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七种不退转之法

2017/03/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七种不退转之法

古印度时,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弘扬佛法。有一天,摩竭国阿阇世王对大臣们说:“拔祇国非常富庶,百姓人口众多,我想率领军队攻伐,将其兼并成为我的国土。”

阿阇世王告诉婆利迦婆罗门:“你到迦兰陀竹园,以我的名义向世尊问讯顶礼后代我请示世尊:‘大王想出兵征伐拔祇国,不知可不可行?’假如世尊有所言说,你要好好思惟、记录下来,回来向我禀告。因为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不会前后说法不同。”

婆利迦遵奉阿阇世王的钦命,来到迦兰陀竹园,问讯世尊后坐在一旁,向佛陀禀告:“阿阇世王非常恭敬您,嘱咐我代为向佛陀请安问候,并想请示佛陀:‘大王有意要攻打拔祇国。’不知世尊您的看法如何?”当时,婆利迦婆罗门身穿长袍,从头部覆盖到脚踝,脚穿着象牙屐,腰间配戴着利剑,依戒律而言不应对他说法。因此,世尊就对阿难尊者说:“阿难,若拔祇国的人民修七种法,终不会被外来敌国所毁坏,是哪七种法呢?如果拔祇国的人民团结群聚一处,就不会被他国所击败,这是第一种。

再者,假如拔祇国上下一心,人民和合安乐,就不会遭逢外敌攻城掠地,这是第二种法。其次,如果拔祇国的人民不贪着淫欲,不贪着他人妻女的美色,洁身自持,这是第三种不会被敌国所毁坏之法。假如拔祇国的人民能够不搬弄是非,向此说彼,向彼说此,造成双方的误解,就不会被他国所侵害,这是第四种法。另外,如果拔祇国的人民能恭敬供养沙门、婆罗门,礼敬修清净梵行者,这是第五种不会被敌寇得逞的方法。

如果拔祇国的人民不贪求他人财宝,国家也不会遭受他国的攻击掠夺,这是第六种法。最后,第七种法:假如拔祇国的人民能够万众一心,不迷信神寺庇佑,而能专心一志、团结其意,便不会被外敌所毁坏。阿难,若该国人民能修这七种法,终不会被外来敌国侵略破坏。”

坐在一旁听闻的婆利迦婆罗门对佛陀说:“假设拔祇国的人民能修其中一法,尚且不能被外敌所毁坏,何况是修七种法呢?今日,向世尊的请法先到这里,因为国事繁多,我必须返回王宫了。”这时,婆利迦婆罗门随即离座,起身回宫。

当婆罗门离去不久,世尊便对比丘们开示:“现在佛要宣说七种不退转之法,你们要专心谛听!善加思惟其中的道理。”比丘们齐声回答:“是的,世尊!”世尊告诉大众:“何谓七种不退转之法呢?比丘们你们应该要知道,若比丘们聚集一处时,都能和合调顺,上下有序,精进提升道业,修诸善法而不退转,便不会被魔乘隙而入,这是第一种不退转之法。其次,僧众们和合,对于佛之教法依教奉行,精进用功提升道业而不退转,也不会被魔王所破坏,这是第二种不退转之法。

其次,如果能不著于世间俗务,也不贪恋世间的荣华富贵,精进提升修行,并且不被魔王所扰乱,这是第三种不退转之法。比丘们,如果能不读诵世间杂书,终日专心一意,于佛法上勤奋不懈,必能提升修行,不被魔王乘虚而入,这是第四种不退转之法。再则,比丘们,精勤修法,戒除贪睡恶习,恒常警惕不自懈怠,修行定能更上层楼,终不会被魔王得其方便而破坏修行,这是第五种不退转之法。

此外,比丘不学习世间技艺,也不教人学习,乐于居住闲静处,精进道业,必能深化、提升修行,不被魔王有机可乘,这是第六种不退转之法。最后,比丘们,要能思惟“一切世间不可乐想”,修习禅定等诸观行,信受佛陀的教法,道业必能不断地提升,便不会被魔王得其方便而破坏修行,这是第七种不退转之法。如果有比丘们能成就这七种法,共相和合、信顺佛教,便不会被魔王得逞扰乱破坏。”

世尊开示后,便为比丘们说此偈语:“除去于事业,又非思惟乱,设不行此者,亦不得三昧。能乐于法者,分别其法义,比丘乐此行,便致三昧定。”

“所以,比丘们!当勤修各种方便行门,成就此七种不退转之法。”当时,诸比丘闻佛所说,个个欢喜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七日品第四十之一(二)》

 
省思:

七不退转之法,总括而言,就是和合、信顺佛法,精进、专注用功,远离贪瞋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

论云:“三界久居,犹如火宅。”凡夫因执着色、声、香、味、触、法等尘境,贪着在五欲之乐中,而起惑、造业、受苦,犹如刀刃有蜜,爱着刀口上的蜜,对锋利的刀刃视若无睹,必感割舌之患。欲望所引发贪、瞋、痴的烦恼,烧灼众生心,使之不得清凉、不得自在。若欲离苦得乐,当勤修七种不退转法,实为得自在解脱之道。

佛法不离世间法,若能在生活当中依之落实,不论家庭、事业、学业、道业,都能圆满成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观世音菩萨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一直以来,我自称学佛人,因为自己会念佛、念经,就颇...

闭住你的嘴,看住你的心,修好你的法

现在很多人学佛,往往流于形式,喜欢聚会、赶法会,自...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因为有此三件觉悟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由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修行人睡前的四种想

一是要具足正念而睡, 从开始睡觉一直到睡着之前,始...

比比谁更有「道」

井陉县信外道门的很多,我讲经的时候,他们的大老师,...

五乘法门的修行目标及相互关系

我们先看第一个,总标五乘的要义,先作一个总标。 我们...

佛经中圣者的精进境界

以下引经中圣者的精进境界,作为学人发愿的目标。阅后...

以无心之法对治妄心

参禅贵实践,要真参实悟,才能得到受用。所谓真参,就...

改过修行,终得往生

比丘尼了定,俗姓崔,安徽人。幼时跟着做官的父亲在江...

世界上最不值的交易

给你一元钱,然后你给我一百元可否?我相信古今恐怕无...

【推荐】别醒悟得太迟了

我总认为,知识分子身上有一份责任,以慈悲心维护社会...

师徒对情人的看法

师徒两人,无事泡茶谈天,因情人节刚过,便聊起这个话...

念佛法门原则:宁可少、不可草

我要老实告诉大家,念佛法门一个原则:宁可少、不可草...

无论昼与夜,应常念佛陀

乔达摩弟子,常善自醒觉, 无论昼与夜,彼常念佛陀。 ...

护持正法的功德

什么是护持正法? 世尊。如佛向者作如是言。我于不可...

诵经的六个诀窍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

涅槃的四种差别

我们来看一看,那么这个涅槃跟菩提,到底它会发生什么...

若说不能行,不名为智者

在法供养里面,如说修行这是根本,也可以说七种法供的...

不要让师父哄着学佛

很多出家人苦于众生难度,也有的人不愿意和信众打交道...

达摩大师悟性论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

许多人学佛很多年,连正知正见都搞不清楚

现在信佛的人这么多,出家人也不少。但是真正修持正道...

妙莲老和尚:煮好吃的素菜度家人

好多在家菩萨说:「老和尚啊!我们在家学佛真是好苦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