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不要老挂起那讨债的面孔

南怀瑾老师  2017/08/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要老挂起那讨债的面孔

佛讲一切法无相,尤其在《金刚经》中,明确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心经》也讲“诸法空相”。既然强调无相,为什么又说成佛的人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呢?净土经典也讲佛菩萨“相好光明无等伦”,为什么?

在解脱道上,一切无相才能空,才能证到形而上本体。相好庄严还是由功德来的,所以要修一切功德,学会看相就知道,世上很多人都是讨债的面孔。讨夫妻债、讨儿女债……满街都是这种不友善的面孔,很多机关单位中服务的人也是,一个欢喜的相都没有。有些长得很漂亮的人,看了却让人很讨厌。所以这一生,要多跟人家结欢喜缘。

不要见了人,老是挂起那讨债的面孔啊!学佛不是空口说白话。譬如讲慈悲,你能做到慈悲吗?看到人那个面孔就一脸死相,好像讨债的面孔,慈悲喜舍一点都没有。你对人家笑一笑这一点布施都做不到啊,就是那幅死相的样子瞪起眼睛看人,以为这个是佛法。

庄严肃穆,实际上死相,人缘都不结嘛。任何众生都喜欢菩萨的慈悲喜舍,你要注意哟。就拿喜心来说,一天到晚看到人家嫌烦,别人看到你也烦死了,脸孔像讨债的冤家,一点喜心都没有,你还能度众生?凡夫就是如此,你慢慢修吧!三大阿僧祇劫再来。逢人就笑也不算喜心,喜不是笑,是喜悦之心,真学佛修道的人,你看他那个神情,脸上的细胞都是使人看到就喜欢的,即使他在骂人打人的样子都是慈爱的。

真得定、得道的人,外表相貌具足圆满,即使最丑的相也转庄严了。我自己在参学经验中,遇到过许多这样的例子。有些小说也写得对,说入定的人宝相庄严,脸相变了。如果打起坐来,满脸苦相,背还窝着,说入定了,那是绝无此事的。真得定了,色身气脉必然通的,所有神经细胞自然会松开(不是散掉),脸色自然是端正柔和的。所以相好庄严是从功德来的,什么功德呢?

戒定慧的功德。修心能改相,这是必然的。得了定的人,身心都起变化,儒家说变化气质,自然与一般人不同了,并不用什么其他特别的打扮。我提醒过大家,不要认为学佛了,外形就可以邋遢,你仪容还是要端正。你看,没有一个佛菩萨像是不装扮的,身上挂的戴的满满的。只除了一位地藏王菩萨,他是出家相。

但是过分重视外形也是不对。所以真修行,不装饰或过分装饰都不对,因为不合中道。

身心能转变,一切功德庄严就具备了。这要随时修惭愧心,就是谦虚,就是随时反省自己的过错,这就是惭愧心。真正知道惭愧的人,是正修行人。惭愧是我们修行最重要的一件衣服,随时忏悔反省,改进自己,修到功德圆满时,身心自然会转变。虽然没有修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但是一定与众不同。

一个人要想这一生少病少痛,相貌庄严,是要靠修来的,要前生福德修来的。你这一生多用笑脸迎人,他生来世长一个人人都喜欢的面孔。见到人用那个讨债的死相,他生来世长一个处处惹人讨厌的脸。要相貌庄严,甚至于依报好的环境,就要修福德啊!你们千万不要像一般学佛修道人的作法铁青着面孔,千万不要带着那副死相。

你看看学佛的人几乎没有几个人做到“喜舍”,没有几个人能在脸上带个喜容,个个几乎都是讨债的面孔,只要一学佛一身的“佛气”,看起来很严肃。学佛的人有四种最根本最重要的行为:慈、悲、喜、舍。有的同学面无笑容,一付来讨债的样子,再不然就是一张嗔恨的脸孔。所以我要你们学佛第一步先学弥勒菩萨那个欢喜佛的笑容,尤其打坐时两条腿在痛,你就一边痛一边笑嘛!笑上三年,你笑惯了,你就是不讲话脸上都有笑容的。

笑有什么好处?你一笑神经肌肉都松了,打坐咬紧牙齿,何苦呢?所以打坐要先把脸部神经拉开,学菩萨微笑嘛,一笑脑子都松开了,脑神经整个拉开了,眉毛舒展开来,你看塑的菩萨像坐在那里慈眉善目,这是要学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僧人的威仪与形象也是度众方式

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僧人也应该有僧格。作为三宝之一...

面相的好坏与心灵的善恶是相应的

现实生活中,人到中年后,就显现出受性格和品格影响所...

淫女惑人成骷髅

善能观察真实道理之人,见到任何美好之人事物,无有贪...

人真正的美是在哪里的

一个人真正的美,不是你第一眼看到说,怎么可以鼻子是...

依他净土与诸方净土

我要告诉大家,《莫到老来方修道》系列,你一定要连续...

地藏菩萨最初的发心

【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

人的相貌是怎么来的

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全世界的人找不出长相一样的...

人的相貌是善恶业的综合表现

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人的相貌是这个...

研真穷妄名之为学

我们修行的一个重点:研真穷妄名之为学。盖能深造自得...

钟茂森博士:堕胎的可怕

很多人以为胎儿不属于真正的生命,要出生以后才叫做生...

「怕死」的人,有六个好处

如果你怕死的话,有六个好处,那就是利大、力大、初善...

与观音菩萨的慈悲行相应

观世音是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这是同一梵语...

寺院烧香的注意事项

大家去寺院第一件事肯定是上香。然而,其实大多数人都...

若有病苦缠身者,当持念药师咒

药师咒是《佛教念诵集》中十小咒之一,来自《药师琉璃...

微细的「五蕴」作用

学佛要用心了解「色、受、想、行、识」五蕴,因为,我...

圣严法师《怎样做一个居士》

在家人信仰了佛教,通常被称为居士。 那么,做一个居...

十六个方法缓解你的压力

面对目前的工作与生活,你是否感觉到快要被逼疯了,来...

往生极乐世界九品莲位图文详解

上品上生: 往生之因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

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

做为一个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就是佛教讲的...

10种易患癌症的人群

从理论上讲人人都有可能患上癌症,但是,经美国科学家...

发心愈大,挫折愈多

像我们在人生当中,你挫折多得很。不论哪位道友,当你...

知足不是没有追求

01、知足不是没有追求,而是追求之后要知足,而是在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