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闭关念佛的种种用心禁忌

2017/09/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闭关念佛的种种用心禁忌

关中精进,成绩不著并不可怕,可怕处在于诸邪缠身,不能自控,或许因此而耽搁一生。今总结著邪之因如下:

一、克期速生愿

恳切祈愿,克期求生。以此躁妄祈求之心,而召感魔事。不知弥陀大愿,临终接引,急迫求生,而不安心等待,故召斯祸。如印祖云“接手书,所言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着。执则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工夫成熟,则固无碍。否则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结成莫解之团,则险不可言。尽报投诚,乃吾人所应遵之道。灭寿取证,实戒经所深呵之言。但当尽敬尽诚求速生。不当刻期定欲即生。”(印祖文钞三编下册—复念佛居士书)

二、急求三昧愿

急求速成念佛三昧,现前得证圣果,随愿自在往生。不知末世凡夫,业障重重,全赖弥陀大愿,临终带业往生。不识身份,急迫狂躁,结果只能是欲升反堕,召感魔事。念佛应当安住当下,保持一向专念之状态,唯愿临终往生,别无祈求,若利根者,功夫成熟,或可当生成就三昧,既使不成,亦得带业往生,必无着魔之患。

三、紧密念佛行

为速成一心而勤勤用功,由于用心过紧过久,超过自己心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因此而心力惶愦召感邪缘,或急猛之行快速激发众多恶业种子,使其同时现前障碍,从而不能自控。用功须渐次增加,不可有急功近利之心。如天子欲夺诸侯之权,不可顿行也。

四、召冤共修行

有云不超度完冤亲债主不能往生者,于是很多人都忙于超度,而且是召债主来与自己一同诵经念佛,为他们立牌位,给他们回向。效果果然明显,大多都有感应,来了很多冥界众生,而且来了便不去,整日跟着行者,使其四肢僵硬,目光呆滞,嘴唇发青,眼圈发黑,自言自语,恍惚不能自控,俗言精神分裂,佛语著魔发狂,可不悲哉。 净土法门特征就在于带业往生,有业就有冤家,有冤家就会来障碍酬报,若云不超度完毕就不能往生,即是清空罪业方能往生,即与带业往生相违。与祖教相违之言当然不必遵行。因此不必在意冤家债主,只要安住信愿念佛,自可仗佛慈力接引往生,何得鬼不障道而自障其道耶。

五、好神异之心

1、期待见:有人不安于平淡,常常期待出现过人境界,比如现前见佛菩萨、见光、见华、见鬼神、得神通等等。

2、相似见:行者稍有异相,便自认为境界出现,从而用心推寻。比如耳边听到说话,便认为是佛菩萨在教导自己;耳边听到佛号,便认为是不念自念而欢喜倾听;心中浮现比丘形象,便认为是观音菩萨现比丘身来加持自己;身体出汗,便认为正在消除业障;头顶发热,便认为佛号功德在打通百会穴,可以自在往生。此中退寻思惟,使平常事变得不平常,亦成期待之心,从而召感邪缘来附。

六、悲喜之心

或有惭愧感恩之心猛利者,时时表达为悲泪如雨,亦是召邪之因。

七、闭目静坐

或有念佛喜闭目静坐者,所缘佛号亦必微弱,阴性气息笼罩身心,此时容易召感境缘,道力不足、道眼不明者必受惑乱。

八、宿世因缘

或有今生修行之心无差,而宿世冤业自现者。当见到过人境界,便执著真实,或欢喜恋着,或恐惧不安,思惟计较,种种挂碍,被境界指挥言行,随境界转动身心,自然深深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应当安住平淡,自念自听,唯愿临终佛来,更无任何期待。一切异相、一切境界皆如水上浮萍、天上浮云,聚来去散毫不挂心,如风过疏竹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而潭不留影,如此用心,则决不召邪。

若境界猛利,已被严重干扰或控制,当有惭愧忏悔心,有慈悲度脱心,又不必在意理会,甘心受报而不瞋心抗拒。应专心修念佛诵经等内善,并兼行持戒、放生、供养等外善,求愿往生西方,亦兼回向债主。如此心行,时节成熟,或能待时离去,既不离去亦不障碍往生。

古云: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着魔。可知着魔危害之大。古来大德,几十年穷参苦究,不开悟不住山,不破参不闭关,以不开道眼不免着魔故,以着魔则此生耽搁故。而今之人,心狂气躁,急功近利,平时不真用功,只想一口吞象,既无定力基础,又无明白道眼,若是十日、二十日之短关,尚可忍受,若是长期之关,则难免魔害渐生。魔害一生,则魔王多子,解脱无望矣。

东林净宗学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具足十信心,往生便有把握

第一相信有出生必有死亡(普天之下,从古到今,还没有...

急于见佛之念易着魔

急于见佛之念易着魔。是急切的想看到佛,这种念头非常...

为什么人越到晚年越要收心安住

我们平常当然理观不碍事修,理事圆融,你该拜忏还拜忏...

要想往生须破三疑闯四关

破三疑 一、疑自己业障太重,恐不能往生: 经云:念佛...

生命的颠倒与真实

厌离娑婆的心,和欣求净土的心,可以是互动的,有时候...

对世间有留恋,但也想往生,这样能往生吗

问: 如果对世间的妻子儿女、财产、事业等等还有留恋之...

你得有一分相应,才能够生到净土去

以前我们听到其他的经论教导我们:心净国土净,心净众...

昌臻法师《净土法门的十六字纲领》

净土法门的纲领,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十六个字:...

佛道未成,先结人缘

佛教里有句常用的话:佛道未成,先结人缘。就是说,还...

信佛的人是否都比较穷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认为:信基督的好像都比较富,信佛的...

如何看待佛教的咒语

问: 我曾在网上查过咒语的来历、定义和作用,但说法...

钓蝴蝶的快乐

一个小女孩在阳台上钓蝴蝶。大家都笑她,说蝴蝶怎么能...

生死的体验及观察

生与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盗马贼的醒悟

古时候,伊拉克有位国王,叫阿尔马蒙,他有匹千里马。...

四十个佛教基础知识

1、三宝:佛宝、法宝、僧宝。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

观念改变,痛苦就能转身

有一位资深的师姐,原本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中,有一天...

阿弥陀佛圣诞日的由来

永明延寿禅师是宗门下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也是净土宗...

圣严法师《如何改掉坏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从知道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

在生活中磨练自己,在违缘中坚定自我

什么是违缘?违缘就是我们生活、修行等方面所遇到不如...

崔婆往生记

宋代山东东平府梁家雇了一位保姆,叫崔婆,是淄州人。...

【推荐】男女为何贪恋异性

世间上的痛苦和快乐都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所造成,尤其痛...

补血疗效佳的食物

两个穷困的男孩,在城市和乡间挨家挨户乞食维生。其中...