺

很多人到寺院求财运,求官运,求平安烧了一辈子香,求...

福报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

有的人总想发财,做梦都想发财,经常到外边买彩票,想...

怨怨不休息,无怨能胜怨

世尊有天对比丘们开示: 过去久远前,在此舍卫城有位国...

佛也要受前世的业报

佛教认为,即使是佛也难以免除前世所招感的苦报。 《...

给别人一点掌声

一个在巴黎旅游的外国人,在车站附近遇到一个街头卖艺...

把幸福当成一种习惯

清晨,在列车卧铺的洗手间,我们几个男士正在洗漱。此...

临终十念称名,即得往生

四十八愿中十念称名,即得往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已伸不收

隐峰和尚是马祖禅师的弟子。有一天,隐峰和尚推车从一...

度过人生种种难关,要做到这四点

在寺院日常接待事务中,应酬最多的恐怕就是世人的种种...

时空与生命的超越

时间过得真快,记得我还在当小沙弥的时候,看到年纪上...

人生的四个「第一」

人都希望自己样样第一,然而你也第一,他也第一,谁来...

人贵自立

有一天,一个居士带着孩子去参拜一座刚落成不久的大佛...

大安法师:念佛如何解决当下的烦恼

问: 请问法师,念佛对解决当下的现实烦恼有什么作用...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这些都是处事很重要的分寸,应对进退的涵养。人不知进...

济群法师:从麻木中苏醒

所谓出离,就是愿离娑婆。它的心行标准,是对轮回的盛...

有什么样的心,就会导致相应的结果

我们每天活在哪里?其实,并不在我们所以为的现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