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能对治「我执」,你就不再苦了

索达吉堪布  2017/02/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能对治「我执」,你就不再苦了

1 执我唯增苦

佛教中最直接的认识,就是人的痛苦——从大的痛苦到微细的内心不平衡,都是源于“我执”。“我执”就是私心,就是对“我”和“我所”的执著,梵语称作“萨迦耶见”。

印度伟大的佛学家寂天论师曾说:“执我唯增苦。”只要你执著“我”,就唯有增加痛苦。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你们也可以观察一下:当你感到痛苦的时候,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也不管是感情上的,还是工作上的,一切痛苦、焦虑和忧愁的源头是什么呢?真的是外面的人或物让我们痛苦了吗?不是,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执著,这也就是“我执”。

其实这个“我执”,不仅是人类痛苦的因,也是动物乃至六道一切众生痛苦的因,所以《入行论》中说:一切世间的痛苦,都是从寻求自利中产生的。再进一步来说,“我执”还是轮回的推动者,如印度中观学者月称论师所说:众生因为有“我”、“我所”的执著,从而在六道中流转不息,就像水车上下转动一般。

所以,《修心七要》里有个窍诀:你应该把生活中遇到的一切痛苦,全都归罪于“我执”,而不是他众,只要你能对治了“我执”,你就不再痛苦了。

这个道理很深,以前我读书的时候不懂,因为书里没有这些。不过,当我痛苦时会思索:这个痛苦,它是来自于外境?还是心识?如果不是全由外境的话,心的成分就很大了……但当时只是模模糊糊地觉得,痛苦应该跟心有关,后来学了佛法才明白:其实这些都是心里的执著导致的,而且每一个心念,也都与“我执”息息相关。

虽然我们都不愿意受苦,都愿意快乐地生活,但命运很少会按着我们的想法去,它往往充满了坎坷、不公和意想不到的痛苦。所以,当我们不得不面对痛苦的时候,与其怨天尤人,倒不如尝试着了解痛苦,了解它的根源,以期渐渐地除掉它。

2 “我”所执著的是假象

刚才说了,痛苦源于“我执”,但这个“我”,以及“我”所执著的一切,是不是真实的呢?不是真实的,只是假象而已。这一点,不仅是佛教理论,就是用世间的方法来看,也是一目了然的。

可能你们都读过《理想国》。在这里面,柏拉图用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和他之间的对话,阐明了他们的哲学思想。其中有这么一个“洞穴比喻”:

在一个洞穴里,长长的通道连着外面的世界,亮光顺着通道照到里面。里面有一群人,他们从小就住在这里,而且像囚犯一样,腿脚和脖子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望着前面的洞壁。

在他们身后远处的上方有一堆火,就在火光和他们之间的这个位置上,洞外上方有一条路。沿着路边筑有一堵矮墙,墙后有些人举着各种器物,做着各种动作,而影像就投进洞里,呈现在洞壁上。

里面的人每天看到的就是这些影像,也只有这些影像;久而久之,他们认为影像是真实的,从来不知道外面还有一个光明的世界。

突然有一天,他们中的一个人解开了束缚,沿着光走到了外面的世界。当他看清了一切以后,知道里面墙上的东西都是假的,于是赶紧跑回洞里,想唤醒那些同伴,救他们出去。然而,当他说出真相时,所有的人都开始嘲笑他,以为他疯了,把他处死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一向认为真实的东西,其实最不真实。

我们从小认为有“我”、有“我所”,认为我所见所闻的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从来没想过这是假的。然而,即使你一辈子这么认为,即使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假的还是假的。

如果“我”和“我所”是假的,那什么是真的呢?“无我”是真的。

比喻里跑出来的那个人,明明见到了真实的东西,为什么里面的人不相信呢?这就是《红楼梦》所谓的“假作真时真亦假”,你把假的当成真的,真的就被掩盖了,说出来也成了假的;“无为有处有还无”,你把无的当成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无的了。

所以,希望大家对“无我”做些思维。所谓“无我”,是本来就没有“我”,你认为有的话,那这个“我”是个什么样子?分析过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训练放下自我

当你把这个自我稍微放下一些,你就会发现痛苦也因此放...

把吃苦当成吃补

人,大多数都喜欢尝甜头,不欢喜吃苦。 其实,人生本味...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由于邻居家着火,火势蔓延,卫锦洲居士家也被毁于一旦...

慧律法师:心无所住就是安住

世间没有中庸,无相才是真正的中庸;心无所住就是中庸...

就是为了这最有意义的一喊

净土缘起的第六大缘起,就是染土本空。为什么要说净土...

你无法让所有的人满意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

回到心的归宿

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活在烦恼痛苦之中,就是因为我们的...

生命危脆不能长久

昔日佛在毗耶离城甘梨园时,比丘们观察到此地平正庄严...

在逆境中要好好尽自己的本分

有一位太太她也是先生没有责任,抛弃了她们,结果当下...

非大悟大彻,无自由之分

贫者忧无财,慕富人之为乐,而不知富人有富人之忧也。...

世间最美的储蓄

幸福与快乐,温暖与阳光,永远是众生心底最向往的那道...

人生就是有缺陷的

在一个讲究包装的社会里,我们常禁不住羡慕别人光鲜华...

大安法师:念佛人正确的目标定位

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每天系念佛号这很好,...

营养密度最高的10种蔬菜

营养密度是近年来备受营养学家推崇的概念,它是指单位...

虚云老和尚的「大乘三大部」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

修净土后不读其他经律这样对吗

弘法宜持论公允,理事圆融,不可偏执,不可意气用事。...

人贵有自知之明

春秋时期,在齐国有一位被公认的美男子,别人都叫他徐...

【推荐】在生活中积累福报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

闻过即怒

人人皆有自尊心,也是最爱面子的动物。就算一个痴痴呆...

信力不够,心就容易散乱

问: 请教法师,现在念经持咒持名号,均是散乱心,心口...

宣化上人:何谓三藏十二部

「三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藏是说定学,律藏...

世俗人为了面子,很容易造恶业

修行以后,不要贪面子,世俗人为了面子,很容易造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