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以自己的痛苦来帮助别人的痛苦

海涛法师  2017/03/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以自己的痛苦来帮助别人的痛苦

佛过去就和我们一样,都是造恶业的,不动如来,宝生如来,阿弥陀佛,不空成就如来,过去都是破重戒要堕落地狱的,但是碰到了中间「毗卢遮那佛」的慈悲,引导他们去大忏悔,忏悔以后,发了一个不动的誓愿,最后,不但消了自己的业障,还能够成佛,帮助更多受苦的众生,不动比丘过去发愿,「守持所有戒律,圆满忍辱」,这叫做二种波罗蜜成就而成佛,宝生如来过去悭贪不懂得布施,他就发愿,「我从今天开始,乃至舍生命,我都要不执着不分别的做大布施,愿我以布施成就成佛,令悭贪众生…」

没福报的众生念到我的名字,乃至去我的净土,各位,你如果知道你这个父亲,很爱钱,很悭贪,不会布施,那你就要帮他念宝生如来的名号,往生宝生如来的净土,他会说「那个地方我最喜欢了」,因为他很怕付出,他只想得到,但是宝生如来就是满足这些悭贪的人,所以特别那些饥饿的饿鬼道,所以,「以自己的痛苦来帮助别人的痛苦」,这就是佛教的方式,我们自己曾经爱生气,破戒,但是自己发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从今天开始绝对不生气,不破戒,愿我成佛还度我以前」,因为现在在破戒,在生气的众生,在不动如来看来,都是他的过去,就像各位你现在不抽烟了,你看到人家在抽烟,你不但不会生气,「唉!那就是我嘛! 我也是在抽烟啊」,但是一个本来就不抽烟的人,然后看到别人在抽烟,他就会拍桌子,你了解吗,佛教不是这样的。

佛教是「你的错就是我的错」,所以一个悭贪不布施的人要堕落地狱,反而发这个愿,成就一个宝生如来,看到悭贪不布施的人,他不但不生气,更起大悲心,这就是佛教的方式,各位一定要掌握住,阿弥陀佛过去做比丘,心乱、愚痴、邪见,后来发愿,所以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成就,不空成就如来过去散乱、懒惰,后来发大精进心,而精进波罗蜜成就,成佛了。

所以各位,每次来看到五方佛,我们就想到自己,就是说,肮脏的本身都有佛性,可以转不清净为清净,只要按照毗卢遮那佛圆满的智慧,按照佛的智慧,再坏的人都会变成好的人,但是我们千万不要有那种报复的心态,这个人现在很坏很坏,我们也不想要去报复他,因为他现在很坏,以后他就会变很好,因为有生起了一个忏悔心,恐怖心,知道自己做错的人,他那种精进的力量会更强。

一个认为自己没有错,很干净的人,那他精进力就不够了,所以我想,每一个还没有学佛以前,都会做错事,因为做错事,我们才会很精进,像我过去很钓鱼,所以现在就成放生的,过去带女孩子去堕胎,所以现在变成喜欢超度的,每个人都有过去的,过去很怕鬼,甚至对鬼不慈悲,现在每天和鬼(施食)在一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因缘吧,但是无论如何,我想这个都是一个方便,各种的方便会度不一样的众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海涛法师文章列表

忍一切的劳苦,也要忍一切的辱

上午,慈航堂某法师等师徒六,七人,上山参拜老和尚,...

佛菩萨度众生决不说我是某佛

接手书,不胜慨叹。汝何得瞎造谣言,谓燃灯古佛降生汝...

拯救刀兵劫的万德洪名

一个个人他不信因果、不信有报应,不信这个举头三尺有...

若想消除痛苦,就必须知道苦因

近来世界上频频发生战争、地震、海啸、风灾、核灾等重...

胜利了人家就会恨你,落败了则带来愁苦

【胜者招致憎恨,而落败带来愁苦,唯有放弃胜败之心,...

积财守财失财都是苦

财富的过患非常大,它给我们带来的烦恼和痛苦也是非常...

在佛菩萨的眼里,轮回没有丝毫快乐

轮回的过患可以归纳为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虽然六道...

认清苦乐是如何产生的

世间有情众生,本能上都想离苦得乐。即使一只蚊子,为...

发财最快的8字咒

雨宝陀罗尼经比较长,我们只念咒心就可以。雨宝陀罗尼...

海涛法师《心灵导航》

各位手上有一张讲义--「心灵导航」。我们的心要让它...

海涛法师的出家因缘

该录音带由海涛法师亲口叙述,委婉道来,生动无比,各...

人死后会投生到哪里

人死以后,他的心识还在轮回。就像电脑的软件程序一样...

用求救的心去念佛

大家一定要坚信一点,这个六字洪名阿伽陀药,万病总治...

不可思议的佛号功德

「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虽然只是一个声音,写下来...

生漏梵志皈依佛本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位名...

印光大师嘉言录--勉居心诚敬

●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

宣化上人:平时念佛得善终

如果你单想要临命终的时候才念佛、才生善心,那是很不...

明白诸相皆空,面对毁谤无需太在意

【原文】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

修行的十大要点

一、孝养父母 佛教以孝为本,孝养父母是佛门的最大根...

【推荐】争吵是灭亡之源

昔日,于波罗奈都城,有梵与王治国。那时,释迦菩萨投...

佛的三身

佛教常说的三身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身即聚集之...

不修空性智慧,就很难断除对三界的攀缘

【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善菩提。不能断除有根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